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为“同均三宫”——“同均三宫”研究综述
被引量:18
出处
《音乐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71-80,共10页
Music Research
参考文献15
-
1黄翔鹏.民间器乐曲实例分析与宫调定性[J].中国音乐学,1995(3):5-16. 被引量:26
-
2七律定均五声定宫[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1994(3):77-81. 被引量:18
-
3罗小平.音乐价值三议[J].中国音乐学,1997(2):109-119. 被引量:20
-
4杨善武.关于“同均三宫”的论证问题[J].中国音乐学,1999(1):52-70. 被引量:22
-
5中国音乐学院1985年研究生入学试题[J].中国音乐,1985(3):97-98. 被引量:3
-
6蒋祖馨.交响音乐产生的历史必然性——论交响乐思维的发展(一)[J].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1991,10(4):63-64. 被引量:2
-
7蒲亨建.传统七声音阶三分说证伪问题的提出[J].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1990(4):16-19. 被引量:16
-
8王子初.戎生编钟的音乐学内涵[J].中国音乐学,1999(4):43-52. 被引量:7
-
9席臻贯.勖笛下徵调与《徵招》宫调辨[J].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1990,9(3):8-11. 被引量:2
-
10蔡仲德.答明言书[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1994(4):57-58. 被引量:2
共引文献97
-
1刘永福.同均三宫不是一个“简单”的宫调学原理吗?——兼复蒲亨建关于学术研究的“学术心态”问题[J].艺术探索,2024,38(2):81-89.
-
2刘永福.“同均三宫”之“证伪”谬说剖析[J].天津音乐学院学报,2023(3):65-82.
-
3杨殿斛.《辞海》、《辞源》“宫调”辞条释义商榷[J].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01,21(2):53-56. 被引量:2
-
4蔡薇,陈燕.音乐教育中和谐意识的培养[J].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8(2):55-57. 被引量:3
-
5吴钊.“和”、“穆”辨[J].中国音乐学,1992(4):119-130. 被引量:7
-
6谭雄.《太古传宗琵琶调西厢记》记谱形态及译谱方法研究[J].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2004,23(2):13-20.
-
7郑祖襄.伶州鸠答周景王“问律”之疑和信——兼及西周音乐基础理论的重建[J].音乐研究,2004(2):28-35. 被引量:6
-
8谢建平.唐宋燕乐二十八调音阶辨异——兼论民间工尺调名之传统乐学涵义[J].中国音乐学,2004(4):84-97. 被引量:4
-
9杨善武.传统实践与“同均三宫”——“同均三宫”研究综论之一[J].音乐研究,2002(3):3-18. 被引量:5
-
10黄鸣.从先秦乐器铭文看先秦儒家乐论之嬗变[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6):9-14. 被引量:3
同被引文献105
-
1陇菲.无商之圜钟与无徵之四旦[J].文化艺术研究,2009,2(6):89-102. 被引量:4
-
2李武华.关于陕西民间的燕乐音阶及清乐音阶的测音与分析[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1985(3):23-27. 被引量:6
-
3王誉声.非“同均三宫”论[J].中国音乐学,1999(4):93-102. 被引量:12
-
4赵金虎.清末民初传习的二人台牌子曲《出鼓子》及其与中国传统乐学的渊源关系——为缅怀我国著名传统音乐学家黄翔鹏先生并几位二人台著名乐师而作[J].中国音乐学,1999(2):9-18. 被引量:5
-
5孙新财.论音教本认为“声调名”是“调主首调阶名”之错误(下)——声调名,当是“调法名”,与“调主首调阶名”无涉[J].中国音乐学,1999(2):19-31. 被引量:1
-
6杨善武.关于“同均三宫”的论证问题[J].中国音乐学,1999(1):52-70. 被引量:22
-
7孙新财.论音教本认为“声调名”是“调主首调阶名”之错误——声调名,当是“调法名”,与“调主首调阶名”无涉[J].中国音乐学,1999(1):71-87. 被引量:4
-
8黄翔鹏.《新定九宫大成南北词宫谱简谱示意本》题记[J].中国音乐学,1998(3):5-10. 被引量:5
-
9童忠良.正声论[J].中国音乐学,1998(4):5-11. 被引量:15
-
10赵宋光.“一百八十调”系统观念的结构逻辑[J].中国音乐学,1998(4):13-18. 被引量:27
引证文献18
-
1杨殿斛.《辞海》、《辞源》“宫调”辞条释义商榷[J].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01,21(2):53-56. 被引量:2
-
2刘勇.《辽史·乐志》中的“四旦”真是四宫吗[J].中国音乐,2004(4):149-153.
