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重庆大学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领导权、偶然性逻辑与话语理论--解读拉克劳与墨菲的《领导权与社会主义的策略》
被引量:
1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在拉克劳和墨菲看来,经典马克思主义理论危机的根源在于其以自然主义、理性主义为特征的本体论基础,已经无法应对全球化与信息社会所带来的社会斗争多样化与多元化的挑战。同时,与这一多元性相符应的是,领导权的逻辑正在依其偶然性的逻辑不断扩散,以应对当代资本主义的多元性要求。偶然性的领导权逻辑与多元性的政治现实之间具有一种内在的耦合性。
作者
陈爱娟
机构地区
合肥学院外语系副教授
出处
《科学社会主义》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44-146,共3页
Scientific Socialism
关键词
拉克劳
墨菲
领导权
偶然性逻辑
分类号
D091.6 [政治法律—政治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7
参考文献
1
共引文献
8
同被引文献
14
引证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3
参考文献
1
1
周凡.
后马克思主义:概念的谱系学及其语境(下)[J]
.河北学刊,2005,25(3):63-70.
被引量:9
二级参考文献
17
1
何方.政治民主、拉克劳与慕芙[J].当代,1991,(62).
2
Mark Cowling , Paul Reyndds: Marxism , the Millennium and Beyond , Palgrave Publishers Ltd , :2000.
3
A · M · Wood: The Retreat from Class, Verso, 1986.
4
詹姆斯·奥康纳.自然的理由[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3..
5
Stuart Sire: Post- Marxism: An intellectual history , Routledge, 2000.
6
道格拉斯·拉米斯.激进民主[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7
Laclau and Mouffe: Hegemony and Socialist Strategy:towards a Radical Democratic Politics,Verso,1985.
8
Ernesto Laclau: New Reflections on The Revolution of our times,Verso,1990.
9
Stuart Sire: Post - Marxism: A Reader, Edinburgh University Press,1998.
10
Michele Barrett:The Polities of Truth:from Marx to Foucault,Polity Press, 1991.
共引文献
8
1
闫海潮.
近年来国内“后马克思主义”研究述评[J]
.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42(1):30-36.
2
彭冰冰,王柏霞,何羽.
近三年来我国学者关于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综述(中)[J]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8(9):34-41.
被引量:1
3
张金鹏.
后现代的和后马克思的——波斯特信息方式理论中的复调语境[J]
.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30(2):41-45.
被引量:1
4
余锦龙.
对西方激进民主理论的批判——以拉克劳、墨菲为例[J]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11(3):105-109.
5
操奇.
生产、话语和历史主体——后马克思主义的话语还原论批判[J]
.黑龙江社会科学,2012(4):18-21.
6
韩金.
国内“后马克思主义”研究述评[J]
.天水师范学院学报,2012,32(4):11-14.
7
毕日生.
“后学之后”:阿兰·巴丢思想的历史性出场[J]
.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2011(2):132-141.
8
朱述超.
拉克劳与墨菲的后马克思主义话语理论[J]
.中外文化与文论,2009(2):111-119.
同被引文献
14
1
王铁仙.
瞿秋白的大众文艺论与葛兰西的文化霸权思想[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37(5):32-35.
被引量:5
2
汪晖.
去政治化的政治、霸权的多重构成与六十年代的消逝[J]
.开放时代,2007(2):5-41.
被引量:71
3
韩毓海.
“漫长的革命”——毛泽东与文化领导权问题(上)[J]
.文艺理论与批评,2008(1):9-21.
被引量:38
4
郭赫男,刘亚斌.
葛兰西的“文化霸权”理论溯源及其对它的误读[J]
.社会科学家,2008,23(6):45-48.
被引量:8
5
范玉刚.
大众文化互动中的文化霸权[J]
.中共中央党校学报,2009,13(1):107-112.
被引量:3
6
王晓升.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二分观献疑--马克思的社会结构理论再思考[J]
.江苏社会科学,2012(1):28-34.
被引量:10
7
王晓升.
评拉克劳和墨菲对葛兰西的“hegemony”的改造[J]
.学习与探索,2012(10):16-22.
被引量:2
8
范永康.
从反映论到建构论:后马克思主义的文化逻辑[J]
.兰州学刊,2014(8):112-118.
被引量:2
9
朱文婷,陈锡喜.
“历史”对话“结构”:葛兰西意识形态话语权的范式分析及其当代启示[J]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24(4):84-91.
被引量:4
10
姜志强.
马克思主义视野下意识形态领导权的多视角阐释[J]
.马克思主义研究,2016(12):91-101.
被引量:12
引证文献
1
1
刘伟,彭琪.
中国文化领导权话语再阐释及其治理逻辑[J]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21,50(6):23-28.
被引量:3
二级引证文献
3
1
李超,丁昱新.
精品网络剧的引导机制[J]
.现代视听,2022(2):10-13.
2
许勃潮,冉鸿铭.
文化治理视角下上海白玉兰戏剧表演艺术奖的变迁研究——基于1989年-2020年获奖者的数据分析[J]
.戏曲艺术,2023(4):113-117.
3
赵亚楠.
新时代文化领导权的政党叙事与行动逻辑[J]
.上海行政学院学报,2024(3):15-27.
被引量:2
1
王芳.
后马克思主义的偶然性逻辑[J]
.理论界,2009(2):102-103.
2
孔明安.
“Articulation”与后马克思主义的偶然性逻辑———从拉克劳和墨菲的“articulation”谈起[J]
.现代哲学,2006(3):38-44.
被引量:7
3
孟丹丹,韩秋红.
拉克劳与墨菲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解构及其理论的建构[J]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28(9):25-28.
4
冯宪光.
20世纪国外马克思主义从现代走向后现代的文化轨迹——《历史和阶级意识》与《领导权与社会主义的策略》之比较[J]
.中外文化与文论,2009(2):63-76.
5
杜红燕.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探析——拉克劳与墨菲领导权理论之维[J]
.人民论坛(中旬刊),2016,0(3):214-216.
6
曾涛.
拉克劳与墨菲“话语理论”的批判解读[J]
.理论界,2015(10):89-94.
7
付文忠.
后马克思主义的三个命题解读——拉克劳与墨菲“超越”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路径剖析[J]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44(1):22-27.
被引量:4
8
徐晓风,刘爱军.
论意识形态的社会功能——兼谈卢卡奇《社会存在本体论》中的意识形态思想[J]
.北方论丛,2011(3):107-111.
被引量:1
9
夏莹.
“卢森堡困境”真的存在吗——论拉克劳、墨菲对卢森堡理论的批判及其误读[J]
.学术月刊,2006,38(8):11-13.
被引量:5
10
仰海峰.
拉克劳与墨菲的霸权理论[J]
.教学与研究,2008(8):44-51.
被引量:5
科学社会主义
2013年 第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