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重庆大学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小麦杂种优势利用途径及其研究进展
被引量:
1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利用杂种优势是提高小麦单产的重要途径之一。小麦杂种优势利用途径包括三系法、两系法、化学杀雄法、化杀辅助两系法、核系统、核质杂种等。
作者
刘雄伦
何觉民
机构地区
湖南农业大学杂交小麦研究中心
出处
《湖南农业科学》
2000年第1期9-11,13,共4页
Hunan Agricultural Sciences
关键词
小麦
杂种优势利用
进展
分类号
S512.103.5 [农业科学—作物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3
参考文献
4
共引文献
31
同被引文献
98
引证文献
10
二级引证文献
39
参考文献
4
1
刘雄伦,何觉民,戴君惕.
生态遗传雄性不育理论与两系杂交植物Ⅵ.两系杂种小麦父母本雄性育性表现与恢保关系研究[J]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7,23(4):301-306.
被引量:6
2
周美兰,何觉民,邹应斌,刘雄伦,李海林.
光温敏核不育小麦育性转换条件的研究[J]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6,22(3):231-235.
被引量:18
3
王鹏科,黄寿松,李万隆.
小麦核型雄性不育杂种优势利用研究的现状与展望[J]
.国外农学(麦类作物),1993(2):46-48.
被引量:6
4
戴君惕,何觉民,张淑芝.
生态遗传雄性不育理论与两系杂交植物Ⅴ.雄性育性广义空间[J]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7,23(1):1-14.
被引量:6
二级参考文献
13
1
何觉民,戴君惕,邹应斌,张海清,刘雄伦,欧仕益,周美兰,杨友才,曾利荣.
生态遗传雄性不育理论与两系杂交植物Ⅱ.选育生态遗传雄性不育系的一般方法[J]
.湖南农学院学报,1994,20(5):412-418.
被引量:13
2
薛光行,申岳正.
试议光敏不育水稻育性转换的光温作用模式[J]
.作物学报,1995,21(2):198-203.
被引量:9
3
邹应斌,何觉民,戴君惕,周美兰,张海清,刘雄伦,欧仕益,杨友才.
生态遗传雄性不育理论与两系杂交植物Ⅲ.生态遗传雄性不育系的鉴定方法[J]
.湖南农学院学报,1995,21(1):1-4.
被引量:8
4
周美兰,何觉民,邹应斌,刘雄伦,李海林.
光温敏核不育小麦育性转换条件的研究[J]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6,22(3):231-235.
被引量:18
5
戴君惕,何觉民,张淑芝.
生态遗传雄性不育理论与两系杂交植物Ⅴ.雄性育性广义空间[J]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7,23(1):1-14.
被引量:6
6
邹应斌,湖南农学院学报,1991年,17卷,2期,100页
7
周美兰,小麦育种通讯,1994年,11卷,1期,18页
8
黄铁城,杂种小麦研究进展,1993年,201页
9
邹应斌,湖南农业科学,1992年,65期
10
朱英国,光周期敏感核不育水稻研究与利用,1992年,212,218,228页
共引文献
31
1
王丰青,何觉民,周斌,何仪.
光温敏雄性不育小麦的研究进展[J]
.湛江海洋大学学报,2004,24(6):80-84.
被引量:17
2
高庆荣,王大为,田纪春.
超级麦育种的重要途径——杂交小麦的优势利用[J]
.山东农业科学,2005,37(3):11-13.
被引量:21
3
柳迅生.
小麦杂种优势研究现状及利用对策[J]
.贵州农业科学,2005,33(4):91-93.
被引量:4
4
王苏,赵寅槐,邹明烈,周文春,王书文.
江苏省杂种小麦研究现状及其发展前景[J]
.江苏农业科学,1996,24(3):15-17.
被引量:5
5
何觉民,陆建农,何仪.
若干生态不育型小麦的可恢复性及部分小麦品种对其育性的恢复力[J]
.麦类作物学报,2006,26(5):5-9.
被引量:1
6
周美兰,何觉民,唐启源.
光周期对光温敏核不育小麦ES-8育性转换特性的影响[J]
.麦类作物,1997,17(2):9-12.
