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重庆大学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校企联合 驱动创新——以天津大学推进校企联合研究机构工作为例
被引量:
6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校企联合研究机构是产学研合作的重要方式。经济结构的调整对科技服务的支撑力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校企联合研究机构作为一种新型的合作模式,从建设、运行、定位、功能等多方面,对经济发展提供了更为有利的支撑,是高校产学研工作中一次成功的探索。
作者
杨明海
荆扬
谢继勇
党修湖
机构地区
天津大学科学发展研究院
出处
《中国高校科技》
2013年第3期34-36,共3页
China University Science & Technology
关键词
校企联合
技术创新
产学研
分类号
G719.2 [文化科学—职业技术教育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51
参考文献
8
共引文献
64
同被引文献
32
引证文献
6
二级引证文献
24
参考文献
8
1
眭平.
两大科研实验室的主研究方向选择与转变比较——卡文迪许实验室和贝尔实验室创新机制的比较研究[J]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30(11):95-99.
被引量:6
2
靳文玲,唐凯.
校企联合的合作技术创新探析[J]
.经济研究导刊,2009(27):271-272.
被引量:1
3
丁中文,刘用场,李伟伟.
建立科技特派员制度长效机制若干问题研究[J]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2006,8(4):75-78.
被引量:24
4
张丽娟.
贝尔实验室科技成果转化机制的探讨[J]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17(2):20-24.
被引量:1
5
许春冬,吴军.
高校校企联合实验室建设与发展对策研究[J]
.江西理工大学学报,2011,32(2):35-37.
被引量:13
6
刘作华,周小霞,谭世语,孙大贵,李泽全,陶长元.
共建校企联合实验室,提高研究生创新能力[J]
.广东化工,2010,37(7):145-146.
被引量:16
7
刘霁堂,陈丽莉.
高校与企业合作技术创新模式选择[J]
.科技管理研究,2007,27(6):61-63.
被引量:8
8
谢成.
基于技术创新的校企联合研究[J]
.现代商贸工业,2008,20(6):126-127.
被引量:3
二级参考文献
51
1
董道毅,陈春林,陈宗海.
高校高科技企业的发展模式[J]
.中国高校科技与产业化,2004(5):48-50.
被引量:3
2
李国强.
科技特派员制度对于破解“三农”难题的理论与实践探索[J]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3(4):1-3.
被引量:5
3
李学胜.
实施“科技特派员制度”是解决当前“三农”问题的重要突破口[J]
.山东干部函授大学学报,2005(1):55-55.
被引量:3
4
简小鹰.
“科技特派员”制度与农业技术服务市场的发育[J]
.中国科技论坛,2005(1):110-114.
被引量:22
5
刘永德,汪毅.
加强实验技术人员考核 提高队伍素质[J]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5,24(4):104-106.
被引量:24
6
简小鹰.
我国科技特派员制度与农村科技体制改革[J]
.科学管理研究,2005,23(3):53-56.
被引量:39
7
张旭,马文权,刘晶晶.
实验技术队伍建设面临的问题及解决途径[J]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6,25(3):397-399.
被引量:20
8
刘北辰.
贝尔实验室探秘[J]
.广东科技,2006,15(9):79-79.
被引量:1
9
袁康敏,刘光明.
校企合作有利于人才的培养[J]
.商场现代化,2007(02X):325-325.
被引量:5
10
杨晓英,韩建海,范卫峰.
工业工程专业定位和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
.高校教育管理,2007,1(1):90-92.
被引量:41
共引文献
64
1
朱姿伊,金兼斌.
创新农业科技推广模式:科学资本视角下科技特派员制度解析——以南平市菌草业的科技特派员实践为例[J]
.科普研究,2023,18(6):60-69.
2
李泽全,刘作华,李礼,王靓,熊黠,陶长元,刘仁龙,杜军,范兴.
产学研合作与化工专业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探索及实践[J]
.广东化工,2020,47(3):214-215.
被引量:6
3
李建华,丁中文,郑百龙,王丰.
福建省科技特派员长效机制建设对策研究[J]
.中国农学通报,2007,23(7):621-625.
被引量:22
4
张社梅,胡豹,张明生,陈国定.
浙江省科技特派员制度实施概况、存在问题及几点建议[J]
.浙江农业科学,2008,49(1):5-8.
被引量:9
5
谢成.
基于技术创新的校企联合研究[J]
.现代商贸工业,2008,20(6):126-127.
被引量:3
6
王铁军.
高校选派科技特派员的优势及作用分析[J]
.江西农业学报,2008,20(8):152-153.
被引量:7
7
黄爱萍,李建华.
福建省农村科技应用现状及需求分析[J]
.中国农学通报,2009,25(6):303-306.
被引量:1
8
段华洽,王荣科.
产学研结合的历史反思与战略前瞻——兼论官产学研区域战略联盟的发展[J]
.池州学院学报,2009,23(5):25-29.
被引量:2
9
韦丹辉,蒙绍荣.
科技特派员自主创业模式及困境分析——以玉林市为例[J]
.新疆农垦经济,2009(12):37-41.
被引量:3
10
彭玲云.
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模式的研究[J]
.鄂州大学学报,2009,16(4):67-68.
被引量:10
同被引文献
32
1
刘薇.
创新实践驱动的校企联合培养模式探索[J]
.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22(24):103-107.
被引量:8
2
李福华.
