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教学与管理(中学版)》
2000年第8期8-10,共3页
Journal of Teaching and Management
参考文献12
-
1王发强,马西奎.电感电流连续模式下Boost变换器的分数阶建模与仿真分析[J].物理学报,2011,60(7):89-96. 被引量:33
-
2柴秀慧,曹晗,张波,焦猛,张纯江.Boost变换器全分数阶化系统分析与控制性能研究[J].电源学报,2019,17(6):27-33. 被引量:12
-
3贾志东,姜久春,程龙,林泓涛,齐洪峰.适用于Boost变换器的自适应模型预测控制算法[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18,38(19):5838-5845. 被引量:26
-
4陈恒,雷腾飞,王震,刘文强.分数阶Chen混沌系统的动力学分析与电路实现[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39(3):208-215. 被引量:17
-
5陈向荣,刘崇新,王发强,李永勋.分数阶Liu混沌系统及其电路实验的研究与控制[J].物理学报,2008,57(3):1416-1422. 被引量:51
-
6王发强,刘崇新.分数阶临界混沌系统及电路实验的研究[J].物理学报,2006,55(8):3922-3927. 被引量:55
-
7张德茂,袁晓,高小龙.基于Simulink电路模拟仿真求解Bagley-Torvik方程[J].四川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56(2):253-259. 被引量:5
-
8贾红艳,王庆合.异结构分数阶四翼混沌系统的同步及电路实现[J].天津科技大学学报,2017,32(1):62-67. 被引量:4
-
9杨志宏,张彩霞,屈双惠,王丽.异分数阶chen系统的动力学特性及其多元电路实现[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41(2):133-139. 被引量:7
-
10贾红艳,陈增强,薛薇.分数阶Lorenz系统的分析及电路实现[J].物理学报,2013,62(14):48-54. 被引量:43
二级参考文献80
-
1袁晓,张红雨,虞厥邦.分数导数与数字微分器设计[J].电子学报,2004,32(10):1658-1665. 被引量:47
-
2高心,虞厥邦.Chaos and chaotic control in a fractional-order electronic oscillator[J].Chinese Physics B,2005,14(5):908-913. 被引量:14
-
3宁娣,陆君安.一个临界系统与Lorenz系统和Chen系统的异结构同步[J].物理学报,2005,54(10):4590-4595. 被引量:30
-
4赵益波,罗晓曙,方锦清,汪秉宏.电压反馈型DC-DC变换器的稳定性研究[J].物理学报,2005,54(11):5022-5026. 被引量:32
-
5刘树林,刘健,杨银玲,赵新毅.Boost变换器的能量传输模式及输出纹波电压分析[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06,26(5):119-124. 被引量:68
-
6王发强,刘崇新.分数阶临界混沌系统及电路实验的研究[J].物理学报,2006,55(8):3922-3927. 被引量:55
-
7张成芬,高金峰,徐磊.分数阶Liu系统与分数阶统一系统中的混沌现象及二者的异结构同步[J].物理学报,2007,56(9):5124-5130. 被引量:33
-
8Lorenz E N 1963 J. Atmos. Sci. 20 113.
-
9Chen G R, Ueta T 1999 Int. J. Bifurc. Chaos 9 1465.
-
10Lu J H, Chen G R 2002 Int. J. Bifurc. Chaos 12 659.
