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从《狂人日记》发表之初到上世纪90年代,鲁迅研究界围绕"狂人"是否真的发狂的争论从未间断。本文对"不狂的战士"、"真狂的战士"、"作者寄寓其思想的普通狂人"、"作者寄寓其思想的半狂半醒者"四种代表性观点加以重新检讨,分析其立论的依据、逻辑的展开、与当时学术和社会思潮的关联以及彼此的异同,意在显示鲁研界不同历史阶段的学术风尚,重温50-90年代中国学者的读书之细、态度之诚、用功之深。回顾这一段学术史,也想透过最优秀最认真的几代中国学者与狂人的周旋,见出鲁迅(也是新文学)第一部短篇小说设想之奇崛与挥写之浑然,阐明文学创作与欣赏中"忘破绽"与"防破绽"的相互促进关系。
出处
《现代中文学刊》
2012年第6期42-51,共10页
Journal of Modern Chinese Literatu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