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重庆大学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走向“文化中国”的解读——近十年郭沫若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被引量: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近十年来,以"郭沫若与文化中国"为题,郭沫若研究的深度、广度和精度都有了新的开拓,多元化、现代化、国际化,成为郭研的新视野,也成为近十年郭研发展的新趋势。在这个新趋势下出现了大量新的成果。本文对近十年郭沫若研究基本状况进行回顾与展望。
作者
谭继和
魏红珊
机构地区
四川省社会科学院
出处
《郭沫若学刊》
2012年第4期10-22,共13页
Journal of Guo Moruo Studies
关键词
文化中国
郭沫若研究
回顾
展望
分类号
I206.7 [文学—中国文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222
参考文献
44
共引文献
52
同被引文献
10
引证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44
1
魏建.
泰戈尔究竟怎样影响了郭沫若[J]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09(3):21-29.
被引量:4
2
刘殿祥.
论郭沫若对闻一多的评价[J]
.中国文学研究,2008(2):73-77.
被引量:1
3
李怡.
《女神》与中国“浪漫主义”问题[J]
.诗探索,2012(1):10-21.
被引量:2
4
魏建.
阐释的智慧——以郭沫若对孔子的评论为例[J]
.郭沫若学刊,2003(2):12-18.
被引量:2
5
金宏宇.
《屈原》版(文)本演进考释[J]
.中国文学研究,2007(3):70-73.
被引量:3
6
翟清福.
学术与政治结合的典范[J]
.郭沫若学刊,2003(1):3-10.
被引量:1
7
陈俐.
郭沫若归国事件和奠父仪式的国家意义[J]
.抗战文化研究,2008(1):75-85.
被引量:1
8
陈晓春.
《女神》、《屈原》的本原精神及谱系探究[J]
.当代文坛,2007(6):96-100.
被引量:2
9
李生滨.
倡导之功 创造之力——从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发生论中国白话新诗的奠基[J]
.兰州学刊,2004(6):292-295.
被引量:1
10
曾加荣.
简论郭沫若与蜀学传统(下)[J]
.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26(6):53-55.
被引量:2
二级参考文献
222
1
吴翔宇.
郭沫若诗歌的“神话转型题旨”与文学想象意义——以《女神之再生》与《凤凰涅槃》为例[J]
.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28(1):68-73.
被引量:6
2
陈述.
网络史料的优势及应用方式[J]
.河北学刊,2007,27(2):96-97.
被引量:14
3
陈俐.
生命盛典的沉醉狂欢——《凤凰涅槃》综论[J]
.郭沫若学刊,2004(2):40-47.
被引量:4
4
刘炎生.
不同文艺观和“行帮意识”的表现──文学研究会与创造社论争评述[J]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6):88-92.
被引量:6
5
阎嘉.
早期郭沫若与现代生命哲学[J]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1):60-65.
被引量:8
6
宗白华.
中国书法里的美学思想[J]
.哲学研究,1962(1):64-77.
被引量:39
7
陈其泰.
郭沫若史学的时代精神[J]
.史学理论研究,1993(1):84-96.
被引量:3
8
陈漱渝.
鲁迅与胡适:从同一战阵到不同营垒[J]
.文学评论,1991(6):5-23.
被引量:3
9
秦川.
建国三十五年来郭沫若研究述评[J]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4(3):58-63.
被引量:2
10
陈光前.
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发展史上的一场争论——三十年代中国社会史论战的回顾[J]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3(4):1-9.
被引量:4
共引文献
52
1
杨小川.
从旅游视角看郭沫若文化资源品牌设计与塑造[J]
.作家,2011(10):176-177.
被引量:6
2
唐霞.
中西文化碰撞之下中国现代历史剧的转型——以郭沫若的历史剧研究为例[J]
.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18(3):31-32.
3
廖久明.
说不尽的《女神》,离不开的文本——评《〈女神〉校释》和《〈女神〉及佚诗》[J]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09(4):189-194.
