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重庆大学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北京市农村劳动力转移特点及转移规模预测
被引量: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是当今发展中国家解决剩余劳动力,提高全社会生产率,实现工业化、城市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前提。文章运用城乡人口比重预测法,对北京未来20年农村劳动力转移规模进行预测。结果表明在未来20年内北京市农村大概需要转移300万左右的农村劳动力,但目前北京市所提供的就业岗位远不能满足农村劳动力在城市中就业的需求,因此,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就成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根本前提。
作者
黄大伟
宋维明
程宝栋
机构地区
北京林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团中央城市青年工作部社区工作处
出处
《经济师》
2012年第10期15-17,共3页
关键词
农村劳动力
劳动力转移
北京
分类号
F323.6 [经济管理—产业经济]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33
参考文献
7
共引文献
83
同被引文献
10
引证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4
参考文献
7
1
北京市“十五”时期人口与计划生育发展规划.
2
李仙娥,王春艳.
国内外关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基本理论问题研究综述[J]
.经济纵横,2004(4):60-63.
被引量:31
3
潘文卿.中国就业结构偏差与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前景.清华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研究动态,2001,(56).
4
王国霞.
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研究——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数量估算与转移规模预测[J]
.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30(4):19-24.
被引量:25
5
喻德坚.
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数量测算方法的数理分析[J]
.南昌大学学报(工科版),2001,23(1):89-95.
被引量:12
6
张宏丽,郭英.
国外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理论研究综述[J]
.经济研究导刊,2010(34):124-125.
被引量:13
7
胡猛,王丽敏.
基于灰色系统的中国人口预测模型[J]
.山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22(4):123-128.
被引量:10
二级参考文献
33
1
李玉江,吴玉麟.
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动力及区域类型研究[J]
.人口研究,1999,23(4):65-72.
被引量:13
2
托马斯.罗斯基,罗伯特.米德.
关于中国农业劳动力数量之研究[J]
.中国农村观察,1997(4):30-41.
被引量:39
3
石成林.
关于农业剩余劳力转移规律的新思考[J]
.人口研究,1989,13(1):23-27.
被引量:3
4
王诚.
中国就业转型:从隐蔽失业、就业不足到效率型就业[J]
.经济研究,1996,31(5):38-46.
被引量:126
5
中国人口信息网.2004年全国人口主要数据[EB/OL].http://www.popinfo.gov.cn/popinfo/pop_docrkxx.ngf/v_tjzl/FBA1465855ABB8A548256FE7000D03EF.
6
刘思蜂,等.灰色系统理论及其应用[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315-320.
7
W.A.刘易斯.二元经济论[M].北京: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1989.
8
Lewis, W Arthur.A model of dualistic econotnics[J].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1954, (36):46-51.
9
费景汉,C.拉尼斯.劳动力剩余读经机的发展[M].北京:华夏出版社,1989.
10
W.P.托达罗.经济发展与第三世界[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1991.
共引文献
83
1
张文.
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制度改革思考[J]
.重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16(1):55-58.
被引量:3
2
彭文生,林暾,赵扬,朱维佳,杜彬.
“新”城镇化有新意[J]
.金融发展评论,2013(1):38-54.
被引量:4
3
康文杰,石德金,余建辉.
农村剩余劳动力的界定及其修正[J]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8(2):18-20.
被引量:4
4
龚霞珍.
新生代农村剩余劳动力培训与开发的对策建议[J]
.中国商界,2010(4):183-184.
被引量:1
5
李莹,张小林.
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研究综述[J]
.安徽农业科学,2005,33(9):1692-1694.
被引量:15
6
王健,彭晓娟.
生产资源配置优化模型在估计我国农业隐性失业量中的应用[J]
.长春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24(6):22-25.
被引量:1
7
王晓勤,吴成亮,路常宽,孙永平.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新路径初探[J]
.辽宁林业科技,2006(3):37-38.
