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从20世纪70年代起,美国、日本、德国三国装备制造业在向海外转移中逐渐实现产业结构升级,但由于三国比较优势不同,美国采取"研发与生产→出口→进口"的产业生命周期理论模式演进,日本通过"进口→国内生产→出口"的燕行形态理论模式演进,而德国通过共生的产业族群模式来发展装备制造业。美国、日本和德国等发达国家低端制造业外流,使国内实体经济"空心化"严重,以资本市场为主体的虚拟经济开始占主导地位。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后,为了解决国内金融危机造成的大量失业问题,美国、日本、德国等海外装备制造业开始向本土回流,并取得实质进展。在装备制造业回流重振过程中,美国、日本、德国三国也呈现出不同的特点。美国将装备制造业重振重点放在资本及技术密集型产业,希望以"再工业化"提振装备制造业出口,创造就业,但却受限于全球经济复苏步伐的影响;日本为了夺回以往在世界装备制造业市场中所占的市场份额,提出了各项应对"产业空心化"举措,但频繁的政府更迭掣肘了相关政策的落实;德国则始终重视实体经济,特别是装备制造业的发展,政府颁布的一系列针对中小型制造企业的政策和措施,成为其当前独秀于欧洲的制胜法宝,但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对其产生较大冲击。上述美国、日本、德国等三国装备制造业外流和回流的经验,无疑为中国这样的装备制造业大国发展成为装备制造业强国提供了可贵的借鉴。
出处
《经济研究参考》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3期7-13,共7页
Review of Economic Resea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