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重庆大学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反离散:华语语系作为文化生产的场域
被引量:
35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华语语系研究是对处于中国和中国性边缘的各种华语文化和群体的研究,它是比较的、跨国族的,处处与时空的具体性紧密相关。"离散中国人"这一提法并不恰当。离散有其终时,语言群体总是处于变化之中,"华语语系"这一范畴可以更有效地指向世界各地不同的华语文学,以及中国境内的少数民族的汉语创作,让我们重新思考"源"和"流"的关系,并使多维批评成为可能。
作者
史书美
赵娟(译)
机构地区
复旦大学中文系
出处
《华文文学》
2011年第6期5-14,共10页
Literatures in Chinese
关键词
离散中国人
华语语系
克里奥尔语化
本土化
分类号
I0 [文学—文学理论]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23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270
引证文献
35
二级引证文献
107
参考文献
23
1
EmanuelWallerstein.The Modern World-System. . 1989
2
EmanuelWallerstein.The Modern World-System. . 1974
3
Visuality and Identity:Sinophone Articulations Across the Pacific. . 2007
4
Victor Mair."What is a Chinese’’’’’’’’Dialect/Topolect’’’’’’’’-Reflection on Some Key Sino-English LinguisticTerms". Sino-Platonic Papers . 1991
5
潘翎.SonsoftheYellowEmperor:AHistoryoftheChineseDiaspora,1990.
6
Mair."Introduction". Hawai’’’’’’’’I Reader in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 2005
7
Cartier." DiasporaandSocialRestructuringinPostcolonialMalaysia". .
8
Sau-ling Cynthia Wong."The Yellowand the Black:The African-American Presence in SinophoneChinese American Literature". Chung-Wai Literary Monthly . 2005
9
MargaretMajumdar." TheFrancophoneWorld Moves Intothe Twenty-FirstCentury,". Francophone Post-colonial Cul-tures . 2003
10
"The LivingTree:The ChangingMeaning of Being Chinese Today". Daedalus . 1991
同被引文献
270
1
王璇.
史书美“华语语系”文学辨析——以《反离散:华语语系研究论》为考察对象[J]
.中国比较文学,2020,0(1):203-208.
被引量:1
2
吴金光.
中国跨界民族的形成[J]
.民族大家庭,2019,0(6):72-74.
被引量:2
3
克罗蒂娜·苏尔梦,林永传(译).
十九世紀印尼泗水地区围绕福建功德词的礼俗之争[J]
.海交史研究,1991(2):79-91.
被引量:3
4
郭熙.
论"华语"[J]
.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学报,2004(2):56-65.
被引量:67
5
游俊豪.
主体性的离散化:中国新移民作者在新加坡[J]
.长江学术,2009(1):19-25.
被引量:4
6
崔子恩.
突破禁区──华语同性恋电影巡礼[J]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2000(3):40-41.
被引量:3
7
饶芃子.
海外华文文学在中国学界的兴起及其意义[J]
.华文文学,2008(3):5-10.
被引量:7
8
公仲.
离散与文学[J]
.华文文学,2007(5):53-54.
被引量:3
9
赵淑侠.
《非常欧洲》序[J]
.华文文学,2007(6):49-50.
被引量:1
10
洪子诚.
我们为何犹豫不决[J]
.南方文坛,2002(4):20-22.
被引量:28
引证文献
35
1
邓艮.
参差对照的“华语语系文学”——越界的地理或文学?想象的政治或诗学?[J]
.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2023(1):216-229.
2
钱超英.
“边界是为跨越而设置的”——流散研究理论方法三题议[J]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29(5):5-13.
被引量:6
3
李长中.
批评的“接地性”与多民族文学史观的践行路径[J]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40(1):124-131.
被引量:6
4
许燕转,傅天虹.
复活本然,融通畛域——论朱寿桐“汉语新文学”的学术贡献[J]
.文艺争鸣,2013(11):68-74.