为地方建设服务 提高人才培养质量[J]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5,26(1):87-90.
被引量:5
3
李德海.
关于新形势下加强校企合作培养的思考[J]
.中国大学生就业,2007(15):29-30.
被引量:30
4
胡锦涛.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EB/OL].[2011-04-24]http://www.gov.en/ldhd/2011-04/24/ content_1851436.htm. 2015.04.09.
5
叶宏,陈培,刘志强,等.产学研协同创新的理论模式[J].继续教育研究,2013(9):173-174.
6
NEELY A.Defining performance measurement:adding to the debate[J].Perspective on Performance,2005,4(2):181-183.
7
HELFAT C E,PERERAF M A.The dynamic resource-based view:capability lifecycles[J].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2003,24(10):997-1010.
8
李光红,王浩,孙丽丽.
校企知识创新联盟流程型组织结构设计[J]
.科技管理研究,2010,30(1):205-207.
被引量:2
9
侯媛彬,郭凡,陈毅静,张旭东,杜京义,于军琪,何波,岳海华.
校企联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
.技术与创新管理,2010,31(4):473-475.
被引量:15
10
夏建国.
校企联合培养人才的创新探索[J]
.中国高校科技与产业化,2010(12):10-12.
被引量:59
引证文献
6
1
杜丽华.
高校驻外研究院组织模式探讨——深圳清华研究院案例分析[J]
.中国高校科技,2015(9):92-93.
被引量:7
2
马媛,姜腾腾,钟炜.
我国地方高校协同创新人才培养路径分析——基于普适计算与信息链理论的视角[J]
.科技管理研究,2016,36(11):97-100.
被引量:7
3
肖荣辉.
“校企协同”科研平台建设与运营[J]
.中国高校科技,2017(8):11-13.
被引量:2
4
莫晓敏.
“互联网+”下基于高校图书馆的校企联合服务模式研究[J]
.新世纪图书馆,2018,0(2):48-51.
被引量:7
5
刘迪,梁运江,宗成文,李文海,金诗娜.
地方应用型高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实践与思考——以延边大学农学院为例[J]
.农业科技管理,2024,43(3):85-87.
6
张潘磊,刘政昊,郭可欣.
“校企联合”驱动信息化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机制的研究—以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创新创业教育示范基地为例[J]
.社会科学前沿,2017,6(10):1323-1333.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
24
1
潘云峰,谢峰,曹阳.
基于制度角度的高校驻外研究机构成长路径探究[J]
.产业与科技论坛,2021(3):270-271.
2
郭燕锋,姜峰,陈晓阳.
创新协同育人机制,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以华南农业大学为例[J]
.科技管理研究,2018,38(22):105-110.
被引量:19
3
张拥霞.
河北工程大学依托地方培育创新型人才路径的研究[J]
.河北工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34(1):24-26.
被引量:1
4
曹丽萍.
高校图书馆驱动小微企业科技创新的运行模式[J]
.图书馆学刊,2018,40(4):93-96.
被引量:4
5
王明星.
浅析高校驻外研究院人才培养的实践与困境[J]
.中共济南市委党校学报,2018,0(3):49-50.
被引量:1
6
顾云海,刘明.
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与个性化应用型人才培养探索[J]
.黑龙江高教研究,2018,36(9):63-66.
被引量:29
7
刁衍斌,罗嘉文,于玺.
新工科体验式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J]
.科技管理研究,2019,39(10):120-124.
被引量:10
8
程艳霞,王武峰.
高校驻外科研与转化机构的发展模式研究[J]
.现代商贸工业,2019,40(23):53-55.
9
伏永祥,赵小迪.
基于开放共享模式的高校科研平台建设的机制研究[J]
.科技管理研究,2019,39(14):94-99.
被引量:14
10
赵泽斌,韩楚翘,王璐琪.
国防科技产业联盟协同创新网络:结构与演化[J]
.公共管理学报,2019,16(4):156-167.
被引量:19
1
熊利芝,袁志忠,吴玉先,何则强.
校企联合共建实验室模式探讨[J]
.科技视界,2017(1):134-134.
被引量:4
2
杨冬涛,黄杰贤,刘燕.
基于校企合作的实验室建设模式探讨[J]
.电脑与电信,2014(7):64-65.
被引量:1
3
苏桂芳.
物流专业教学浅谈[J]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1(10):144-145.
被引量:4
4
陈琳.
计算机专业校企联合人才培养的模式与实践[J]
.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上旬),2010,7(2):390-392.
被引量:4
5
崔英花.
对“卓越计划”实践活动的几点看法[J]
.中国高校科技,2013(11):56-57.
被引量:1
6
黄永生.
产学研深耕细作 促创新转型升级——2013年广东省科技厅产学研工作纪实[J]
.中国科技产业,2014(5):48-49.
被引量:4
7
宋利华,王燕燕,边云.
产业集群与区域创新体系互动关系研究[J]
.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08(22):1-1.
被引量:1
8
张毅宁,李国军,崔群.
SMT实验室建设方案初探[J]
.科技信息,2009(4):300-300.
9
梁静,张亚亚.
借“智”生财 辉煌十年[J]
.现代工业经济和信息化,2011(11):18-19.
10
徐小兵,冯进,周思柱.
机械专业校企联合培养人才新模式初探——以长江大学“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为例[J]
.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8(11):134-135.
被引量:7
中国高校科技
2013年 第3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