8
卢东宁,王晨阳.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研究[J]
.农业经济,2007(7):10-11.
被引量:6
9
赵翠红.
农村劳动力转移推动城乡协调发展的机制分析[J]
.河南财政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21(2):7-10.
10
王国霞.
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研究——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数量估算与转移规模预测[J]
.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30(4):19-24.
被引量:25
同被引文献
10
1
王爱玲,陈慈,张平,周连第.
新时期北京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的战略思考[J]
.中国农学通报,2011,27(2):281-284.
被引量:9
2
袁洪泉.
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J]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8(4):43-47.
被引量:9
3
姬雄华,冯飞.
制约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劳动力市场影响因素与对策[J]
.商业研究,2007(10):163-165.
被引量:5
4
程名望,史清华.
经济增长、产业结构与农村劳动力转移——基于中国1978—2004年数据的实证分析[J]
.经济学家,2007(5):49-54.
被引量:95
5
李敏.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制约因素及对策研究[J]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9):9218-9220.
被引量:12
6
张务伟,张福明.
农村剩余劳动力就地转移和异地就业影响因素实证分析——基于对山东省17地市1873户农民的调查[J]
.农村经济,2008(6):103-106.
被引量:17
7
何景熙.
“开流断源”:寻求充分就业的中国农村劳动力非农化转移理论与模型[J]
.人口与经济,2001(2):3-12.
被引量:32
8
关海玲,丁晶珂,赵静.
产业结构转型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吸纳效率的实证分析[J]
.经济问题,2015(2):81-85.
被引量:22
9
邓丽姝.
“十三五”时期北京服务经济发展战略分析[J]
.经济论坛,2016(6):15-18.
被引量:2
10
庄核.
试论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与地区经济的发展[J]
.惠州学院学报,2003,23(4):103-106.
被引量:4
引证文献
1
1
罗斌.
北京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对策研究[J]
.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学报,2018,32(2):50-56.
被引量:4
二级引证文献
4
1
郐艳丽,戴芳芳,卢璟慧.
新时代首都乡村治理体系研究[J]
.乡村规划建设,2019(1):163-169.
2
刘秀鹏.
环境友好型农业技术创新的国际经验及启示[J]
.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学报,2020,34(2):5-10.
被引量:1
3
朱艳艳,唐衡.
城市化进程中北京市农村劳动力转移与高质量就业问题探析[J]
.粮食科技与经济,2020,45(4):134-139.
被引量:3
4
肖红梅.
北京城市战略定位下失地农民就业的机遇与主要方向[J]
.黑龙江粮食,2024(9):131-133.
1
胡立成.
拓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出路[J]
.中国老区建设,2004(7):54-54.
2
王星星.
制约新疆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因素分析及对策[J]
.改革与开放,2015(7):60-61.
3
罗晓琴,独娟,熊陈楚.
浅谈国际产业转移新特点及对我国的启示[J]
.现代商业,2008(33):104-104.
被引量:1
4
陈昌翠.
浅谈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特点及其发展趋势[J]
.商,2013(13):242-242.
5
纪知明,马亚晓.
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方法和途径研究[J]
.山西水土保持科技,2006(1):27-29.
6
刘光奎.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户籍制度障碍及对策探讨[J]
.法制与经济(中旬),2011(9):265-266.
被引量:2
7
朱明林,曾绍聪.
十三五我国云计算规模预测[J]
.电子测试,2013,24(12S):113-114.
8
胡俊超.
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特点比较研究[J]
.理论月刊,2009(11):169-171.
被引量:1
9
赖学连,胡来华.
闽西农村劳动力转移特点及合理配置[J]
.农业信息探索,1998(1):27-29.
10
曾福生,王玥.
碳金融在高标准农田建设中的适用和规模预测[J]
.湖湘论坛,2015,28(2):52-55.
被引量:2
经济师
2012年 第10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