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重庆大学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细集料组成及级配对沥青砂浆小梁弯曲试验的影响
被引量:
2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沥青砂浆是由沥青和细集料共同组成的复合材料,其工程性质相当复杂。沥青砂浆中细集料的组成和级配对沥青混合料的低温性能有着重要影响。笔者通过对不同细集料组成及级配的沥青砂浆小梁进行弯曲试验分析,研究沥青砂浆的低温性能,并采用灰熵法分析了各档集料和沥青含量对低温性能影响的主次关系。
作者
应荣华
吴章涛
吴婷
机构地区
长沙理工大学
出处
《中外公路》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261-264,共4页
Journal of China & Foreign Highway
关键词
级配
沥青砂浆
小梁弯曲试验
分类号
U414 [交通运输工程—道路与铁道工程]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4
参考文献
4
共引文献
21
同被引文献
23
引证文献
2
二级引证文献
2
参考文献
4
1
刘铁山,延西利,韩森.
基于沥青膜厚度的纤维沥青混合料最佳油石比研究[J]
.中外公路,2007,27(6):152-155.
被引量:4
2
郝培文,李放,刘建强,林立.
沥青感温性指标与沥青组成的灰关联熵分析[J]
.石油沥青,2003,17(3):14-18.
被引量:3
3
张久鹏,黄晓明,马涛.
沥青混合料高温稳定性影响因素的灰关联熵分析[J]
.交通运输工程与信息学报,2008,6(2):51-55.
被引量:9
4
徐松,唐伯明,朱洪洲,何兆益.
基于灰熵法的沥青稳定碎石水稳定性影响因素分析[J]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27(6):1077-1080.
被引量:9
二级参考文献
14
1
王鹏,曾凡奇,黄晓明.
沥青高温性能指标的灰色关联度分析[J]
.交通运输工程学报,2006,6(3):32-36.
被引量:51
2
张岐山,郭喜江,邓聚龙.
灰关联熵分析方法[J]
.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1996,16(8):7-11.
被引量:232
3
李丽慧,董希斌.
排水性沥青稳定碎石水稳定性的研究[J]
.森林工程,2007,23(2):49-53.
被引量:11
4
[4]何兆益.高等级沥青路面柔性基层研究报告[R].重庆:重庆交通大学,2007.
5
S. W. Bishara. Correlation Between Performance related Characteristics of Asphalt cement and Its Physicochemical Parameters Using Corbetts Fractions and HPGPC. TRR1342, 1992P44-51.
6
沈金安.改性沥青及SMA路面[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4.
7
刘慧敏,张光庆,张平修,张田英.
灰色关联分析法在沥青动态剪切试验中的应用[J]
.石油炼制与化工,2001,32(2):57-59.
被引量:9
8
葛折圣,黄晓明.
沥青混合料疲劳性能影响因素的灰关联分析[J]
.交通运输工程学报,2002,2(2):8-11.
被引量:29
9
沈金安.
关于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确定最佳沥青用量的问题[J]
.公路,2001,46(11):1-5.
被引量:44
10
刘红瑛.
影响沥青混凝土水稳定性的灰关联熵分析[J]
.长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23(6):7-10.
被引量:18
共引文献
21
1
文龙,王晓江,柳浩,武昊翔,王钎.
基于典型灰关联度的沥青混合料高温稳定性分析[J]
.公路交通科技(应用技术版),2010,6(6):112-115.
2
韦刚,杨文军,战琦琦,朱洪洲.
加铺层防裂材料使用效果影响参数的灰熵分析[J]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29(2):207-210.
被引量:5
3
应荣华,侯昭光,庞海峰.
细集料粒径对沥青砂浆黏弹性参数影响程度的灰熵分析[J]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29(3):398-402.
被引量:3
4
邢荣军,徐湃.
路面性能评价的熵权雷达图理论模型[J]
.交通信息与安全,2010,28(5):10-13.
被引量:1
5
吴金荣,马芹永,董晓红.
双层式沥青路面结构极限强度的试验研究[J]
.硅酸盐通报,2012,31(5):1303-1307.
被引量:3
6
陈拴发,黄振,熊锐,关博文,马莉莉,盛燕萍.
Miber Ⅰ型矿物复合纤维沥青混合料水稳定性能研究[J]
.郑州大学学报(工学版),2013,34(2):45-48.
被引量:4
7
周燕,张凯,李自林,陈拴发.
