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中国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16-18,共3页
Social Sciences in China
同被引文献106
-
1黄维智.刑事证明责任分配的三项基本原则[J].社会科学,2007(3):92-100. 被引量:11
-
2杜宴林,张文显.后现代方法与法学研究范式的转向[J].金陵法律评论,2001(1):81-90. 被引量:18
-
3郑戈.法学是一门社会科学吗?——试论“法律科学”的属性及其研究方法[J].北大法律评论,1998(1):1-30. 被引量:38
-
4周长军.犯罪论体系的程序向度:研究误区与理论反思[J].清华法学,2008,2(3):119-132. 被引量:23
-
5周少华.立法的缺陷与解释的尴尬——对新刑法第310条规定的理论解构[J].法学研究,1999,21(4):65-76. 被引量:11
-
6周永坤.全球化与法学思维方式的革命[J].法学,1999(11):9-14. 被引量:86
-
7陈兴良.论无过当之防卫[J].法学,1998(6):32-35. 被引量:78
-
8公丕祥.法制现代化的概念架构[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1998,20(4):2-11. 被引量:36
-
9罗伯特.F.尤特,周红.中国法律纠纷的解决[J].中外法学,1990,2(2):61-64. 被引量:22
-
10梁治平.法治进程中的知识转变[J].读书,1998,0(1):14-20. 被引量:30
引证文献12
-
1鲁世平,孙晓珍.国际经济法地位问题新论[J].西安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15(1):68-75.
-
2秦玉娈,刘建民.论私力救济法律制度[J].河北经贸大学学报,2006,27(4):88-92. 被引量:2
-
3刘三木,汪再祥.法学中的概念移植问题之研讨[J].法学评论,2006,24(5):80-83. 被引量:2
-
4彭文华.新中国成立60年来我国犯罪构成理论的基本经验总结[J].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63(3):428-433. 被引量:1
-
5王俊,汪自成,卢山.论检察权定位中的制约因素[J].人民检察,2010(13):22-26.
-
6劳佳琦.员工秘密取回老板拖欠工资行为之定性研究[J].山西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19(4):17-22.
-
7陈伟功.建设性后现代主义视域中的法律逻辑[J].逻辑学研究,2013,6(2):75-83. 被引量:2
-
8龚金镭.民族地区刑事法治的困境与出路——以本土民族法文化为视角[J].贵州民族研究,2016,37(8):15-18. 被引量:4
-
9施陈继.从于欢案谈我国正当防卫证明责任分配的缺失[J].犯罪研究,2017(3):58-64. 被引量:7
-
10常健,余建川.微博维权行为的实证分析与法律引导——以110个典型案例为中心[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8,57(1):150-162. 被引量:14
二级引证文献79
-
1经璨瑗.微博维权事件中的发布者研究——基于100个典型案例的分析[J].新媒体研究,2023,9(16):55-61.
-
2曹波,杨婷.非法催收不予保护债务入刑的正当根据与规范诠释[J].天津法学,2020(4):72-80. 被引量:14
-
3孟诩.微博维权行为的相关法律规制研究[J].法制与社会(旬刊),2020,0(7):37-37. 被引量:1
-
4冯涛,刘崇亮,卫磊.《法律实证研究方法》的教学评价及改进——上海政法学院的案例[J].中国法学教育研究,2020(2).
-
5郭思芸.重大灾害中的微博舆论救济[J].传媒论坛,2022,5(8):33-35.
-
6张方,邵新雨.私力救济正当性分析[J].区域治理,2017,0(1):181-182.
-
7韩艾霖.论正当防卫在司法实践中的认定——以于欢案为例[J].楚天法治,2018(27):84-85.
-
8曹飞.劳动契约的法经济学分析[J].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9(5):104-110. 被引量:1
-
9黄晓亮.杀人犯罪及其死刑的社会生物学分析[J].北京人民警察学院学报,2009(5):72-77. 被引量:2
-
10张扬,张兴华.论民事诉讼成本降低的意义及实现途径[J].消费导刊,2009,0(10):129-12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