共引文献198
-
1陈恒,代文鹏,李勇兴,颜廷洋.一类含有cos函数项的新超混沌系统的动力学分析及自适应控制研究[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2,38(4):12-19. 被引量:3
-
2闵富红,单梁,王执铨.分数阶Qi混沌系统投影同步和电路实现[J].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39(S1):157-162. 被引量:2
-
3邵仕泉,高心,刘兴文.两个耦合的分数阶Chen系统的混沌投影同步控制[J].物理学报,2007,56(12):6815-6819. 被引量:12
-
4刘崇新.一个超混沌系统及其分数阶电路仿真实验[J].物理学报,2007,56(12):6865-6873. 被引量:73
-
5周平,张年英.利用线性反馈控制分数阶Rǒssler混沌系统到达任意稳定状态[J].重庆邮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19(6):756-758. 被引量:3
-
6武相军,王兴元.分数阶L系统中的混沌及其控制[J].计算机科学,2007,34(12):204-206. 被引量:7
-
7赵品栋,张晓丹.一类分数阶混沌系统的研究[J].物理学报,2008,57(5):2791-2798. 被引量:27
-
8孙克辉,任健,尚芳.分数阶混沌系统的动态仿真方法研究[J].计算机仿真,2008,25(6):312-314. 被引量:6
-
9崔莉莉,魏淑桃.基于T-S模糊模型的临界混沌系统复杂动力学分析[J].系统仿真学报,2008,20(17):4688-4691. 被引量:3
-
10闵富红,王执铨.分数阶混沌系统同结构与异结构广义同步[J].控制与决策,2008,23(9):1025-1029. 被引量:6
同被引文献71
-
1孙煜明.试谈儿童的问题行为[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82(4):13-18. 被引量:28
-
2蔡亚萍.关于师范生教育素质的调查研究[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27(2):203-208. 被引量:7
-
3孙璐,叶珊.课堂问题行为心理分析及应对策略[J].现代中小学教育,2004,20(10):33-35. 被引量:12
-
4钟志贤.促进学习者高阶思维发展的教学设计假设[J].电化教育研究,2004,25(12):21-28. 被引量:233
-
5王丽琴,鲍森.从“课堂纪律”走向“教学秩序”[J].中小学管理,2005(1):22-23. 被引量:11
-
6韦有产.关于体育教师应具备的体育课堂教学意识的研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15(1):96-97. 被引量:2
-
7芦净.职校师生冲突的原因及对策[J].机械职业教育,2005(3):28-30. 被引量:6
-
8王桂平,史晓燕,郭瑞芳,吕艳.国外关于课堂纪律问题的研究述评[J].外国教育研究,2005,32(6):77-80. 被引量:24
-
9林天伦,茅锐.中美英三国学生纪律处分制度的比较研究[J].教育科学研究,2005(7):60-62. 被引量:8
-
10刘翠兰,张金福.课堂问题行为管理策略[J].当代教育科学,2005(14):32-34. 被引量:5
引证文献16
-
1高长丰.课堂问题行为的原因分析及其干预策略[J].教育探索,2006(8):97-98. 被引量:9
-
2曹文博.浅析职业院校体育课课堂的问题行为[J].中国科技财富,2010(16):189-189. 被引量:1
-
3赵春晓,王丽君.基于多主体系统的课堂问题行为的建模研究[J].系统仿真学报,2008,20(S1):304-306. 被引量:1
-
4花爱琴.让每一个学生优秀起来——纠正学生课堂问题行为,创建优质高效课堂[J].语数外学习(高中版)(中),2012(3):95-95.
-
5赵维明,李长柱.实证探析黑河学院大学生体育课堂问题行为现状[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29(4):131-133. 被引量:1
-
6鲍健薇.驱除焦虑心理 构建和谐关系[J].新校园(中旬刊),2013(1):179-179.
-
7吴丹.如何提高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学习英语的兴趣[J].考试周刊,2013(57):98-99.
-
8黄以松.高职数学课堂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探析[J].成才之路,2013(30):73-73.
-
9蒋溢.高师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高:基于师范生课堂问题行为的分析[J].课程教学研究,2014(8):23-27. 被引量:2
-
10马晓.中学生课堂问题行为及其影响因素探析[J].新西部(中旬·理论),2017,0(5):157-158.
二级引证文献16
-
1王俊.初中体育教学中的干预策略[J].体育视野,2021(20):43-44.
-
2江西情.高职英语课堂问题行为预防之探索[J].成功,2013(9):82-82.
-
3彭兰华.浅谈职业学校课堂问题行为对有效教学的影响及解决策略[J].中国科技信息,2010(14):234-235. 被引量:2
-
4王翠,栾文菲,刘艳红,尉晓梅.小学生课堂违规行为的研究——对课堂行为规则的反思[J].知识经济,2011(14):171-172. 被引量:1
-
5赵春晓,王丽君.基于多主体系统的课堂问题行为的建模研究[J].系统仿真学报,2008,20(S1):304-306. 被引量:1
-
6陈金华.课堂教学“怪异”现象的思考与管理策略[J].文教资料,2013(8):183-184.
-
7张中科,宁晓彤.基于教学生态的高校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研究[J].消费导刊,2015,0(5):339-341.
-
8常亮.多主体系统的知识资产管理模型研究[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6(1):2-4.
-
9刘可人,刁文玉.美术院校大学生课堂管理长效机制研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5,14(21):216-217.
-
10李阳.师范院校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影响因素及提高策略——从教师教的角度分析[J].学园,2016,0(3):15-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