-
3杨善武.传统实践与“同均三宫”——“同均三宫”研究综论之一[J].音乐研究,2002(3):3-18. 被引量:5
-
4杨善武.《辽史·乐志》中的“四旦”不是四宫[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02(4):86-89. 被引量:2
-
5徐荣坤.“均、宫、调三层次概念”真的能够成立吗?[J].天津音乐学院学报,2013(2):50-55. 被引量:1
-
6徐荣坤.对刘永福先生多篇有关“同均三宫”文章的回应[J].天津音乐学院学报,2014(4):52-61. 被引量:1
-
7刘畅.周龙早期创作中五声纵合化和声材料的结构形态[J].天津音乐学院学报,2017(3):79-93. 被引量:3
-
8朱仲毅.“同均三宫”得失辨[J].新疆艺术学院学报,2017,15(4):56-63. 被引量:2
-
9李宏锋.含英咀华 聚沙成塔——从两例古谱译解看“同均三宫”理论的实践意义[J].音乐研究,2018(2):26-41. 被引量:7
-
10杨婷.古为今用 匠心独运——罗忠镕作品《同均三宫》音乐分析[J].天津音乐学院学报,2018(1):76-87. 被引量:2
二级引证文献46
-
1刘永福.同均三宫不是一个“简单”的宫调学原理吗?——兼复蒲亨建关于学术研究的“学术心态”问题[J].艺术探索,2024,38(2):81-89.
-
2刘永福.“同均三宫”之“证伪”谬说剖析[J].天津音乐学院学报,2023(3):65-82.
-
3赵为民.关于二十八调体系兼容一百八十调推论[J].音乐研究,2022(6):54-62.
-
4郑祖襄.是提出“四宫”,又自我否定了吗?——为杨荫浏一辩[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03(4):66-72. 被引量:3
-
5谢建平.唐宋燕乐二十八调音阶辨异——兼论民间工尺调名之传统乐学涵义[J].中国音乐学,2004(4):84-97. 被引量:4
-
6杨善武.五声综合调式理论之认识——《黎海英的五声综合调式理论》(下篇)[J].天津音乐学院学报,2004(4):14-21. 被引量:4
-
7王安潮.黄翔鹏学术研究之研究[J].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2006,25(4):47-51. 被引量:4
-
8王桂升.复合的主音——《清风静响》之自由结构与逻辑基础[J].天津音乐学院学报,2013(4):44-55. 被引量:2
-
9刘永福.“均、宫、调三层次概念”的哲学思考[J].天津音乐学院学报,2013(4):56-65. 被引量:1
-
10"2013年度中国音乐艺术发展研究报告"课题组.2013年度中国音乐艺术发展研究报告[J].中国音乐学,2014(2):135-144. 被引量:4
-
1罗忠镕.同均三宫[J].音乐创作,2012(2):2-10. 被引量:6
-
2高艳萍.斯克里亚宾研究综述之二[J].文艺生活(下旬刊),2010(4):36-36.
-
3吴惠敏.广东客家山歌研究综述[J].岭南音乐,2014,0(4):82-84. 被引量:2
-
4高彩荣,马洁.“花儿”名称研究综述[J].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2(1):25-27.
-
5魏华.中国连环画 绘画艺术研究综述[J].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6(3):30-37. 被引量:3
-
6裴龙.论周代“律调理论体系”对中国音乐产生的影响[J].今日南国(理论创新版),2008(10):178-180.
-
7王春燕.中国民族声乐教学研究综述[J].大众文艺(学术版),2010(24):309-309.
-
8唐朴林.即兴——传统音乐的精髓[J].音乐学习与研究,1996(4):26-28. 被引量:2
-
9王耀华.中国传统音乐研究50年之回顾与思考[J].音乐研究,1999(3):10-16. 被引量:9
-
10赵冬丽.豫剧《朝阳沟》研究综述[J].北方音乐,2015,35(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