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中国经济的最大威胁是就业弹性急剧下降
被引量:31
出处
《世界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72-75,共4页
The Journal of World Economy
同被引文献243
-
1赵利.技术进步影响山东省就业总量的实证分析[J].山东经济,2008,24(1):83-87. 被引量:1
-
2谭斌.大学生就业弹性提高与就业压力缓解[J].企业家天地(下旬刊),2008(4):141-142. 被引量:2
-
3魏下海.技术进步、人力资本与劳动力就业——解读中国就业弹性的变动趋势[J].探索与争鸣,2008(5):53-55. 被引量:9
-
4王国荣.经济增长与就业机制、模式、观念的变革[J].上海社会科学院学术季刊,2001(3):23-29. 被引量:11
-
5刘彬.产业集群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之间关系的协整分析[J].生态经济(学术版),2008(2):202-204. 被引量:1
-
6罗粱波.甘肃产业结构调整与就业弹性问题研究[J].甘肃金融,2007(11):28-31. 被引量:2
-
7赵海娟.我国三大产业就业弹性的比较[J].统计与咨询,2006(4):22-23. 被引量:7
-
8叶振宇.城镇化与产业发展互动关系的理论探讨[J].区域经济评论,2013(4):13-17. 被引量:16
-
9张同全,高建丽,周汉伟.山东省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基于就业弹性的分析[J].山东工商学院学报,2012,26(3):21-24. 被引量:1
-
10汤光华.对中国经济增长与就业关系的实证研究[J].统计研究,1999,16(S1):241-246. 被引量:23
引证文献31
-
1吴锋.FDI对我国就业的影响[J].南北桥,2009(5).
-
2毛军.当前我国就业弹性研究评析[J].甘肃社会科学,2005(2):157-159. 被引量:1
-
3梁湄,夏颖.论资本有机构成提高对我国就业的影响及对策[J].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4(6):47-51.
-
4梁湄.重庆市经济增长与就业相互关系的实证分析[J].渝西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4(4):45-48. 被引量:1
-
5郭红燕.我国城乡就业吸纳能力及其变化趋势[J].天津市经理学院学报,2006(3):9-10.
-
6刘峰.中国经济增长与就业关系研究[J].科学与管理,2006,26(6):24-26. 被引量:3
-
7简新华,余江.基于冗员的中国就业弹性估计[J].经济研究,2007,42(6):131-141. 被引量:55
-
8陆梦龙.经济演进与就业弹性测算——基于变截距模型的分析[J].经济与管理,2007,21(11):53-58. 被引量:1
-
9蓝文永.经济高速增长中的低就业问题[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28(4):121-125. 被引量:4
-
10陆燕春,杨喜孙.广西经济增长与就业关系的实证分析[J].海南金融,2008(5):48-52. 被引量:4
二级引证文献293
-
1李正英.基于高等职业院校诊改的教师实践与思考[J].冶金管理,2019,0(19):145-146.
-
2吴化斌,鄢萍.企业降成本的路径选择[J].经济学(季刊),2019,18(3):967-986. 被引量:10
-
3吴锋.FDI对我国就业的影响[J].南北桥,2009(5).
-
4李楠.中国所有制结构分化与就业——基于工业行业部门动态面板数据的考察[J].中国人口科学,2010(S1):1-11. 被引量:4
-
5张建武,赵勋.广东省有效就业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基于1978~2008年的数据[J].中国人口科学,2010(S1):95-101. 被引量:3
-
6陈玉兰.我国人才结构失衡现象及其对策研究——基于结构偏离度分析视角[J].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6(6):109-112. 被引量:8
-
7赵领娣,李瑞琦,胡明照,杨明晔.劳动力投入、能源消费与经济发展有序度研究——基于指标集的考察[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6(4):18-27. 被引量:2
-
8杨恺钧,潘娟,王舒.金融发展、技术进步与区域内就业结构变迁——基于我国东部地区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J].经济经纬,2015,32(1):19-24. 被引量:18
-
9刘志雄,何忠伟.工业化进程中的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基于我国工业化资本排斥劳动的经验分析[J].科技和产业,2004,4(8):1-5.
-
10王光栋.中部地区就业状况及促进就业政策评析[J].江西社会科学,2004,24(9):240-244. 被引量:4
-
1王子先.欧元与东亚区域金融合作[J].世界经济,2000,23(3):70-72. 被引量:41
-
2张车伟.我国就业弹性变化的趋势[J].中国劳动,2002(7):8-11. 被引量:7
-
3陈一灵.中小企业发展对我国就业弹性变化的影响[J].现代营销(下),2011(3):136-136.
-
4李刚.吉林省就业弹性变化及影响因素分析[J].行政与法,2008(10):33-35. 被引量:1
-
5张车伟,蔡昉.试论加入WTO对中国就业结构的影响[J].当代经济科学,2002,24(3):14-19. 被引量:19
-
6罗艳芬,吕朝周.非农部门劳动力增长速度研究[J].生态经济,2012,28(1):94-97.
-
7高丽英.就业弹性与GDP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9,19(20):116-117. 被引量:2
-
8马红祥,吕剑平,李之凤.甘肃省细分行业就业创造能力研究[J].管理现代化,2013,33(3):32-34. 被引量:2
-
9莫荣.当前就业形势的特点与对策[J].求是,2002(18):21-22. 被引量:9
-
10常进雄.中国就业弹性的决定因素及就业影响[J].财经研究,2005,31(5):29-39. 被引量:4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