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重庆大学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发达国家大战略的经济意义及其对我国汽车工业发展的启示
被引量:
4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总结了当今世界发达国家通过组织大战略 (国家战略工程 )所取得的巨大的经济效益 ,提出了我国汽车工业在即将加入WTO所面临的强大的冲击的历史条件下 ,必须通过“国家汽车创新工程”这一大战略工程取得发展的突破口 ,为我国汽车业的大发展和带动我国经济的腾飞奠定良好的坚实的基础。
作者
胡树华
管顺丰
机构地区
武汉理工大学
武汉汽车标准件厂
出处
《科技进步与对策》
北大核心
2000年第9期23-25,共3页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关键词
战略工程
汽车工业
创新工程
发达国家
中国
分类号
F426.471 [经济管理—产业经济]
F112.2 [经济管理—国际贸易]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1
共引文献
1
同被引文献
18
引证文献
4
二级引证文献
16
参考文献
1
1
胡树华.中国科技与产业迎接WTO挑战的战略[J].中国科技论坛,2000,(3):10-14.
共引文献
1
1
胡树华,管顺丰.
国家汽车创新工程组织设计与运行研究[J]
.武汉汽车工业大学学报,2000,22(4):47-51.
被引量:5
同被引文献
18
1
http://www.drcnet.com.cn/DrcNet/view_new.asp?cnt_id=5&dn=guoyan_incar&mainunid=279477drcnetchentechchenchenchen[EB/OL].
2
Kim Linsu.Stages of development of industrial technology in a developing country:a model[J].Research Policy,1980(3):312-320.
3
Hobday M.Innovation in East Asia:The Challenge to Japan[M].Edward Elgar,1995.
4
http://www.drcnet.com.cn/Product/view_product.asp?cnt_str=1&dn=report_archives&mainunid=101621drcnetchentechchenchenchen[EB/OL].
5
.[EB/OL].http:∥www.drcnet.com.cn/DrcNet/view_new.aspcnt_id = 5dn=guoyan _ incarmainunid=279477drcnetchentechchenchenchen,.
6
Kim Linsu, Stages of development of industrial technology in a devel oping country:a model[J], Research Policy, 1980.3.
7
Hobday M. ,Innovation in East Asia:The Challenge to Japan[R], Edward Elgar, 1995.
8
.[EB/OL].http:∥www.drcnet.com.cn/Product/view_product.aspcnt _ str = 1dn= report_archivesmainunid= 101621 drcnetchentechchenchenchen,.
9
谢伟,吴贵生.
国产化作为技术学习过程:上海桑塔纳案例分析[J]
.科研管理,1997,18(1):34-40.
被引量:14
10
杨永福,何泽华,朱桂龙.
产业技术结构分析[J]
.中国软科学,2000(3):106-109.
被引量:9
引证文献
4
1
卢锐.
跨国学习模仿创新与我国汽车产业的成长[J]
.国际经贸探索,2005,21(5):42-46.
被引量:2
2
卢锐,尤建新.
市场开放、技术学习与我国汽车产业创新能力研究[J]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12(2):39-43.
被引量:5
3
罗天强,李成芳.
论产业技术创新[J]
.自然辩证法研究,2002,18(11):69-71.
被引量:8
4
罗天强,俞长春.
论产业技术的系统创新战略[J]
.系统辩证学学报,2003,11(2):26-30.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
16
1
侯波.
老工业基地技术创新战略与环境因素的互动分析[J]
.理论界,2005(3):18-19.
2
谢英亮,许海,魏耀武.
江西有色金属产业技术创新问题研究[J]
.科技管理研究,2006,26(3):99-101.
3
庄越.
产业技术体系构建中政府与企业的博弈分析[J]
.特区经济,2007(3):272-273.
被引量:3
4
任曙明,陈焕.
产业技术创新能力与资本结构关系的实证研究——以我国上市公司为例[J]
.科技进步与对策,2009,26(9):63-66.
被引量:10
5
刘颖杰.
产业技术创新的文化解读[J]
.现代物业(中旬刊),2009,8(3):128-128.
6
吕明元.
中国产业成长问题研究回顾及述评[J]
.理论导刊,2010(5):105-108.
被引量:6
7
王树刚,王娴,张同健.
基于平衡计分卡的汽车企业技术创新绩效解析[J]
.会计之友,2011(19):43-45.
被引量:1
8
李艳华,金伟.
民航产业技术创新系统分析[J]
.科技进步与对策,2011,28(17):62-66.
被引量:5
9
张海林,刘涛,张同建.
我国汽车企业技术创新机制实证研究[J]
.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13(5):27-29.
10
张海林,刘涛,张同建.
我国汽车企业技术创新机制实证研究[J]
.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13(6):108-111.
被引量:1
1
胡树华,管顺丰.
论中国轿车业的发展战略[J]
.天津汽车,2000(1):7-11.
2
胡树华,杨卓慧,刘双宏.
国家汽车创新工程不亚于“两弹一星”──把握未来的战略[J]
.汽车与社会,2000(4):28-31.
3
胡树华,杨卓慧,刘双宏.
国家汽车创新工程[J]
.北京汽车,2000(5):11-13.
被引量:3
4
刘磊,胡涩月.
从我国未来经济安全角度看——实施国家汽车创新工程的必要性[J]
.工业技术进步,2000(3):15-17.
5
牟仁艳,胡树华.
美国国家汽车创新工程研究[J]
.汽车工业研究,2006(11):13-17.
被引量:4
6
胡树华,管顺丰.
国家汽车创新工程组织设计与运行研究[J]
.武汉汽车工业大学学报,2000,22(4):47-51.
被引量:5
7
胡树华.
中国汽车定能实现跨越(下)[J]
.中国机电工业,2001(4):6-6.
被引量:1
8
孟为.
联合攻关对企业提出新课题 政协委员呼吁重启国家汽车创新工程[J]
.商用汽车新闻,2008,0(11):6-6.
9
陈金权.
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新农村,2007(10):40-41.
10
于海霞,姚雪梅.
新世纪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J]
.汽车工业研究,2001(12):3-6.
被引量:3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0年 第9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