出处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180-185,共6页
Jianghai Academic Journal
同被引文献61
-
1孙致礼.再谈文学翻译的策略问题[J].中国翻译,2003,24(1):50-53. 被引量:170
-
2茹洁.浅论网络语言的谐音表义手法[J].新乡教育学院学报,2007(4):47-48. 被引量:3
-
3范维.网络语言与谐音修辞[J].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08,22(1):65-67. 被引量:8
-
4吕俊,侯向群.谈翻译观念的嬗变与对话意识的建立──兼谈新时期的翻译观[J].外语研究,1999(1):41-42. 被引量:6
-
5刘英凯.信息时代翻译中“陌生化”的必要性和不可避免性[J].外语研究,1999(3):51-54. 被引量:38
-
6刘万勇.俄国形式主义的“陌生化”与艺术接受[J].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22(2):58-62. 被引量:7
-
7刘安军.生命在话语中延宕——山鲁佐德叙事话语分析[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31(4):87-91. 被引量:1
-
8范方俊.“陌生化”的旅程──从什克洛夫斯基到布莱希特[J].中国比较文学,1998(4):121-128. 被引量:30
-
9徐丹.文化融合中的语言翻译问题[J].中国翻译,1998(3):3-6. 被引量:168
-
10刘志友.艺术:思维形式还是语言形式——论什克洛夫斯基形式主义艺术本质论[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1,12(3):50-57. 被引量:1
引证文献9
-
1王萍,周桂君.认知、审美与诗歌文本的陌生化[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2):108-112. 被引量:7
-
2李静.传统、陌生化的反叛与异化翻译[J].常州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5(1):86-89. 被引量:2
-
3杨艳兰.美学视角下网络语言谐音效果致成原因分析[J].现代语文(下旬.语言研究),2009(6):86-87. 被引量:4
-
4陈建军.苏南和浙南发展模式的比较研究[J].中国农村观察,2001(3):13-19. 被引量:4
-
5王志坚.俄语被动句在小说中的语义审美功能——从语法形式分析方法出发[J].中国俄语教学,2016,35(2):12-16.
-
6王世海.从奇异化手法再出发:论陌生化理论的核心意涵及其发展[J].重庆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21,33(2):65-72. 被引量:2
-
7张玉伟.安德列耶夫与扎伊采夫的表现主义小说对比研究[J].西南科技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38(5):62-67.
-
8杨宁.陌生化:一个文学理论经典概念的再考察[J].俄罗斯文艺,2024(2):123-137.
-
9来俊男.借助陌生化理论探讨中国传统图形形式再造的实践途径[J].艺术品鉴,2017,0(11Z):105-106.
二级引证文献19
-
1吕开宇,东梅,王立鹤.乡镇企业产权制度理论变迁及启示[J].农业科学研究,2004,25(1):89-92.
-
2刘平青,高春景.集体企业变迁:转轨经济视角的回顾[J].江汉论坛,2005(1):29-33.
-
3刘风光,杨维秀.语用学视野下的诗歌语篇研究[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5):114-118. 被引量:17
-
4陆珊珊.谈翻译中陌生化效果的保留[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8(2):112-115. 被引量:3
-
5张蕾.诗文学中“偏离”现象——以《停马在雪夜林边》为例[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9(1):90-93.
-
6许明武.科普英语标题中的陌生化现象研究[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10,33(2):8-12. 被引量:5
-
7张璘,葛睿.也谈文学翻译中审美的“陌生化”取向[J].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2(2):77-80. 被引量:2
-
8马淼,李丙午.网络新词在中学生中流行情况的调查——以网络谐音新词分析为例[J].现代语文(下旬.语言研究),2010(11):70-72. 被引量:1
-
9胡丽珍,潘倩莹.论网络语言的汉字谐音现象[J].唐山学院学报,2012,25(5):83-87. 被引量:5
-
10王娟.网络“通假字”浅析[J].现代语文(下旬.语言研究),2013(4):72-73. 被引量: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