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重庆大学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论提高酱油原料蛋白质利用率的途径
被引量:
14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提高原料蛋白质利用率是酱油生产中的重要内容。本文从原料处理、制曲、发酵等几个方面论述了提高蛋白质利用率的途径。
作者
马爱进
孙纪录
贾英民
赵学慧
机构地区
河北农业大学食品科学系
华中农业大学食科系
出处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1-5,共5页
China Condiment
关键词
酱油
蛋白质利用率
原料
制曲
发酵
分类号
TS264.21 [轻工技术与工程—发酵工程]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8
参考文献
11
共引文献
44
同被引文献
159
引证文献
14
二级引证文献
64
参考文献
11
1
郑海燕.
我国酱油酿造发展的几个问题[J]
.中国调味品,1997(3):8-11.
被引量:4
2
田春澜.
两种曲霉制曲酿造酱油的实验[J]
.中国调味品,1990(2):7-11.
被引量:10
3
李祥,郑民锁.
膨化技术在酱油酿造中的应用[J]
.中国调味品,1997(4):5-7.
被引量:6
4
梁达文,张耀勇,张海根.
多菌种发酵研制儿童营养酱油[J]
.中国调味品,1995,20(5):12-15.
被引量:5
5
苏永明,苏培娜.
浅谈提高酱油原料全氮利用率与改善酱油风味的途径[J]
.中国调味品,1998(4):12-15.
被引量:5
6
彭淑梅.
多菌种制曲及龙牌酱油新工艺的研究[J]
.中国调味品,1990(1):10-11.
被引量:4
7
冷云伟,袁兴光,权武.
诱导酶合成机理与酱油制曲工艺调整[J]
.中国调味品,1998(5):6-8.
被引量:3
8
王世录,蔡莉.
酱油双酿技术的研究[J]
.中国酿造,1999,18(4):13-15.
被引量:13
9
于丽萍,王金英,何家芬.
酱油酿造中添加酸性蛋白酶生产性试验[J]
.中国调味品,1997(9):22-23.
被引量:7
10
曹景滇.
双菌种混合制曲在酱油生产上的应用[J]
.江苏调味副食品,1998(4):15-16.
被引量:5
二级参考文献
8
1
朱史齐.
酱油、酱类用酶制剂制造新工艺的设想[J]
.中国调味品,1994,19(2):18-20.
被引量:4
2
卫扬保.微生物生理学.第一版.高教出版社,1986.
3
许占辉.酱油中微量乙醇的测定条件再探[J]中国调味品,1986(03).
4
陈騊声.中国制曲技术的演进[J]调味副食品科技,1983(07).
5
邢冠五.酱油原料蛋白质利用率的提高[J]调味副食品科技,1983(07).
6
彭淑梅.
多菌种制曲及龙牌酱油新工艺的研究[J]
.中国调味品,1990(1):10-11.
被引量:4
7
田春澜.
两种曲霉制曲酿造酱油的实验[J]
.中国调味品,1990(2):7-11.
被引量:10
8
林同香.
用数理统计方法分析影响酱油全氮测定结果的因素[J]
.中国酿造,1992,11(6):25-28.
被引量:2
共引文献
44
1
李海梅,马莺.
黄豆酱的生产现状及发展方向[J]
.中国调味品,2004,29(10):8-12.
被引量:25
2
贡汉坤,王传荣,孙林超.
传统豆酱人工接种发酵的初步研究[J]
.食品科技,2004,29(10):37-39.
被引量:7
3
王祥观,张爱琴,于丽萍,侯文英,刘石,关世斌.
酸性蛋白酶在酱油酿造中的应用研究[J]
.生物技术,1993,3(4):26-29.
被引量:4
4
邱立友,宫名宇,朱光州.
多菌种在酱油酿造中的应用[J]
.中国酿造,1993,12(1):2-7.
被引量:7
5
张忠刚,邓放明.
辣酱的生产现状及发展方向[J]
.农产品加工(下),2006(6):19-22.
被引量:5
6
王克明.
多菌混合阶梯发酵酱油新工艺研究[J]
.中国酿造,2006,25(7):34-36.
被引量:7
7
贡汉坤,魏福华,徐大好.
豆酱曲霉及产酶特性[J]
.农产品加工(下),2007(9):21-23.
被引量:10
8
杜冰冰,徐振辉.
利用微生物育种新技术提高酱油酿造用菌的生产性能[J]
.发酵科技通讯,2008,37(2):43-45.
9
李锐,范维彬,胡忠军,宋国安.
以亚麻籽饼、大麦根代替大豆粕生产酱油的研究[J]
.中国调味品,1998,23(2):13-15.
10
姚菁华,肖雷,王璐璐.
酱油固态发酵生产中黑曲霉产酶条件的优化研究[J]
.中国调味品,2009,34(3):72-75.
同被引文献
159
1
张丽华,赵大军,王桂英.
酿造酱油原料最佳利用率的工艺条件研究[J]
.食品工业科技,2004,25(7):104-105.
被引量:4
2
王林祥,刘杨岷,王建新.
酱油风味成分的分离与鉴定[J]
.中国调味品,2005,30(1):45-48.
被引量:72
3
张丽华,何余堂,赵大军,龙淑新.
影响酱油种曲质量的因素及其控制[J]
.中国调味品,2005,30(2):27-29.
被引量:7
4
李崔民,梁彦平,陆金香,刘井权.
酱油种曲使用及制备过程中存在的问题[J]
.中国调味品,1993,18(8):15-16.
被引量:1
5
石永峰.
豌豆的营养价值及其加工技术[J]
.粮食与饲料工业,1994(4):21-23.
被引量:32
6
徐冲,王静,曹维强.
挤压膨化技术在酱油生产中的应用[J]
.中国调味品,2005,30(5):4-6.