被引量:1
4
周述波.
文化认同[J]
.长江师范学院学报,2009,25(6):26-31.
被引量:7
5
喻冰清.
关于1999—2009年“文学研究会”的研究综述[J]
.镇江高专学报,2010,23(1):5-8.
6
冷川.
2009年中国现代文学研究述评[J]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10(4):160-180.
7
张欣.
从《屈原》到《虎符》——看郭沫若革命身份的调整定位[J]
.郭沫若学刊,2010(3):47-51.
被引量:1
8
陈俐.
郭沫若文化的混搭风格与“标出性”历史[J]
.郭沫若学刊,2011(1):41-45.
9
杨小川.
基于名人文化资源品牌化的旅游营销模式研究——以郭沫若文化为例[J]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1,26(5):70-72.
被引量:4
10
刘海洲.
论郭沫若的“革命文学”理论主张[J]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11,27(8):29-33.
同被引文献
10
1
陈鉴昌.
论郭沫若散文诗的构思特点[J]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25(1):119-124.
被引量:2
2
杨玉英,Yu-ying.
1978年以前英语世界的郭沫若研究述评[J]
.郭沫若学刊,2010(4):40-46.
被引量:1
3
艾琳.
主位的标记性及其对翻译的启示[J]
.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7(4):112-116.
被引量:3
4
杨玉英,廖进.
1978年以后英语世界的郭沫若研究综述[J]
.郭沫若学刊,2011(2):63-72.
被引量:2
5
秦琴,卓星.
汉英翻译中的衔接手段——以张培基的《英译中国现代散文选》为例[J]
.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14(2):42-42.
被引量:1
6
周风云.
张培基《英译现代散文选》中的语篇补偿[J]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7,33(12):144-146.
被引量:1
7
王璐.
散文风格再现的策略研究——以张培基《英译中国现代散文选》中的文本为例[J]
.河北工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35(3):78-80.
被引量:5
8
任慧君,穆娟,王琛.
《英译中国现代散文选(一)》文化负载词的翻译研究[J]
.商洛学院学报,2019,33(1):67-71.
被引量:2
9
汪梦婷,张顺生.
翻译美学视角下的散文英译策略——以张培基《英译中国现代散文选(一)》为例[J]
.英语教师,2019,19(14):55-59.
被引量:1
10
余元玲.
张培基先生散文翻译中保存“质朴”风格的技巧——读《英译中国现代散文选》有感[J]
.重庆交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4(2):96-98.
被引量:6
引证文献
1
1
徐波.
郭沫若《路畔的蔷薇》及张培基英译本的功能语篇分析[J]
.郭沫若学刊,2021(1):45-49.
1
曲波(作词),刘青(作曲).
文化中国[J]
.新校园(阅读版),2012(3).
2
徐杰舜,张应强.
历史人类学与“文化中国”的构建——人类学学者访谈录之三十八[J]
.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28(2):39-44.
被引量:2
3
文化中国与文化认同学术研讨会暨人类学高级论坛学术委员会特别会议[J]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33(4).
4
葛江霞.
社工的神“助攻”!“文化中国·行走世界”公益基金在京揭牌![J]
.社会与公益,2016,7(7):83-84.
5
林存光.
思者无疆[J]
.中国图书评论,2010,33(2):22-24.
6
王维,赵景田.
谁来保卫文化中国[J]
.民间文化,2000(9):6-11.
被引量:1
7
朱玉龙.
产品与人品[J]
.中国品牌与防伪,2009(4):82-84.
8
杨志娟.
选择与嬗变:运河回商与伊斯兰文化中国化[J]
.西北民族研究,2016(2):179-189.
被引量:3
9
周伟民.
罗门、蓉子的文学世界对世界文学的启示[J]
.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3,11(4):41-44.
10
谈育明,金林南.
文化中国、主权中国和主体性中国——对汶川地震中国家认同观念的思考[J]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30(6):183-186.
郭沫若学刊
2012年 第4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