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重庆大学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严羽的诗意、气象学说和宗教情结
被引量:
5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严羽是宋代重要的诗学家 ,著有《沧浪诗话》。以往对严沧浪的研究虽然较多 ,但大都集中在以禅喻诗上。本文指出严羽具有浓郁的宗教情结。严羽的宗教情结是一个得杂的复合体 ,从表面上看他钟情于佛教 ,从深层做探索则可以明白严羽的思想底蕴其实是道教。基于这种基本认识 ,本文在诗意。
作者
张思齐
机构地区
武汉大学中文系
出处
《江西社会科学》
2000年第3期47-51,共5页
Jiangxi Social Sciences
关键词
严羽
宗教情结
佛教
道教
诗意学说
气象学说
分类号
I207.21 [文学—中国文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12
共引文献
56
同被引文献
28
引证文献
5
二级引证文献
1
参考文献
12
1
朱霞《严羽传》,据绍武徐斡覆刻《樵川二家集》本。
2
清·吴之振、吕留良辑《宋诗钞·宋诗钞补》,上海三联书店,1988,页478、765、763、764
3
梁·徐勉《答客喻》,据《全梁文》卷五十。
4
殷璠编《河岳英灵集》卷下。
5
《杜工部集》卷第十五。
6
唐·皎然《诗式》卷一“诗有四深”。
7
宋·叶梦得《石林诗话》卷下,据《历代诗话》,中华书局排印本,1981,432页。
8
Horace(65-8BC),ArsPoetica,268。
9
郭绍虞.《沧浪诗话校释》[M].人民文学出版社,1961年版.第148页、第26页.
10
乾隆刻本《沧浪诗话》卷一。
共引文献
56
1
畅广元.
社会文化秩序与文学活动的价值[J]
.文学评论,2000(4):115-124.
被引量:7
2
陈伯海.
生命体验的审美超越──《人间词话》“出入”说索解[J]
.文艺理论研究,2002(1):2-12.
被引量:10
3
金丹元.
论魏晋时“虚静”的自觉及其在艺术思维中的位置[J]
.文艺理论研究,2002(6):45-51.
被引量:1
4
袁济喜.
论“兴”的审美意义[J]
.文学遗产,2002(2):23-35.
被引量:15
5
普慧.
佛典汉译及汉译佛教哲学对中国古代诗学的影响[J]
.文艺研究,2005(3):54-61.
被引量:3
6
白建西.
“悟境”写真——卞之琳《距离的组织》的还原式解读[J]
.名作欣赏(鉴赏版)(上旬),2005(6):37-42.
被引量:1
7
李成文.
意趣说:曹雪芹诗学思想的核心[J]
.红楼梦学刊,2005(6):316-325.
被引量:3
8
柯汉琳.
论审美实践意象和美的创造[J]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58-63.
9
王书婷.
在节奏与意象之间起舞 戴望舒诗风转变的艺术辨析[J]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06(4):182-197.
被引量:1
10
梁道礼,汪沛.
由“本色”到“妙悟”:两宋诗学发展的逻辑进程——以“焕发真识”诗人论为中心[J]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36(2):17-24.
被引量:1
同被引文献
28
1
郭鹏.
“以文为诗”辨——关于唐宋诗变中一个文学观念的检讨[J]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36(1):73-82.
被引量:4
2
张健.
《沧浪诗话》非严羽所编——《沧浪诗话》成书问题考辨[J]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36(4):69-84.
被引量:20
3
曹东.
严羽的审美特征论─—“兴趣”说[J]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1999,22(4):104-106.
被引量:2
4
熊志庭.
论“兴趣”——读严羽《沧浪诗话》[J]
.中国文学研究,1986(2):32-36.
被引量:3
5
袁行霈.
百年徘徊──初唐诗歌的创作趋势[J]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31(6):74-83.
被引量:28
6
陈良运.
读严羽《评点李太白诗集》献疑[J]
.文艺理论研究,2002(5):64-71.
被引量:2
7
王骏飞.
回归“诗性”——严羽《沧浪诗话·诗辨》的现代阐释一种[J]
.当代文坛,2005(4):92-93.
被引量:1
8
周兴陆.
《沧浪诗话》对《唐才子传》 唐诗观的影响[J]
.古典文学知识,2005(6):35-39.
被引量:1
9
董雪静.
严羽“气象浑厚”审美论[J]
.求索,2007(6):182-183.
被引量:2
10
王运熙,顾易生.中国文学批评通史[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
引证文献
5
1
吴晓妹.
“兴趣”与“气象”之关系辨析[J]
.广州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10(5):72-76.
2
张莉敏.
试析严羽《沧浪诗话》的局限[J]
.文学教育,2007(11):140-143.
3
何蕾.
宗教语境对唐宋时期李贺评价的影响[J]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43(3):116-121.
被引量:1
4
刘砚群.
“别”有气象:从盛唐离别诗看盛唐精神[J]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40(5):62-64.
5
戚昊.
《沧浪诗话》“天仙”“鬼仙”条考辨[J]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47(2):39-47.
二级引证文献
1
1
何蕾.
思想史进程下的“韦柳”之辩与拟古之别[J]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45(1):110-116.
被引量:1
1
张思齐.
张戒的诗意学说[J]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1(3):76-80.
被引量:1
2
张思齐.
宋代的诗意学说与洪迈的接受意识[J]
.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2,15(4):5-9.
3
王文萃.
张爱玲创用的独特性[J]
.新乡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15(1):108-109.
4
黄修己.
人性论和中国现代文学[J]
.华夏文化论坛,2012(2):3-13.
被引量:2
5
李敬敏.
文学观念漫谈[J]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3):29-35.
6
红孩.
俗常之中见雅润——读林裕华散文集《钱塘三章》[J]
.文化月刊,2007,0(8):109-110.
7
秦银国.
对《人间喜剧》思想底蕴的思考和剖析[J]
.作家,2013,0(06X):125-126.
8
李庆之.
宝黛悲剧构撰的思想底蕴新探[J]
.鞍山师范学院学报,1994(2):43-47.
9
江春萌.
人文主义意识的觉醒及其道学渊源——《梦游天姥吟留别》的审美追求与思想底蕴探索[J]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教师版),2000(1):74-75.
10
黄灿然.
关于诗的随笔[J]
.青年文学,2005,0(9):56-57.
江西社会科学
2000年 第3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