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科技导报》
CAS
CSCD
2000年第6期6-9,共4页
Science & Technology Review
参考文献6
-
1马世骏 王如松.复合生态系统与持续发展,复杂性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3.239-250.
-
2王如松,欧阳志云.生态整合——人类可持续发展的科学方法[J].科学通报,1996,41(S1):47-67. 被引量:48
-
3欧阳志云,王如松.生态规划的回顾与展望[J].自然资源学报,1995,10(3):203-215. 被引量:114
-
4Graedel T.E, B.R.Allenby. 1995.Industrial Ecology, Prentice Hall .Engilewood Cliffs, New Jersey.
-
5Odum, E.P. 1997.Ecology: A Bridge between Science and Society, Sinauer Associate, Ine.
-
6WCED. 1987.Our Common Future. Oxford: Oxford Univeraity press .London.
二级参考文献6
-
1欧阳志云,生态学与持续发展,1993年
-
2周纪伦,城市生态经济学研究方法,1992年
-
3孙儒泳,动物生态学原理(第2版),1992年
-
4王如松,生态学发展战略,1992年
-
5王如松,城市生态学调控原理,1987年
-
6马世骏,生态学报,1984年,9卷,1期,1页
共引文献155
-
1郭晋平,薛达,张芸香,刘明国.体现地域特色的城市景观生态规划——以临汾市为例[J].城市规划,2005,29(1):68-72. 被引量:11
-
2王如松.循环经济建设的产业生态学方法[J].产业与环境,2003,25(S1):48-52. 被引量:44
-
3李锋,王如松.城市绿色空间生态规划的方法与实践——以扬州市为例[J].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2003,16(S1):46-48. 被引量:17
-
4路培,刘贺明.滏阳河武强段滨河生态景观规划设计[J].西北林学院学报,2008,23(5):226-229. 被引量:4
-
5李广斌,钱新强.城镇生态规划发展趋势[J].苏州城市建设环境保护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4(2):5-8. 被引量:1
-
6张广增,张义飞.生态园林是生态城市建设的必然[J].城市发展研究,2001,8(S1):36-39. 被引量:25
-
7胡正生.城镇建设中的节能生态技术与可持续发展[J].知识经济,2008(2):164-165. 被引量:2
-
8王如松.从农业文明到生态文明──转型期农村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学方法[J].人文杂志,1999(6):53-59. 被引量:3
-
9高娟.浅谈园林生态设计[J].农业科技与信息(现代园林),2010,7(5):52-55. 被引量:5
-
10郭泺,孙国瑜,费飞.景观生态规划技术体系的研究[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17(S1):76-80. 被引量:6
同被引文献270
-
1李健,钟永德,王祖良,孙雪.国内生态旅游环境承载力研究进展[J].生态学杂志,2006,25(9):1141-1146. 被引量:23
-
2曾贤刚.如何提高我国企业的环境竞争力[J].生态经济,2004,20(S1):83-85. 被引量:20
-
3朱小兵.生态示范区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初步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1,11(S2):106-108. 被引量:9
-
4洪大用.西方环境社会学研究[J].社会学研究,1999(2):85-98. 被引量:63
-
5任建兰.建设生态示范区——推动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实践模式[J].人文地理,1999,14(2):35-38. 被引量:14
-
6陶知章.都江堰──伟大的世界工程[J].环渤海经济瞭望,1999,13(5):52-53. 被引量:1
-
7胡仪元.以绿色产业为支柱,实现西部经济的协调和持续发展[J].兰州学刊,2004(4):146-147. 被引量:3
-
8胡仪元.西部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选择及其比较优势分析[J].开发研究,2004(4):31-34. 被引量:9
-
9万绪才,朱应皋,吴芙蓉.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开发与规划研究[J].农村生态环境,2004,20(3):15-19. 被引量:33
-
10常晓华.韩国济州岛:进发“国际自由都市”[J].中国经贸导刊,2004(16):53-53. 被引量:1
引证文献35
-
1李大义.浅谈生态学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J].环境,2008(S1):110-112.
