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犯判断的阶层属性 被引量:13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只有能够和必须"共同"的部分,才可以成为共犯判断的对象。我国传统的刑法学理论没有区分犯罪构成中可以"共同"的部分和只须"个别"的部分,即没有区分不法与罪责,因而在共犯论领域陷入一系列难题之中。实际上,共犯判断仅与不法有关,所有的罪责要素(责任能力、期待可能性与违法性认识可能性)均对共犯成立与否没有影响。但是,故意不是罪责要素,所以正犯与共犯的判断并非与故意毫无关系。
作者 何庆仁
出处 《中国刑事法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18-29,共12页 Chinese Criminal Science
基金 2012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共同犯罪的归责基础研究>(12YJC820034)之阶段性成果
关键词 共犯 不法 罪责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7

二级参考文献22

  • 1周光权.犯罪构成理论:关系混淆及其克服[J].政法论坛,2003,21(6):46-53. 被引量:63
  • 2于改之,郭献朝.两大法系犯罪论体系的比较与借鉴[J].法学论坛,2006,21(1):118-125. 被引量:10
  • 3黎宏.我国犯罪构成体系不必重构[J].法学研究,2006,28(1):32-51. 被引量:203
  • 4[德]许逎曼.“刑法体系思想导论”,载许玉秀,陈志辉合编.《不移不惑献身法与正义--许逎曼教授刑事法论文选辑》,台北春风煦日论坛,2006年版,页274.
  • 5许逎曼.“区分不法与罪责的功能”,载许玉秀,陈志辉合编.《不移不惑献身法与正义--许逎曼教授刑事法论文选辑》,台北春风煦日论坛,2006年版,页422.
  • 6陈世伟.“我国犯罪构成理论研究的方法论初探”,载梁根林主编.《犯罪论体系》,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页140.
  • 7付立庆.“重构我国犯罪构成理论所面临的基本课题”,载梁根林主编.《犯罪论体系》,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页241.
  • 8[日]山口厚著.《刑法总论》,有斐阁2007年第2版,第101页.
  • 9[德]冈特·施特拉腾韦特,洛塔尔·库伦著.《刑法总论I--犯罪论》,杨萌译,法律出版社2006年版,第81页.
  • 10[德]许迫曼著.《区分不法与罪责的功能》,许玉秀,陈志辉编.《不移不惑献身法与正义--许适曼教授刑事法论文选辑》,台北春风和煦学术基金2006年版,第416页.

共引文献184

同被引文献202

二级引证文献108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