应力吸收层结合料感温性指标研究[J]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13,35(5):55-59.
被引量:1
8
刘铁山,延西利,韩森.
基于正交设计的外掺纤维沥青混合料耐疲劳性能研究[J]
.公路与汽运,2013(3):93-95.
9
傅珍,延西利,蔡婷,马峰.
沥青组分对粘附性能影响的灰关联分析[J]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14,36(1):68-73.
被引量:27
10
李博成,秦文超.
沥青膜有效厚度对沥青混合料高温稳定性的影响[J]
.北方交通,2014(8):72-74.
同被引文献
23
1
胡志波,贺佰冻.
机制砂特性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及机理研究[J]
.区域治理,2018,0(35):228-228.
被引量:2
2
黄宝涛,田伟平.
具有长期使用性能的沥青砂浆配合比设计方法[J]
.公路,2008,53(4):148-151.
被引量:21
3
刘万学,尹帅.
机制砂与天然砂对沥青混合料性能的影响[J]
.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10):256-256.
被引量:3
4
应荣华,侯昭光,庞海峰.
细集料粒径对沥青砂浆黏弹性参数影响程度的灰熵分析[J]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29(3):398-402.
被引量:3
5
李晓军,江丽华.
沥青砂浆粘弹特性试验与模型参数分析[J]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11,33(3):82-86.
被引量:18
6
秦仁杰,喻鹏,刘朝晖,陈昌宇.
辉绿岩碎石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试验研究[J]
.中外公路,2012,32(5):224-228.
被引量:4
7
刘元文,刘云鹏.
水泥乳化沥青砂浆与修补材料的力学性能匹配性研究[J]
.郑州大学学报(工学版),2013,34(5):17-21.
被引量:1
8
崔亚楠,王乐.
盐冻后沥青砂浆的粘弹性变化及微细观分析[J]
.中外公路,2014,34(2):215-220.
被引量:7
9
张向东,柴源,刘佳琦.
温度对水泥沥青砂浆力学性能影响程度试验研究[J]
.硅酸盐通报,2015,34(2):538-543.
被引量:4
10
韩吉伟,崔亚楠,王乐,李震,张淑艳.
盐冻循环条件下SBS改性沥青砂浆的力学性能分析[J]
.功能材料,2015,46(12):12141-12145.
被引量:11
引证文献
2
1
刘大彬,高笑语,陈博.
沥青砂浆的力学性能研究[J]
.筑路机械与施工机械化,2020,37(11):11-15.
2
农江平,任少博,徐国栋.
不同机制砂沥青砂浆及混合料性能试验对比分析[J]
.西部交通科技,2022(12):64-68.
被引量:2
二级引证文献
2
1
师建成.
机制砂岩性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J]
.建材发展导向,2023,21(18):12-14.
2
黄京胜,范建超,张宇.
石灰岩质机制砂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方法探讨[J]
.建筑与装饰,2024(1):156-158.
1
张兰峰.
沥青混合料小梁弯曲试验与数值分析[J]
.山西建筑,2017,43(1):130-132.
被引量:1
2
郭艳华,李岳.
钢筋钢纤维混凝土构件基于正常使用极限状态的可靠度分析[J]
.建材与装饰,2013(34):155-158.
3
张慧兰.
灰熵综合评价法:绿色建筑评价的新方向[J]
.城市住宅,2008,15(9):123-123.
4
罗怡,郭雷.
建筑施工质量灰熵多层次综合评价[J]
.山西建筑,2009,35(21):219-221.
被引量:1
5
虎良燕.
沥青混合料高温稳定性的灰色关联分析[J]
.价值工程,2012,31(14):76-78.
被引量:3
6
吕继学,景秀英.
浇筑式沥青混凝土的路用性能研究[J]
.山西建筑,2008,34(31):179-180.
被引量:4
7
王黎明,吴文杰.
导电沥青混合料拌合工序的优化[J]
.山西建筑,2016,42(25):112-113.
8
贾鹏飞.
泡沫温拌橡胶沥青混合料成型温度确定及路用性能研究[J]
.福建建筑,2015(11):31-34.
被引量:2
9
王渊辉,李军.
新型再生沥青混合料低温性能的研究[J]
.江西建材,2015(13):208-208.
10
苗雨,吕加贺,张青军,金祥月,罗辉.
含多裂纹沥青路面开裂机制及扩展分析[J]
.岩土力学,2012,33(5):1513-1518.
被引量:9
中外公路
2011年 第6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