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重庆大学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不同种植方式对玉米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
6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不同种植方式对玉米性状及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适当扩大行距,合理保持株距,增加单位面积有效株数,有利于提高有效果穗数,从而相应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作者
何敏
武帮超
郭贵东
李军
机构地区
湖北省枣阳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枣阳市植保站
出处
《现代农业科技》
2013年第5期22-22,共1页
Modern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关键词
玉米
种植方式
性状
产量
影响
分类号
S513 [农业科学—作物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45
参考文献
7
共引文献
115
同被引文献
55
引证文献
6
二级引证文献
22
参考文献
7
1
王彩平.
种植方式对玉米产量构成相关性状的影响[J]
.河北农业科学,2010,14(5):3-4.
被引量:11
2
潘彬荣,岳高红,许立奎,楼珏,梅喜雪,周志辉,张宗宸.
栽培密度和施肥量对甜玉米金玉甜1号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J]
.江西农业学报,2010,22(8):9-11.
被引量:17
3
杨克军,李明,李振华.
栽培方式与群体结构对寒地玉米物质积累及产量形成的影响[J]
.中国农学通报,2005,21(11):157-160.
被引量:31
4
俞凤芳,曹熙敏,丁成方.
种植方式对高产玉米穗部性状及产量的影响[J]
.湖北农业科学,2010,49(7):1577-1579.
被引量:10
5
郑威.
甜玉米高产优质栽培关键技术研究[J]
.内蒙古农业科技,2010,38(5):52-54.
被引量:30
6
温日宇,郭耀东,刘建霞,姜庆国.
不同密度和种植方式对玉米产量的影响[J]
.山西农业科学,2011,39(8):814-815.
被引量:34
7
王俊花,樊敬前,邵林生,王瑞钢,程永钢,白玉林,郭瑞萍,闫建宾.
施肥水平和种植密度对甜玉米叶片叶绿素含量·果穗性状·产量的影响[J]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21):8992-8993.
被引量:9
二级参考文献
45
1
赵化春,韩萍.
玉米栽培的适宜密度问题[J]
.玉米科学,2001,9(z1):34-38.
被引量:89
2
尤银龙,杜振奎,张文华.
玉米农大108高产栽培的几点技术建议[J]
.天津农业科学,2004,10(2):53-54.
被引量:2
3
潘敏娜,郑常祥.
CIMMYT优质蛋白玉米品比试验[J]
.杂粮作物,2004,24(4):189-191.
被引量:27
4
李桂梅,李景山,张亚杰,梁文辉.
提高玉米产量的措施[J]
.内蒙古农业科技,2004,32(4):55-55.
被引量:8
5
吴建明,陆国盈,梁和.
肥料与密度对高油玉米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J]
.中国农学通报,2005,21(2):175-177.
被引量:27
6
李德文,张太平,魏忠芬,王军.
种植密度对黔油17号产量及经济性状的影响[J]
.耕作与栽培,2005,25(2):15-16.
被引量:10
7
杨克军,李明,李振华.
栽培方式与群体结构对寒地玉米物质积累及产量形成的影响[J]
.中国农学通报,2005,21(11):157-160.
被引量:31
8
李小闯,李志远.
春甜糯玉米地膜覆盖栽培技术[J]
.现代农业科技,2006(01X):30-31.
被引量:3
9
郑威,杨恒山,张瑞富,王国君,王宝库.
播期对甜玉米生长及产量的影响[J]
.作物杂志,2006(1):21-23.
被引量:13
10
宋碧,刘德凤,彭玉淑,周启江.
种植密度对不同株型玉米产量和群体质量的影响[J]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10):2082-2084.
被引量:34
共引文献
115
1
杨克军,李明,李振华.
栽培方式与作物群体结构对寒地春玉米光合性能及产量的影响[J]
.玉米科学,2006,14(5):78-83.
被引量:20
2
陈建生,徐培智,唐拴虎,张发宝,解开治,黄旭.
施肥对甜玉米物质形成累积特征影响研究[J]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2010,16(1):58-64.
被引量:29
3
王彩平.
种植方式对玉米产量构成相关性状的影响[J]
.河北农业科学,2010,14(5):3-4.