被引量:1
5
朱崇科.
再论华语语系(文学)话语[J]
.扬子江(评论),2014(1):15-20.
被引量:8
6
曾琳.
读史书美“反离散”原文及中译文有感[J]
.华文文学,2014(2):40-44.
被引量:2
7
汤拥华.
文学如何“在地”?--试论史书美“华语语系文学”的理念与实践[J]
.扬子江(评论),2014(2):59-67.
被引量:7
8
毕新伟.
少数民族文学“现象批评”的理论建构与实践效果——李长中《当代少数民族文学批评:理论与实践》评析[J]
.民族文学研究,2014,32(3):172-176.
9
毕光明.
中国经验与期待视野:新移民小说的入史依据[J]
.南方文坛,2014(6):108-110.
被引量:8
10
吴秀明.
“文化中国”视域下的世界华文文学史料[J]
.文艺研究,2015(7):55-65.
被引量:6
二级引证文献
107
1
王璇.
史书美“华语语系”文学辨析——以《反离散:华语语系研究论》为考察对象[J]
.中国比较文学,2020,0(1):203-208.
被引量:1
2
邓艮.
参差对照的“华语语系文学”——越界的地理或文学?想象的政治或诗学?[J]
.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2023(1):216-229.
3
李琳熙.
意义的延伸与迁移:Gung-ho的跨语境传播与流变[J]
.全球传媒学刊,2023,10(4):73-89.
被引量:1
4
覃才,董迎春.
离散与当代少数民族女性诗歌的生发[J]
.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54(4):79-86.
5
陈铎.
古远清:世界华文文学研究的开拓者[J]
.华文文学评论,2022(1):75-87.
6
於璐.
从《月光武士》看当下华文文学写作的反思与突破[J]
.华文文学评论,2022(1):3-11.
7
张慨,魏媛媛.
中国当代地域电影研究综述[J]
.电影理论研究(中英文),2020(2):49-63.
被引量:2
8
王敏.
“走出”与“融入”——论《中华多民族文学史观及相关问题研究》对少数民族文学批评的启示[J]
.大连民族学院学报,2014,16(2):228-232.
9
毕新伟.
少数民族文学“现象批评”的理论建构与实践效果——李长中《当代少数民族文学批评:理论与实践》评析[J]
.民族文学研究,2014,32(3):172-176.
10
樊迎春.
故国内外的救赎想象——以严歌苓几部作品为中心[J]
.芒种,2019,0(1):105-110.
被引量:1
1
张森林.
华语语系文学研究述评[J]
.华文文学,2017,0(2):24-37.
被引量:2
2
王德威.
华语语系的人文视野与新加坡经验:十个关键词[J]
.华文文学,2014(3):5-20.
被引量:8
3
欧阳月姣.
“本土”如何“跨国”——当台湾文学遇上华语语系[J]
.华文文学,2017,0(2):38-43.
被引量:1
4
曾琳.
读史书美“反离散”原文及中译文有感[J]
.华文文学,2014(2):40-44.
被引量:2
5
王德威.
金进《马华文学》序[J]
.世界华文文学论坛,2014(1):68-69.
6
肖画.
论哈金的语言意识[J]
.文学评论丛刊,2016,0(1):41-51.
7
荣华.
“华语语系新文学”的概念——王德威晚清文学研究的现代性迷思[J]
.北方文学(下),2015,0(12):66-66.
8
朱崇科.
华语语系的话语建构及其问题[J]
.学术研究,2010(7):146-152.
被引量:13
9
李杨.
“华语语系”与“想象的共同体”:解构视域中的“中国”认同[J]
.华文文学,2016,0(5):76-91.
被引量:9
10
毕红霞.
我们为何批评王德威——兼论面对“海外汉学”的复杂心态[J]
.当代文坛,2013(3):32-35.
被引量:1
华文文学
2011年 第6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