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中国高教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6-8,共3页
China Higher Education Research
同被引文献122
-
1汤岩.强化育人意识 发挥主导作用 培育良好学风[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2(1):1-3. 被引量:5
-
2贺忠梅.当代高校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质[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4(S1):80-81. 被引量:3
-
3李寿德,李垣.研究型大学的特征分析[J].比较教育研究,1999(1):24-27. 被引量:49
-
4陈永明.大学教师任期制的国际比较[J].比较教育研究,1999(1):49-55. 被引量:18
-
5邵小彬.论信息素养教育的普及[J].国际安全研究,1998,28(1):54-57. 被引量:6
-
6骆潇,陈宇.职业标准 两大内涵[J].职业,2004(7):16-16. 被引量:4
-
7王升,刘晓鹏.参与、主体的参与和主体性参与的涵义[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33(5):61-66. 被引量:7
-
8沈惠君,鲁素凤,金林祥,杨建华.我国教师资格有效性的推进策略[J].教育发展研究,2004,24(9):72-74. 被引量:9
-
9卢坚.对大学生信息素质教育的探讨[J].杭州电子工业学院学报,2000,20(2):54-55. 被引量:11
-
10吴倬.论能力培养在高校教书育人工作中的重要作用[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2,23(5):88-92. 被引量:4
引证文献29
-
1胡富珍.中美两国信息素养概念的演变分析[J].新乡教育学院学报,2008(3):131-132. 被引量:4
-
2康利 ,李立民 .发挥研究型大学优势培养高素质创造性人才[J].河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4):118-121.
-
3苑社强,陈德倡,徐立强.如何提高农业院校学生食品工艺学实验技能[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农林教育版),2001,3(2):41-42.
-
4赵瑞娟,雷震东.浅析教育思想转变与观念更新[J].新课程学习(中),2009,0(2):120-121. 被引量:1
-
5吕占峰,刘杰,梁翠丽.柔性化:构筑高校教学管理框架的新模式[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2(3):66-69. 被引量:11
-
6杨行勇.新世纪我国高校教师认证研究的进展及趋势[J].沈阳教育学院学报,2005,7(1):11-14.
-
7杨行勇.新世纪我国高校教师认证研究的进展及趋势[J].师资培训研究,2005(2):6-10.
-
8杨行勇.新世纪我国高校教师认证研究的进展及趋势[J].职业教育研究,2005(10):14-15. 被引量:3
-
9张向军.高校扩招后人才培养质量保障机制的构建[J].中国成人教育,2006(1):28-29. 被引量:3
-
10张灿辉.论新形势下如何转变高等教育思想[J].大众科技,2006,8(4):130-132.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72
-
1戴丹丹.大学生网络素养现状及教育对策研究[J].国际公关,2020,0(3):125-125.
-
2刘喜云,张洪江.科学研究是本科教育的重要支撑[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4(S1):126-128. 被引量:4
-
3张海政.图书馆与公众的终身素质教育[J].江西图书馆学刊,2004,34(2):85-85. 被引量:2
-
4王成军,王沛民.基于创新型国家诉求下的中国三重螺旋演化分析[J].管理学家(学术版),2008(4):336-350. 被引量:1
-
5刘锐.试论网络教育的柔性管理[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5,22(2):135-137. 被引量:2
-
6王成军.科举废止百年祭[J].社会科学论坛,2005(8):123-126.
-
7朴姬顺.论高师大学生的信息素养的培养[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05,19(4):250-252. 被引量:2
-
8王成军.初探大学—产业—政府三重螺旋[J].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5,18(4):18-23. 被引量:2
-
9梁钊华.教育类课程实施的缺失及其保障策略[J].玉林师范学院学报,2007,28(1):131-134. 被引量:3
-
10谢芸.创新管理途径 促进高校教学管理的有效性[J].湖南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7(3):112-114. 被引量:1
-
1郭虹飞,倪沈阳,冯曦瑶.关于新计划生育政策的几点思考[J].商业文化,2012,0(2X):9-9. 被引量:2
-
2林杰,赵章靖.高校拔尖人才队伍建设的制度分析[J].中国高等教育,2008(8):12-14.
-
3孔祥民,郑超美.产学结合培养高质量的应用型人才[J].安徽科技与企业,1999(8):14-15.
-
4王自强.社会发展对人才的专业需求研究[J].企业经济,2002,21(11):11-12. 被引量:1
-
5马建.关于深化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几个问题[J].淮北煤炭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23(5):105-108.
-
6张红莺.发挥办学优势 加强教学管理——我校培养适应市场高质量人才的实践[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0,17(2):54-54.
-
7邓坤红.高层次复合型人才培养方法和使用途径浅析[J].中国外资,2008(10):204-204.
-
8张国祥,陈霞.发展成人高等教育,为社会培养更多人才[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8,15(1):90-93.
-
9龚英平.加强班级管理应注重学生的心理教育[J].科学大众(智慧教育),2011(5):152-152.
-
10开辟第二课堂 探索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新途径[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1984,30(2):79-8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