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重庆大学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论汉晋间之尚通意趣与学风转移
被引量: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在东汉中后期的知识群体中,普遍流行着一种尚通意趣,博学多通成为一种备受推崇的品格,贵通尚博成为一代之时尚。在尚通意趣的影响下,汉晋间的学术风气逐渐呈现出由繁琐拘泥转向清通简要的发展趋势,汉晋学者之学术取径、治学方法和学术目的皆因此而体现出明显的区别。尚通意趣是汉晋学风转移之关键,向上结束了汉代的经学,向下开启了魏晋玄学。
作者
汪文学
机构地区
贵州民族学院中文系
出处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108-114,共7页
Literature,History,and Philosophy
关键词
东汉
晋代
学风
尚通意趣
避实就虚
重形重言
分类号
K234 [历史地理—中国史]
K237 [历史地理—中国史]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
参考文献
20
共引文献
1318
同被引文献
7
引证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20
1
朱熹.周易本义[M].北京:中国书店.1985.
2
王先谦.汉书补注[M].中华书局,1983.774-775.
3
王先谦.后汉书集解[M].北京:中华书局,1984..
4
费振刚等辑.全汉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3.
5
王利器.风俗通义校注[M].北京:中华书局.1981.
6
王充.论衡[M].百子全书本.
7
扬雄.法言[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
8
段玉裁.说文解字段注[M].成都:成都古籍书店.1990.
9
孙冯翼辑.桓子新论[M].四部丛刊本.
10
刘师培.中古文学史讲义[M].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1997.
二级参考文献
1
1
葛兆光.
知识史与思想史思想史的写法之二[J]
.读书,1998,0(2):133-141.
被引量:9
共引文献
1318
1
陈学凯.
恒德久远 择乎中行——孔子的道德修养论及其平衡机制[J]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33(4):70-74.
2
周玉秀.
《时令》、《时训》与《时训解》——《逸周书·时训解》探微[J]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32(4):48-53.
被引量:3
3
武东生.
孔子的道德修养论作为“为己之学”的意义[J]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4):24-29.
被引量:3
4
李剑国,韩瑞亚.
亡灵忆往:唐宋传奇的一种历史观照方式(下)[J]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4):97-105.
被引量:7
5
汪文学.
说“文秀而质羸”——关于钟嵘《诗品》王粲条疏证[J]
.许昌学院学报,2004,23(4):28-32.
被引量:1
6
张节末,杨辉.
“移风易俗”:中国古代的审美意识形态命题[J]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34(5):35-43.
被引量:7
7
刘春华.
“莫贺弗”试析[J]
.西北民族研究,2001(1):148-154.
被引量:5
8
许智银.
论汉代人的母亲情结[J]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44(5):25-28.
被引量:3
9
周期政,张楠.
论陶渊明的价值取向及其玄学底蕴[J]
.郴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24(6):38-41.
10
陈旭霞.
燕赵文化脉理探析[J]
.中华文化论坛,2004(3):84-88.
被引量:15
同被引文献
7
1
叶朗.中国美学史大纲[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
2
宗白华.论《世说新语》和晋人的美[M]//宗白华.美学散步.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189.
3
陈明.六朝玄音远,谁似解人归--魏晋玄学研究四十年的回顾与反思//原学(第2辑)]C].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5.
4
葛兆光.中国思想史(第一卷)[M].厦门:复旦大学出版社,1998:426-4300.
5
李泽厚、中国美学史(魏晋南北朝卷)[M].合肥:安徽文艺出版社,1999.
6
中国古代文学理论体系[M].厦门:复旦大学出版社,2000.
7
许抗生.论魏晋时期的诸子百家学[J].中国哲学史研究,1982(3).
引证文献
1
1
汪文学.
从《人物志》论汉晋学风之变迁[J]
.毕节学院学报(综合版),2014,32(2):72-80.
1
王晴.
论台儿庄序战之淮河阻击战[J]
.赤子,2015(11):99-100.
2
陈玉屏.
《汉晋文化思潮变迁研究》书评[J]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25(3):470-471.
3
朱鸿.
从鸿门分析刘邦项羽之性格[J]
.领导文萃,2006(12):89-92.
4
尹宏.
股市中的围魏救赵[J]
.财务与会计(理财版),2008(12):67-68.
5
申铁.
龙云与红六军西征[J]
.当代贵州,2013(5):66-66.
6
熊英.
浅析曾国藩的外交思想[J]
.湘南学院学报,2012,33(6):17-22.
7
金彪.
李慧珍状态珍的可爱[J]
.音乐世界,1999,0(12):15-15.
8
饶宗颐.
从新资料追溯先代耆老的“重言”──儒道学派试论[J]
.中原文物,1999(4):60-62.
被引量:7
9
田蔚.
《史记》“重言”现象解析[J]
.文艺研究,2011(5):42-49.
10
由岳峰.
论志书凡例撰写存在的四个问题[J]
.黑龙江史志,2015(24):5-8.
文史哲
2000年 第4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