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受众研究理念的转变 被引量:1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拉斯韦尔在"五个W"模式中提出了受众研究问题,早期"枪弹论"的受众观以传者为中心,视受众为被动接受对象,认为精英可以通过大众媒介对大众进行操纵和控制。20世纪40年代,美国的一些学者通过调查研究发现,大众传播对受众的影响复杂而有限,提出以"受众的需要"为中心,把受众看做信息产品的"消费者",然而,在法兰克福学派看来,这种受众观具有虚假性,实际上仍是以"受众为中心"幌子下的"传者本位"。随着"使用与满足"理论的提出,在传者与受众这一矛盾体中,受众也被看做"具有特殊需求的主体",传播不再是"主体—客体"结构的思维。20世纪70年代兴起的"文化研究"把受众研究的理念又向前推进了一步,认为不仅传播者在传播信息时遵循法则,受众的解读也遵循法则。认为受众是一群积极的"解读者",而这一解读并不总是朝向传播者的原意的。从"枪弹论"到"作为市场的受众"到"使用与满足"理论再到文化学派的"生产性受众",传播学受众研究的理念经历着受众从客体到主体,从被动到主动的一个渐进式的转变。
作者 张睿
机构地区 平顶山学院
出处 《平顶山学院学报》 2012年第3期124-128,共5页 Journal of Pingdingshan University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12

二级参考文献22

  • 1任平.走向交往实践的唯物主义[J].中国社会科学,1999(1):53-69. 被引量:93
  • 2鲁哲.意义的生产与流通——费斯克《电视文化》述评[J].新闻与传播研究,1998,5(4):73-80. 被引量:14
  • 3[5](英)吉姆·麦克由根.文化民粹主义[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1.
  • 4[7](英)约翰·斯道雷.文化理论与通俗文化导论(第二版)[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1.
  • 5陶东风.超越精英主义与悲观主义--论费斯克的大众文化理论[J].学术交流,1998,(6).
  • 6[5](德)马克思·霍克海默.批判理论[M].重庆:重庆出版社,1989.
  • 7[6](美)约翰·费斯克.解读大众文化.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1.
  • 8[8]肖小穗.传媒批评[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1.
  • 9[11](美)John Fiske.传播符号学导论[M].台北:台湾远流出版公司,1995.
  • 10[16](英)多米尼克·斯特里纳蒂.通俗文化理论导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

共引文献151

同被引文献6

引证文献1

二级引证文献44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