被引量:13
7
邢冠五,石滨,杨素珍,李新兴,张行奎.
应用膨化技术酿制酱油的研究[J]
.江苏调味副食品,1995(1):17-20.
被引量:2
8
崔桂友.
风味化学研究的困境和前景[J]
.食品科学,1995,16(10):24-28.
被引量:8
9
高玉荣.
浅淡改善酱油风味的方法[J]
.现代化农业,1995(10):37-38.
被引量:1
10
杜双奎,于修烛,李志西,冯彩文,张小爱.
酱油种曲培养研究[J]
.中国酿造,2005,24(12):12-14.
被引量:12
引证文献
14
1
王炜,贺稚非,李莉.
酱油发酵生产的现状及前景[J]
.四川食品与发酵,2004,40(4):5-9.
2
黄勇,高冰,赵向东.
酱油熟料消化中蛋白质热变性的研究[J]
.中国酿造,2005,24(11):30-32.
被引量:3
3
李莉.
用黑曲霉、绿色木霉制备酱油种曲的工艺参数确定[J]
.中国调味品,2008,33(9):42-44.
被引量:3
4
高献礼,赵谋明,曹鸣凯.
酱油风味物质研究进展[J]
.中国酿造,2009,28(4):1-4.
被引量:37
5
李莉.
三菌种混合制曲提高酱油蛋白质利用率的研究[J]
.中国调味品,2010,35(9):60-64.
被引量:4
6
李俊刚,罗英,曹雪美,陈虹合,梁建明,韩文君.
酱油原料蒸煮工艺的优化[J]
.食品科学,2011,32(13):209-212.
被引量:5
7
张昌伟.
改善酱油风味工艺研究[J]
.中国酿造,2013,32(10):120-121.
被引量:1
8
王聪,朱新贵,刘滢,李学伟,曾小波.
复合原料造粒制曲与酱油酿造的研究[J]
.中国调味品,2014,39(6):1-4.
9
韩亚芬,程永强,纪凤娣,高浩渊,鲁绯.
低盐固态酱油原料蒸煮过程中蛋白质变性的研究[J]
.中国调味品,2015,40(2):66-71.
被引量:4
10
成晓苑,曹燕飞,王一冉,李宏军.
挤压花生粕酿造酱油中挤压参数对蛋白质消化率的影响[J]
.中国调味品,2017,42(1):85-88.
被引量:3
二级引证文献
64
1
王远亮,王传花,马骞,葛静,李宗军.
酱油发酵前期微生物变化及其主要香味物质分析[J]
.食品与机械,2009,25(4):31-34.
被引量:10
2
杨秋明,郭彩华,蔡慧农.
耐盐酵母及耐盐产酸酵母混合固定化及发酵性能的研究[J]
.中国酿造,2009,28(10):31-34.
被引量:1
3
杨进,乔鑫,李冬生,康旭,黄红霞.
黄豆酱的制曲工艺[J]
.食品研究与开发,2010,31(1):90-93.
被引量:19
4
赵德安.
浅议酱油的风味[J]
.中国酿造,2010,29(6):7-9.
被引量:6
5
陈彬,鲁绯,王夫杰,刘欢,程永强,殷丽君.
酱油增香发酵用耐盐酵母菌的生理生化特性分析及菌种鉴定[J]
.中国酿造,2010,29(11):42-45.
被引量:10
6
汪建国,沈玉根,周志坚,陆伟杰,朱煜成.
稻米黄酒中风味物质的种类、构成与来源浅析[J]
.山东食品发酵,2010(3):15-20.
被引量:2
7
刘庆,王君高,李旋.
食盐对酱油酿造的影响[J]
.中国调味品,2010,35(12):28-30.
被引量:2
8
王卫国,王芳,李玉薇,张飞,计巧灵.
酱油熟料的微波加压灭菌研究[J]
.中国酿造,2011,30(1):26-27.
被引量:2
9
徐高丹,陈敏,蒋予箭.
酵母菌对酿造酱油风味形成的影响[J]
.中国调味品,2011,36(1):28-32.
被引量:10
10
赵德安.
酱油风味研究的探讨[J]
.中国调味品,2011,36(9):1-5.
被引量:6
1
郑建明,张才锦.
提高酱油原料全氮利用率的有效途径[J]
.上海调味品,1990(1):7-9.
被引量:2
2
黎源.
浅谈减少杂菌污染提高酱油原料利用率[J]
.中国酿造,2000,19(1):35-35.
3
李文智,刘克明,卜乐泉,颜明智,董和平,杨还虎.
提高酱油原料全氮利用率研究试验报告[J]
.中国调味品,1991(1):15-19.
4
何毅婷,杨汝德,张广.
混合菌种发酵生产酱油的研究进展[J]
.中国酿造,2008,27(6X):21-23.
被引量:6
5
沈健.
提高酱油原料利用率的研究[J]
.江苏调味副食品,1990(4):3-6.
6
王志愿.
酱油原料配比对产品质量以及出品率的影响[J]
.江苏调味副食品,1999,16(3):16-17.
7
苏永明,苏培娜.
浅谈提高酱油原料全氮利用率与改善酱油风味的途径[J]
.中国调味品,1998(4):12-15.
被引量:5
8
杨义汉.
做好以提高酱油原料全氮利用率为中心的技术工作[J]
.中国酿造,1990,9(4):19-23.
9
杨桂芬.
酱油原料全氮利用率的提高的研究[J]
.食品研究与开发,2000,21(2):32-34.
10
许占辉,吴常斌,李振义,张连池,黄爱国.
关于提高酱油原料中蛋白质消化率的生产试验[J]
.中国酿造,1991,10(1):33-35.
被引量:2
中国调味品
2000年 第6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