-
2刘志斌,齐志超,郑连臣.召富露天矿区生态环境质量评价[J].环境工程,2010,28(S1):298-302. 被引量:2
-
3粟驰,吴文良,于兴海.北京郊区北宅生态村规划研究[J].北京农学院学报,2004,19(4):51-54. 被引量:5
-
4杨爱民.基于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的泛生态链理论[J].中国水土保持科学,2005,3(1):93-96. 被引量:9
-
5刘文英,陆根法,姜冬梅,刘丽莉.公众环境伦理教育的研究[J].生态经济,2005,21(4):47-50. 被引量:3
-
6刘文英,姜冬梅,陈云峰,陆根法.自组织理论与复合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J].生态环境,2005,14(4):596-600. 被引量:26
-
7毛显强,鱼京善,郭秀锐,杨志峰,何孟常,吴乾钊,陈思宁.生态活度生态位——理论、方法及其应用[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5,15(5):121-125. 被引量:10
-
8陈云峰,孙殿义,陆根法.资源型城市创建生态市的和谐模式研究——以铜陵生态市规划为例[J].生态学报,2006,26(5):1605-1615. 被引量:9
-
9葛大兵,邹冬生,徐艳.长株潭城市群核心区可持续发展模式探析——以长沙市天心区为例[J].农业现代化研究,2006,27(6):447-449.
-
10王海波,孙娟,玉永雄.发展草地农业的体会[J].草业科学,2006,23(12):83-86.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646
-
1石小亮,徐晓伟.我国东北寒冷地区自然保护区湿地生态敏感性GIS分析[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23(5):564-570. 被引量:2
-
2范冰雄,李杨帆,张雪婷,李艺.海岸带区域陆海统筹生态安全研究[J].生态学报,2023,43(3):962-972. 被引量:5
-
3王琳,刘霞.典型农业城市的生态安全格局构建——以莱西市为例[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3,53(S01):94-104.
-
4吕霄,朱海峰.我国沿海地区旅游生态安全时间演变与影响因素研究[J].经营与管理,2021(1):184-188. 被引量:3
-
5李莉莉,程胜高.亲水生态城市及其模式探讨[J].环境科学与技术,2007,30(12):94-96. 被引量:1
-
6张鲸,刘克锋,张克,马亮.北京平谷区北四道岭村发展战略研究[J].北京农学院学报,2006,21(S1):181-184.
-
7杨碧.生态城市规划问题探微[J].科技资讯,2007,5(13):115-115. 被引量:1
-
8殷洪才,王佳秋,赵春燕.基于自组织理论的东北老工业基地煤矿衰退演变规律研究[J].哈尔滨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2007,23(6):32-35.
-
9韩鹏,董君.风景园林专业教育改革与课程建设探究[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3):56-58. 被引量:22
-
10黄宝强,刘青,胡振鹏,钟菊芳.生态安全评价研究述评[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2,21(S2):150-156. 被引量:29
-
1王昌腾,朱圣潮.浙江丽水生态示范区蕨类植物区系研究[J].中南林学院学报,2006,26(1):57-61. 被引量:7
-
2赵平,葛振鸣,王天厚,汤臣栋.崇明东滩芦苇的生态特征及其演替过程的分析[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3):98-104. 被引量:18
-
3任建兰.建设生态示范区——推动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实践模式[J].人文地理,1999,14(2):35-38. 被引量:14
-
4崔胜辉,于裕贤,宋晓东,李方一.大气污染对城市植被的生态胁迫效应综述[J].生态科学,2009,28(6):562-567. 被引量:6
-
5何爱兰,朱圣潮.浙江丽水生态示范区南方红豆杉群落的物种多样性[J].杭州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4(2):129-132. 被引量:4
-
6朱圣潮.生态示范区的生物多样性保护[J].丽水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1,23(2):48-50. 被引量:2
-
7陈兵红,王昌腾,占拥法.浙江丽水生态示范区野生观赏植物资源多样性及持续利用对策[J].林业调查规划,2004,29(B05):156-158. 被引量:1
-
8陆桥商讯[J].大陆桥视野,2009(3):10-17.
-
9朱圣潮.浙江丽水生态示范区生物资源及其开发利用[J].资源开发与市场,2002,18(5):34-36. 被引量:3
-
10朱圣潮.浙江丽水生态示范区植物的分布特点[J].武汉植物学研究,2002,20(2):113-118. 被引量: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