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重庆大学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羌族30年生产方式变迁调查——以邛崃市异地安置区直台村和木梯村为例
被引量: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纵观改革开放后中国社会发展的30年,羌族社会经济主要经历了两次历史性巨变,一次是包产到户;一次是汶川地震的发生。两次重要历史性事件的发生加速了羌族生产方式的变迁。文章以地震后邛崃市异地安置区直台村和木梯村生产方式为研究对象并对其变迁进行调查研究。
作者
田廷广
武玮
机构地区
西藏民族学院民族研究院
出处
《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2年第4期18-25,共8页
Journal of Aba Teachers College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资助项目"羌族宗教文化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11BZJ030)之阶段性成果之一
关键词
羌族
异地安置区
生产方式
变迁研究
分类号
C95 [社会学—民族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7
参考文献
6
共引文献
33
同被引文献
59
引证文献
3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6
1
王俊鸿.
汶川地震羌族移民异地安置和生计方式转型——四川省邛崃市木梯村和直台村田野考察报告[J]
.民族学刊,2011,2(4):8-17.
被引量:15
2
杨文辉.白族生计模式变迁——云南省大理市挖色镇高兴村[M]//张跃,何明.中国少数民族农村30年变迁.北京:民族出版社,2009.
3
徐平著.羌村社会[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3.11-13.
4
宋玉蓉,刘旺.
邛崃旅游开发条件及策略研究[J]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24(6):626-629.
被引量:2
5
周毓华.
汶川大地震之后的羌族文化重建研究[J]
.西藏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30(5):70-73.
被引量:14
6
[美]朱利安·史徒华.文化变迁的理论[M].张恭兽,译.台北:台湾远流出版事业股份有限公司,1989.
二级参考文献
17
1
秦红增,唐剑玲.
瑶族农民的生计转型调查研究——以广西大化县七百弄布努瑶为例[J]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28(S1):85-91.
被引量:17
2
罗康隆.
论民族生计方式与生存环境的关系[J]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31(5):44-51.
被引量:79
3
杨庭硕.
地方性知识的扭曲、缺失和复原——以中国西南地区的三个少数民族为例[J]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6(2):62-66.
被引量:31
4
罗康隆.
文化理性与生存样态的文化选择[J]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7(2):70-77.
被引量:7
5
保继刚 王云鹏.德宏州旅游区位分析及旅游资源开发研究[J].德宏经济,1990,(1):36-44.
6
刘振礼 王兵.中国旅游地理[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1999..
7
李韵.抢救羌族文化遗产[N].光明日报,2008-06-14.
8
李蕾蕾,旅游地形象策划理论与实务,1999年
9
国家旅游局人事劳动教育司,旅游规划原理,1999年
10
刘振礼,中国旅游地理,1999年
共引文献
33
1
沈茂英.
岷江上游乡村社区贫困成因及扶贫模式初探——以四川黑水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为例[J]
.安徽农业科学,2005,33(2):333-335.
被引量:2
2
孙彦清,龙姝明,王少华,尹继武.
汉中旅游资源特色及数字化建设构想[J]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25(4):312-314.
被引量:3
3
蒋彬.
民主改革与羌族地区乡村政治变迁[J]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29(7):58-62.
被引量:1
4
王明珂.
青稞、荞麦与玉米——一个对羌族“物质文化”的文本与表征分析[J]
.西北民族研究,2009(2):45-67.
被引量:9
5
包智明,郝亚明.
蒙古族农村家庭经济状况影响因素的定量分析——基于内蒙古一个半农半牧村落的问卷调查[J]
.西北民族研究,2009(3):33-40.
被引量:4
6
柴玲,包智明.
当代中国社会的“差序格局”[J]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27(2):44-49.
被引量:31
7
周毓华,孙婷婷.
异地安置羌民的“第一个羌历年”--四川省邛崃市南宝山木梯村羌历年田野调查报告[J]
.民族学刊,2011,2(6):39-46.
被引量:8
8
陈忠海,段湘冬,化燕楠.
我国当代档案损毁的原因及史实[J]
.档案学研究,2012(1):89-93.
被引量:1
9
耿静.
迁移、社会网络和知识体系建构——四川茂县蓝店坡村震后羌族自发移民的适应性研究[J]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33(11):29-33.
被引量:8
10
杨群茹,张丹.
异地安置对羌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的影响[J]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3,39(1):87-90.
被引量:5
同被引文献
59
1
耿静.
兜底扶贫成效探析——基于高山羌寨扶贫户的个案考察[J]
.民族学刊,2020,11(1):44-50.
被引量:1
2
吴麒麟,张群,成辉.
川西河谷地区羌族板屋建筑空间的形成及演变规律[J]
.建筑学报,2019,0(S01):64-69.
被引量:8
3
徐学书,喇明英.
羌族传统建筑抗震技术及其传承研究[J]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30(2):11-14.
被引量:12
4
周锡银.
精湛的羌族建筑和挑花刺绣[J]
.民族艺术,1985(0):88-96.
被引量:1
5
余耀明.
浅谈羌族碉房[J]
.民俗研究,1996(1):81-83.
被引量:5
6
周林,过伟敏.
羌族文化的开发保护与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研究[J]
.贵州民族研究,2014,35(12):173-176.
被引量:6
7
任浩.
羌族建筑与村寨[J]
.建筑学报,2003(8):62-64.
被引量:34
8
杨光伟.
羌族民居建筑群的价值及其开发利用[J]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26(5):333-334.
被引量:8
9
陈大乾.
从羌族文化,民风民俗看羌族建筑[J]
.四川建筑,1995,15(4):2-3.
被引量:4
10
余志红.
浅析羌族碉楼中体现的生态建筑设计[J]
.福建工程学院学报,2006,4(3):310-312.
被引量:7
引证文献
3
1
田廷广.
汶川地震后羌族民众思想观念调查报告——以邛崃市异地安置区直台村和木梯村为例[J]
.西藏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34(1):75-80.
2
黄利利,熊梅.
羌族传统村落的运行发展[J]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19(2):44-48.
3
胡丹,李佳熹,魏佳佳.
中国羌族特色村寨及建筑研究综述[J]
.重庆建筑,2024,23(9):16-22.
1
邛崃市社科联积极开展以科普为重点的社科工作[J]
.四川社科界,2015,0(6):49-51.
2
臧运吉.
农村婚育观念以及家庭结构的变化——四川省邛崃市的调查[J]
.党政干部学刊,2009(6):61-62.
3
吴玉春.
邛崃县成立统计中心[J]
.统计,1983(11):27-27.
4
夏振坤,廖丹清,陈文科,王凤鹤.
县经济体制改革的若干理论问题[J]
.江汉论坛,1986(8):19-25.
5
吴仁明,谢卫,高继国.
留守老人的社会支持——以革命老区邛崃市孔明乡为例[J]
.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9):2219-2222.
被引量:7
6
周毓华,田廷广.
邛崃异地安置区羌族民众饮食文化变迁研究[J]
.民族学刊,2013,4(4):54-61.
被引量:1
7
尹克升.
怎样识别、考察一把手人选[J]
.领导科学,1990,0(12):4-4.
8
何海洋,毛漫丁.
图说四川[J]
.四川党的建设(城市版),2010(1):40-41.
9
张涛.
四川省社科联下乡扶贫帮困[J]
.四川社科界,2006(4):25-25.
10
穆光宗.
树立全面友好的新人口政策观[J]
.中国国情国力,2015(1):30-31.
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2年 第4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