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重庆大学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略论慧远的佛教护法活动及其意义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魏晋南北朝是我国佛教发展极为迅速的时期,但是同时也面临着各种各样的矛盾和问题。针对这些问题,作为东晋佛教领袖的慧远结合当时的社会状况,进行了一系列护法活动,以调和佛教与社会的矛盾。通过慧远的努力,南方佛教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并使佛教文化最终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
作者
刁俊
机构地区
鲁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出处
《鲁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2期29-31,88,共4页
Ludong University Journal: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关键词
护法活动
沙门不敬王者
神不灭论
分类号
B949 [哲学宗教—宗教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33
参考文献
7
共引文献
92
同被引文献
0
引证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7
1
僧祐.弘明集[M].北京:中华书局,2011.
2
慧皎.高僧传[M].北京:中华书局,1992..
3
道宣.广弘明集[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
4
任继愈.中国佛教史[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7.
5
屈大成.
庐山慧远的戒律观及其实践[J]
.世界宗教研究,2010(3):61-68.
被引量:5
6
张宇.东晋南朝士大夫与佛教的关系[C]∥魏晋南北朝隋唐史朝资料.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1997.
7
何锡光.
慧远同隐士的交游和他的山水诗文[J]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29(6):81-84.
被引量:4
二级参考文献
33
1
郝黎.
寒食散再考[J]
.文史知识,2002(11):89-94.
被引量:1
2
余嘉锡.《寒食散考》,载氏著.《余嘉锡论学杂著》(上册),北京:中华书局,2007年版,第181-226页. .
3
王奎克.《五石散新考》.载自然科学史研究室主编.《科技史文集》(第14辑),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年版,第151-154页. .
4
释心皓.《慧远大师的严谨自律和以律摄僧》,收入释大安主编.《超越千载的追思-纪念慧远大师诞辰1670周年》,第193-206页,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2008年.
5
《桓玄与王令书论道人应敬王事》,收入僧佑编.《弘明集》卷12.
6
《桓玄与王令书论道人应敬王事》,见高楠顺次郎,渡边海旭编《大正新修大藏经》卷52,台北:新文丰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1983年翻印本,第81页中.
7
《广律东来前初传中国佛教律典的传译》,收入觉醒主编.《觉群佛学(2008)》,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2009年,第411-420页.
8
谢灵运.《佛影铭并序》,收入道宣.《广弘明集》卷15.
9
《沙门不敬王者论-“不为不恭敬人说法戒”及相关诸问题》[J].新史学,1996,7(3):1-47.
10
《十诵律》卷21,《大正新修大藏经》卷23,第150页中.
共引文献
92
1
辛放.
“神”与“补特伽罗”:再论庐山慧远的“薪火之喻”与“形尽神不灭”[J]
.佛学研究,2023(2):152-175.
2
伏俊琏.
汉译佛经诵读方式的来源[J]
.敦煌研究,2002(2):95-98.
被引量:6
3
普慧.
齐梁诗歌声律论与佛经转读及佛教悉昙[J]
.文史哲,2000(6):54-60.
被引量:2
4
何方耀.
汉唐求法僧梵文学习之特点及其社会影响浅论[J]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45(3):77-81.
被引量:4
5
白文固.
唐宋试经剃度制度探究[J]
.史学月刊,2005(8):31-36.
被引量:12
6
项裕荣.
中国古代小说中“化形为蛇”情节的佛教源流探考[J]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35(5):128-134.
被引量:5
7
介永强.
我国西北地区佛教文化重心的历史变迁[J]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34(5):81-86.
被引量:4
8
苏荟敏.
佛教视野中的佛易交涉——对中国佛教历史的疏绎[J]
.甘肃社会科学,2006(1):113-116.
9
毛阳光.
中古时期民间救灾综论[J]
.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29(2):94-100.
被引量:3
10
尚永琪.
北朝胡人与佛教的传播[J]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6,46(2):135-142.
被引量:8
1
高玉春.
裴休与佛教[J]
.高校社科信息,2000(4):34-40.
2
张敬川.
宗炳的神不灭论思想[J]
.宜春学院学报,2015,37(4):22-27.
3
王玮.
梁武帝的神不灭论新探[J]
.甘肃社会科学,2005(4):113-116.
被引量:2
4
张伟.
佛教与薪火之喻[J]
.青年文学家,2009,0(4X):104-104.
5
方立天.
元神不灭论"的迷信邪说[J]
.哲学动态,1999(9):38-38.
6
欧阳镇.
慧远佛学思想略论[J]
.池州学院学报,2013,27(1):53-55.
7
韩国良.
慧远佛学思想蠡探[J]
.中华文化论坛,2008(4):100-103.
8
陈林.
从“无我轮回”说到“神不灭”论——印度佛教业报轮回说与中国六朝时期佛教因果报应论的问题意识[J]
.学海,2004(5):75-80.
被引量:2
9
杨世秀.
浅谈范缜及其《神灭论》[J]
.安顺学院学报,1994(1):52-58.
10
潘桂明.
居士佛教源流谈[J]
.佛教文化,2000,0(Z2):71-86.
鲁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年 第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