被引量:11
4
杨吉顺,高辉远,刘鹏,李耕,董树亭,张吉旺,王敬锋.
种植密度和行距配置对超高产夏玉米群体光合特性的影响[J]
.作物学报,2010,36(7):1226-1233.
被引量:271
5
俞凤芳,丁成芳.
种植方式和密度对高产玉米产量及相关性状的影响[J]
.湖北农业科学,2010,49(6):1297-1299.
被引量:25
6
齐华,梁熠,赵明,王敬亚,吴亚男,刘明.
栽培方式对玉米群体结构的调控效应[J]
.华北农学报,2010,25(3):134-139.
被引量:59
7
俞凤芳,曹熙敏,丁成方.
种植方式对高产玉米穗部性状及产量的影响[J]
.湖北农业科学,2010,49(7):1577-1579.
被引量:10
8
靳巧玲,王俊岭,李志辉,曹燕燕.
高密度种植对夏玉米产量性状的影响[J]
.河北农业科学,2010,14(7):5-6.
被引量:4
9
武建凯,李占林,赵铭森,王小强,黄敏佳.
山西中部麦茬复播玉米丰产栽培模式研究初报[J]
.中国农学通报,2011,27(12):209-214.
被引量:6
10
吴宝顺.
不同种植方式对玉米田间生长状况及产量的影响[J]
.现代农业科技,2011(10):61-61.
被引量:1
同被引文献
55
1
刘武仁,刘凤成,冯艳春,郑金玉,罗洋,邱贵春,蔡洪岩.
玉米不同密度的生理指标研究[J]
.玉米科学,2004,12(z2):82-83.
被引量:58
2
范秀玲,李凤海,史振声,王志斌,张飞.
玉米偏垄宽窄行种植方式的增产作用和生理特性研究[J]
.玉米科学,2010,18(1):108-111.
被引量:32
3
许崇香,左淑珍,王红霞.
我国玉米生产面临的问题及发展对策[J]
.现代化农业,2004(9):14-15.
被引量:8
4
孙淑荣,吴海燕,刘春光,张桂芝.
玉米连作对中部农区主要土壤微生物区系组成特征影响的研究[J]
.玉米科学,2004,12(4):67-69.
被引量:33
5
刘克礼,刘景辉.
春玉米干物质积累、分配与转移规律的研究[J]
.内蒙古农牧学院学报,1994,15(1):1-10.
被引量:62
6
陈国平.
玉米的干物质生产与分配(综述)[J]
.玉米科学,1994,2(1):48-53.
被引量:151
7
郜庆炉,宋留轩,杨怀森,张艳平.
不同种植方式对玉米大豆间作群体产量形成的影响[J]
.河南农业科学,1996,25(6):6-9.
被引量:14
8
武志海,张治安,陈展宇,徐克章.
大垄双行种植玉米群体冠层结构及光合特性的解析[J]
.玉米科学,2005,13(4):62-65.
被引量:79
9
马国胜,薛吉全,路海东.
不同类型饲用玉米品种干物质的积累与运转规律研究[J]
.玉米科学,2005,13(4):66-69.
被引量:34
10
邹吉波.
玉米宽窄行交替种植技术的应用[J]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9):1824-1826.
被引量:27
引证文献
6
1
吴永升,江禹奉,陈辉云,侯青光,张述宽,李体琛,黄开健.
不同双行种植模式对玉米产量及经济效益影响分析[J]
.广西农学报,2013,28(5):24-27.
2
吴永升,江禹奉,陈辉云,侯青光,张述宽,李体琛,黄开健.
不同单行种植模式对玉米产量及经济效益影响分析[J]
.广西农学报,2014,29(2):7-9.
3
罗恒.
玉米不同种植方式效果研究[J]
.现代农业科技,2014(19):33-33.
被引量:1
4
汪沛,冯艳青,熊兴耀,胡新喜.
湖南秋玉米栽培模式比较试验[J]
.湖南农业科学,2016(1):21-23.
被引量:2
5
王静静,贺洪军,张自坤,戴忠民,谭月强,常培培.