被引量:12
7
戴君惕,何觉民,张淑芝.
生态遗传雄性不育理论与两系杂交植物Ⅴ.雄性育性广义空间[J]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7,23(1):1-14.
被引量:6
8
周美兰,唐启源,程尧楚,何觉民.
光温敏核不育小麦ES-10雄性败育机制研究[J]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7,23(2):117-122.
被引量:11
9
权威,孙辉,赵昌平,刘黎明,于卓.
小麦光温敏雄性不育转换规律研究进展[J]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1):6349-6350.
被引量:7
10
郭艳萍,张改生,牛娜.
粘类小麦细胞质雄性不育系育性基因的地区分布[J]
.西北植物学报,2007,27(8):1661-1667.
被引量:2
同被引文献
98
1
王爱方,马翎健,李艳飞,武晗,靳凤,何蓓如.
几类小麦雄性不育系育性敏感时期可溶性蛋白质和ATP酶活性的分析[J]
.麦类作物学报,2010,30(3):539-543.
被引量:4
2
李海林,徐庆国.
小麦化学杀雄杂种优势利用研究与展望[J]
.作物研究,2003,17(4):208-212.
被引量:17
3
滕文涛,曹靖生,陈彦惠,刘向辉,景希强,张发军,李建生.
十年来中国玉米杂种优势群及其模式变化的分析[J]
.中国农业科学,2004,37(12):1804-1811.
被引量:122
4
许育彬,康海岐.
小麦光温敏型两系法研究进展[J]
.陕西农业科学,2001,47(9):28-29.
被引量:6
5
兰进好,张宝石,周鸿飞.
作物杂种优势遗传基础研究进展[J]
.中国农学通报,2005,21(1):114-119.
被引量:24
6
高庆荣,孙兰珍.
化学杂交剂Sc2053诱导小麦雄性不育的效果[J]
.山东农业科学,1994,26(4):16-16.
被引量:6
7
桑伟,韩新年,田笑明,刘炜.
小麦杂种优势的利用途径及研究进展[J]
.种子,2005,24(5):50-54.
被引量:15
8
许海霞,程西永,吕德彬,詹克慧,陈军营,董中东,姜鸿勋.
化学杂交剂GENESIS对小麦生长发育的影响[J]
.中国农学通报,2005,21(7):43-46.
被引量:3
9
黄光永,陶军.
“两系”小麦材料C_(49-87)S的育性稳定性研究[J]
.国外农学(麦类作物),1995(5):38-39.
被引量:7
10
魏益民,张国权,欧阳韶晖,杨天章.
杂种小麦部分品质性状的研究[J]
.西北农业大学学报,1995,23(1):26-29.
被引量:18
引证文献
10
1
桑伟,韩新年,田笑明,刘炜.
小麦杂种优势的利用途径及研究进展[J]
.种子世界,2005(2):30-34.
被引量:1
2
桑伟,韩新年,田笑明,刘炜.
小麦杂种优势的利用途径及研究进展[J]
.种子,2005,24(5):50-54.
被引量:15
3
郝媛媛,高庆荣,张爱民,王大伟,张淑英.
BAU-9403吸收转运效果的初步研究[J]
.西北植物学报,2007,27(1):188-192.
4
龚宏伟,马翎健,何蓓如,范春燕,武涵,李薇.
K型小麦雄性不育系育性敏感时期核糖核酸酶活性及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的变化[J]
.麦类作物学报,2008,28(1):31-34.
被引量:6
5
行翠平,安林利,韩东翠,史民芳.
小麦蓝粒两用系的研究[J]
.山西农业科学,2009,37(3):33-35.
被引量:3
6
王金厚.
杂种优势在小麦育种上的利用途径[J]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14):114-114.
7
李艳飞,马翎健,王爱方,靳凤.
一个水稻育性相关基因在小麦雄性不育系中的表达[J]
.麦类作物学报,2011,31(3):416-420.
8
刘菲,马晓飞,李艳飞,王爱芳,靳凤,马翎健.
两个育性相关基因在几类小麦雄性不育材料中的表达研究[J]
.西北植物学报,2012,32(9):1731-1735.
