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吐蕃统治时期,莫高窟开凿的洞窟出现了一种特殊而又典型的组合形式,即在崖面的同一条垂直线上,上下两个洞窟与崖顶土塔形成一组整体性建筑,作者暂称为"塔、窟垂直组合形式"。这种组合形式一直延续到了晚唐时期,并早已引起研究者的重视,但关于这种形式的来源一直未能确定。文章通过对藏经洞出土纸本绘画P.T.993《吐蕃寺庙图》、莫高窟第361窟药师经变、东嘎石窟宝楼阁曼荼罗、桑耶寺初建史及同时代的印度寺院建筑形式的考察,结合吐蕃时期的社会历史背景,认为莫高窟这种塔、窟垂直组合的新形式,应是受吐蕃本土的影响,其建筑涵义来源于密教中的"宝楼阁",建筑形式最初可能来源于印度,并带有吐蕃桑耶寺的"三样式"特征,或可定名为宝楼阁式石窟建筑。
出处
《中国藏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94-98,共5页
China Tibetology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西部项目"吐蕃统治时期的敦煌密教研究"
项目编号:09XZJ005
2008年度甘肃省社科规划项目"吐蕃统治时期敦煌的密教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