宽行窄幅错位密播种植方式对夏玉米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J]
.玉米科学,2017,25(3):65-72.
被引量:19
6
周丽斌,白玛,胡单.
种植密度对玉米干物质积累及经济性状的影响[J]
.现代农业科技,2024(1):8-11.
二级引证文献
22
1
王振.
栽培措施对隆平206产量及农艺性状的影响[J]
.现代农业科技,2015(16):19-20.
被引量:2
2
李晓光.
不同栽培方式对玉米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J]
.中国集体经济,2018,0(27):162-163.
被引量:5
3
李明学,周立清,田华林,陈曦,梁可,黄晚华.
武陵山区双季玉米生长特征及气候适应性分析[J]
.湖南农业科学,2018(10):39-43.
被引量:1
4
金海燕,夏璐,赵蕊,王金龙,罗峰,孙守钧,臧凤艳,李子芳,吴锡冬.
高密度及种植方式对夏玉米秸秆饲用品质的影响[J]
.天津农学院学报,2018,25(1):19-24.
被引量:3
5
郭欢乐,汤彬,李涵,曹钟洋,陈松林,陈志辉.
播期对湖南秋玉米生长的影响[J]
.湖南农业科学,2018(7):23-28.
被引量:8
6
罗方,杨恒山,张玉芹,何冬冬,刘志雄.
春玉米干物质积累及转运对种植模式和种植密度的响应[J]
.华北农学报,2019,34(2):124-131.
被引量:20
7
罗万宇,唐庄峻,任永福,杨文钰,王小春.
带宽、行比对鲜食玉米间作鲜食大豆群体产量效益的影响[J]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2019,37(4):442-451.
被引量:18
8
连彩云,马忠明.
宽窄行配置一穴多株种植对膜下滴灌玉米产量和群体质量的影响[J]
.灌溉排水学报,2020,39(2):37-45.
被引量:6
9
董伟欣,韩立杰,张月辰.
不同密度和行距对玉米生长特性、产量和籽粒营养成分的影响[J]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2020,51(2):26-34.
被引量:16
10
孟令贻,王润琪,李绍杰,杜孝敬,马芯,唐江华.
宽膜条件下不同种植方式对玉米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J]
.新疆农业科技,2019(6):8-10.
1
时成俏,王兵伟,黄安霞,覃永嫒,覃德斌.
喀斯特地貌山区玉米主要数量性状对产量的效应分析[J]
.中国农学通报,2008,24(5):204-207.
被引量:4
2
夏工厂.
2012年夏邑县玉米受灾后产量损失评估[J]
.现代农村科技,2012(24):58-59.
3
唐锦福,贾忠军,陈志国.
氮肥不同施用量对玉米性状及产量的影响[J]
.现代化农业,2009(7):9-10.
被引量:10
4
孙志超,荆绍凌,刘文国,张志军,周小辉,任军,岳尧海,张建新.
BP神经网络模型对超级玉米性状的研究[J]
.玉米科学,2008,16(6):42-43.
被引量:2
5
胡朝凤,袁雨晴.
氮磷钾肥不同配比对玉米性状及产量的影响[J]
.遵义科技,2013,41(3):7-9.
被引量:1
6
胡朝凤,袁雨晴.
氮磷钾肥不同配比对玉米性状及产量的影响[J]
.农技服务,2009,26(4):44-44.
被引量:1
7
田红琳,杨华,周汝平,周茂林,崔俊娟,张丕辉,李晔,许明陆.
种植密度对不同玉米性状和产量的影响[J]
.中国农学通报,2013,29(30):100-104.
被引量:13
8
饶大恒,邹细标.
密度、施肥量和施肥方式对玉米性状及产量影响的研究[J]
.江西农业科技,1993(3):26-29.
被引量:2
9
饶大恒,邹细标.
密度、施肥量和施肥方式对玉米性状及产量影响的研究[J]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1993,15(4):418-422.
被引量:7
10
韩丙芳,田军仓,杨金忠.
小畦膜上灌对宁夏引黄灌区玉米性状及水分利用率的影响[J]
.节水灌溉,2015(5):26-29.
被引量:2
现代农业科技
2013年 第5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