被引量:3
9
陈林,吴迪,白文明,李嵩,李敏,张向展,郑炜君,柴守诚.
F型小麦雄性不育系测恢研究及杂种优势分析[J]
.麦类作物学报,2016,36(4):420-425.
被引量:12
10
肖淑媛,刘雄伦.
一个光温敏雄性核不育小麦及其杂种的研究[J]
.常德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15(2):62-64.
被引量:2
二级引证文献
39
1
刘淑英,秦志列,张风廷,马庆.
雄性不育小麦异交结实研究进展[J]
.中国农学通报,2006,22(8):199-202.
被引量:4
2
权威,孙辉,赵昌平,刘黎明,于卓.
小麦光温敏雄性不育转换规律研究进展[J]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1):6349-6350.
被引量:7
3
龚宏伟,马翎健,何蓓如,范春燕,武涵,李薇.
K型小麦雄性不育系育性敏感时期核糖核酸酶活性及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的变化[J]
.麦类作物学报,2008,28(1):31-34.
被引量:6
4
靳凤,马翎健,范春燕,王爱芳,何蓓如,李宏斌.
非1B/1R和1B/1R类型小麦K型雄性不育系穗长和小穗数性状的遗传分析[J]
.麦类作物学报,2009,29(1):18-23.
被引量:3
5
行翠平,安林利,韩东翠,史民芳.
小麦蓝粒两用系的研究[J]
.山西农业科学,2009,37(3):33-35.
被引量:3
6
武晗,马翎健,何蓓如,李薇,靳凤,王爱芳.
几类小麦雄性不育系育性敏感时期蛋白质含量的变化[J]
.西北农业学报,2009,18(3):94-96.
被引量:5
7
杜文平,徐利远,余桂容,宋军,王一.
化学杂交剂SQ-1诱导四川小麦雄性不育的初步研究[J]
.麦类作物学报,2009,29(4):588-591.
被引量:6
8
张龙雨,李红霞,张改生,王俊生,韩艳芬,袁正杰,牛娜,马守才.
黏类小麦细胞质雄性不育相关基因cMDH的克隆与表达分析[J]
.作物学报,2009,35(9):1620-1627.
被引量:19
9
骆叶青,胡文彬,周美兰,罗丕.
两系小麦研究现状与展望[J]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8):13537-13538.
被引量:1
10
江红梅,师光开.
小麦雄性不育研究进展[J]
.生物技术通报,2009,25(10):30-33.
被引量:6
1
桑伟,韩新年,田笑明,刘炜.
小麦杂种优势的利用途径及研究进展[J]
.种子,2005,24(5):50-54.
被引量:15
2
桑伟,韩新年,田笑明,刘炜.
小麦杂种优势的利用途径及研究进展[J]
.种子世界,2005(2):30-34.
被引量:1
3
马柱文,李集勤,谢锐鸿,吕锦津.
谈谈烤烟杂种优势利用[J]
.农技服务,2014,31(7):28-28.
4
张爱民,黄铁城.
小麦杂种优势利用途径与研究进展[J]
.作物杂志,1997(5):16-20.
被引量:75
5
宋长鸿,张锡峰,高国辉.
杂种优势在小麦育种上的利用途径[J]
.经济技术协作信息,2010(19):120-120.
6
姜耀辉,孙本友.
对小麦杂种优势研究方法的探讨[J]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1(10):127-127.
7
陆鸣.
我国油菜杂种优势的发展及利用途径概况[J]
.吉林农业(下半月),2013(8):12-12.
被引量:6
8
关正君,杨学举,刘桂茹.
小麦杂种优势利用研究进展[J]
.河北农业科学,2002,6(4):30-34.
被引量:13
9
陈和兴,赵应忠.
芝麻杂种优势利用途径的研究[J]
.湖北农业科学,1993,32(2):9-10.
被引量:2
10
尚毅,李殿荣,李永红,张耀文,田建华.
我国油菜化学杀雄+细胞质雄性不育的应用研究[J]
.西北农业学报,2005,14(1):27-29.
被引量:23
湖南农业科学
2000年 第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