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重庆大学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刘易斯—拉尼斯—费景汉”模式对促进民族地区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启示
被引量: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我国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和谐发展对于提升我国综合实力有着重要的意义,限于各种复杂因素的客观存在,劳动力转移一直是困扰我国民族地区综合发展的一个难题。"刘易斯—拉尼斯—费景汉"模式作为解释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和社会均衡发展的重要理论模式,其对于分析我国民族地区劳动力转移问题有着非常重要的启发意义。
作者
刘延开
机构地区
西北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
出处
《黑河学刊》
2012年第8期9-11,共3页
Heihe Journal
关键词
刘易斯—拉尼斯—费景汉模式
劳动力转移
内生发展
分类号
F304.6 [经济管理—产业经济]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4
参考文献
5
共引文献
62
同被引文献
35
引证文献
2
二级引证文献
8
参考文献
5
1
古斯塔夫·拉尼斯 费景汉.一个经济发展理论.美国经济评论,1961,.
2
[美]费景汉,古斯塔夫·拉尼斯.劳力剩余经济的发展(中文版序)[M].北京:华夏出版社,1989.
3
何景熙.
不充分就业:中国农村劳动力剩余的核心与实质——农村剩余劳动力定义与计量新探[J]
.调研世界,2000(9):9-11.
被引量:27
4
刘鹤,沈吉仁.
西部劳动力市场发展与社会经济目标的协调[J]
.生产力研究,2006(5):71-72.
被引量:3
5
威廉·阿瑟·刘易斯.二元经济论[M].北京: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1989..
二级参考文献
4
1
宋林飞.
中国农村劳动力的转移与对策[J]
.社会学研究,1996(2):105-117.
被引量:50
2
理查德·B·弗里曼.劳动经济学[M].刘东一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7.
3
罗纳德·伊兰伯格.现代劳动经济学—理论与公共政策[M].北京:中国劳动出版社,1991.
4
傅志明.
就业再选择与劳动力市场效率[J]
.当代经济科学,2002,24(6):45-51.
被引量:2
共引文献
62
1
陈俊梁.
略论农村人力资源开发——以苏南地区为例[J]
.经济问题,2008(3):90-92.
被引量:2
2
姜雅丽.
从“阳光工程”看农民培训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有效转移[J]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5(S1):171-175.
被引量:2
3
孙秀玲.
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与对策[J]
.人口与经济,2004(S1):82-84.
被引量:4
4
刘勇,钟菊英.
我国农业剩余劳动力的形成结构与转移战略研究——兼“农业剩余劳动力”的概念辩析[J]
.财经理论与实践,2004,25(5):11-15.
被引量:6
5
夏兴园,赵明岚.
农村潜在劳动力剩余规模的评估及解决就业问题的理念和战略[J]
.财经政法资讯,2004,20(5):8-13.
被引量:1
6
夏兴园,赵明岚.
农村潜在劳动力剩余标准及其就业出路[J]
.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19(3):36-39.
被引量:1
7
徐天祥.
工业化及其发展模式分析[J]
.云南财贸学院学报,2005,21(3):4-8.
被引量:4
8
邵明伟,谢周亮.
对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重新审视[J]
.信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15(2):51-53.
9
金峰.
关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影响因素与对策研究[J]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1):41-44.
被引量:9
10
刘后平.
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问题研究[J]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6,28(4):46-50.
被引量:8
同被引文献
35
1
王凡恩.
我国省际地区农村经济发展研究——以豫东地区为例[J]
.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09,12(1):26-28.
被引量:1
2
狄方耀,杨本锋.
西藏二元经济结构的演进轨迹、主要特征及转化思路探讨[J]
.西藏研究,2008(6):100-107.
被引量:8
3
曾菊新,祝影.
论城乡关联发展与文化整合[J]
.人文地理,2002,17(4):6-11.
被引量:49
4
杨士弘.
广州城市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预测及调控研究[J]
.地理科学,1994,14(2):136-143.
被引量:207
5
罗雅丽,李同昇.
城乡关联性测度与协调发展研究——以西安市为例[J]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5,21(5):68-71.
被引量:42
6
邹新树.
农民工向城市流动的动因:“推—拉”理论的现实解读[J]
.农村经济,2005(10):104-109.
被引量:60
7
王华,陈烈.
西方城乡发展理论研究进展[J]
.经济地理,2006,26(3):463-468.
被引量:45
8
马远军,张小林,李凤全,王天阳.
我国城乡关系研究动向及其地理视角[J]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6,22(3):78-84.
被引量:22
9
牛树海.
河南省农业产业化现状及发展对策[J]
.河南农业科学,2006,35(6):5-7.
被引量:13
10
吴春宝.西部民族地区农民流动研究--以青海省门源县泉口镇西河坝村为例[M].西安:西北大学出版社,2009.
引证文献
2
1
曹尤.
边疆民族地区城镇化进程中农民进城动力的比较研究——以西藏自治区达孜县尊木采村和萨迦县陈村为例[J]
.中共乐山市委党校学报,2014,16(2):85-89.
2
余萱,李二玲.
河南省城乡协调发展的时空演化[J]
.河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44(5):557-565.
被引量:8
二级引证文献
8
1
张立生.
基于市级尺度的中国城乡协调发展空间演化[J]
.地理科学,2016,36(8):1165-1171.
被引量:34
2
乔家君,马玉玲.
城乡界面的经济效应[J]
.经济地理,2016,36(9):1-9.
被引量:15
3
乔家君,马玉玲.
基于信息熵的城乡界面时空演化与分异——以河南省巩义市为例[J]
.经济地理,2016,36(11):1-7.
被引量:14
4
乔家君,马玉玲.
城乡界面动态模型研究[J]
.地理研究,2016,35(12):2283-2297.
被引量:16
5
陈聪,丁志伟,康珈瑜,李燕菲.
河南省城镇化与资源环境的耦合协调发展研究[J]
.河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47(1):8-15.
被引量:11
6
邓毅,靳飞飞,薛龙义.
基于县级尺度的山西省城乡协调发展时空演化与差异分析[J]
.中国名城,2017,0(9):36-43.
7
魏广龙,马睿.
基于乡村振兴战略的河北省城乡协调发展空间格局分析[J]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20,41(1):297-303.
被引量:9
8
李红波,秦寒.
新时代背景下安徽省城乡协调发展的时空演化[J]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9,0(16):211-212.
1
李亚娟,徐翔俊.
基于二元经济理论的流动农村剩余劳动力研究[J]
.产业与科技论坛,2012(7):17-18.
2
鲁兆国,宫宏亮.
加快黑龙江省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对策建议——拉尼斯——费景汉人口流动模型的启示[J]
.中国科技信息,2008(6):176-177.
被引量:1
3
张汉亚.
农业发展必须解决土地问题[J]
.中国投资(中英文),2004(11):5-5.
4
刘丽.
我国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进程分析[J]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西部论坛),2007,17(2):81-84.
5
叶乃馨.
浅析上汽集团整体上市之路[J]
.时代金融,2014(2X):164-164.
6
刘保成,王琦.
增强内生动力 保持较快发展——2012年滁州经济运行情况述评[J]
.安徽省情省力,2013(2):39-40.
7
共鸣.
更加关注老区贫困地区农民收入增长[J]
.老区建设,2011(5):1-1.
8
许燕霞.
加强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的思考[J]
.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7(4):99-100.
被引量:1
9
党兴华.
论西部工业人力资本的积累与利用[J]
.开放导报,1999(10):40-41.
被引量:1
10
陈发兴.
浅谈农村劳动力转移[J]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4(14):158-159.
黑河学刊
2012年 第8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