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学”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素质的提升 被引量:2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人们往往抱怨高校教育重智轻德,认为这是思想道德教育工作之大敌。这种非此即彼的德智二元对立的状态,既是现代社会发展的负面结果,也有教师自身素质方面的原因。在目前,要消弭二者之间的鸿沟,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德育和思想政治教育作用,关键在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综合素质的提高,既让教师承担解惑的任务,也要有传道的道德担当。通过对《论语》中"学"的分析,笔者认为"学"完全可以作为教师品格建构的一个有效维度,因为"学"的原初含义、《论语》对"学"的内涵及社会功用的分析都表明,"学"之对象、方法、目的和结果都对教师品格建构和人格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出处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011年第5期77-79,共3页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Research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3

  • 1钟磊.解魅、分化与现代性[J].现代哲学,2003(1):129-134. 被引量:1
  • 2[美]郝大维,安乐哲.通过孔子而思[M].何金俐,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 3[德]雅斯贝尔斯.什么是教育[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1,140.

二级参考文献17

  • 1韦伯著 林荣远译.《经济与社会》(上)[M].商务印书馆,1997年版.第56、61页.
  • 2Rawls,Political Liberalism,New York: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1993.
  • 3桑德尔著,万俊人译:《自由主义与正义的局限》,南京:译林出版社,2001.
  • 4Parsons,Societies:evolutionary and comparative perspectives,Englewood Cliffs,N.J.:Prentice-Hall,1966.
  • 5韦伯著,王容芬译:《世界宗教的经济伦理〈导论〉》,韩水法编,《韦伯文集》(下),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0.
  • 6Habermas,The theory of communicative action,Boston:Beacon Press,1984,Vol.1.
  • 7韦伯著,于晓译:《宗教社会学论文集〈导言〉》,韩水法编,《韦伯文集》(上),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0.
  • 8Habermas,The theory of communicative action,Boston:Beacon Press,1984,Vol.1.
  • 9Pasrsons,The structure of social action,New Delhi:Amerind,1974.
  • 10沃特斯著,杨善华译:《现代社会学理论》,北京:华夏出版社,2000.

共引文献355

同被引文献8

引证文献2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