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语言具有文化性,是文化的镜像,其与文化相互影响相互制约。渤海国作为唐代的地方政权,偏安东北一隅,渤海国人名有"姓+名"及音译名字两种形式。在渤海国前期,虽以"姓+名"的形式为主,但音译名字占较高的比例。到了渤海国的中后期,渤海国人音译的名字逐渐被"姓+名"的形式所取代。渤海国人名字的某些用字反映了渤海国人对形容美的祈望、对德性美的追求、对福禄寿的憧憬及对儒释道的尊崇。渤海国人名的用字及其文化内涵充分反映了其对中原文化的"宪象"及认同。
出处
《北方文物》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47-50,共4页
Northern Cultural Relics
基金
牡丹江师范学院青年学术骨干项目:"渤海国语言文学及其文化内涵研究"阶段性成果
项目编号:G20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