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83-84,共2页
Research in Higher Education of Engineering
同被引文献41
-
1汪和生,寿韬,方建珍.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体系建设的研究[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24(S1):241-242. 被引量:9
-
2苏玉波,梁莉,朱正威.工科大学生工程意识与工程素质的培养[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19(2):75-77. 被引量:46
-
3宗兰,李振兴.高等工科院校大学生工程意识培养的途径[J].河北建筑工程学院学报,1999,0(2):94-97. 被引量:12
-
4陈涛平,夏惠芬.石油工程课程的改革与建设[J].石油教育,2004(6):54-56. 被引量:14
-
5许丽英.论高校教育模式创新与创新人才培养[J].高等农业教育,2005(2):15-17. 被引量:24
-
6庞永红.知识经济时代大学生应具备的六大意识[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2(1):7-8. 被引量:3
-
7秦志强.论工程教育的科学主导与工程回归[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5,53(5):87-90. 被引量:25
-
8林雅清,李英.工业大学生工程意识的内涵与形成策略研究[J].中国高等教育,2005(24):35-36. 被引量:11
-
9李小明,王义全.面向大众化教育 抵近市场 培养社会需要的专门人才——西南石油大学教学改革工作综述[J].石油教育,2006(5):48-51. 被引量:1
-
10王贵和,吕建国.工科大学生工程意识的内涵与培养途径[J].中国地质教育,2006,15(4):62-64. 被引量:66
引证文献13
-
1王宏伟.土木工程专业本科生实践性教学改革的新探索[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7(3):19-20. 被引量:1
-
2安美文.理论力学教学改革初探[J].太原理工大学高等教育研究,2001,19(2):51-52. 被引量:1
-
3王贵和,吕建国.工科大学生工程意识的内涵与培养途径[J].中国地质教育,2006,15(4):62-64. 被引量:66
-
4胡书勇,张烈辉.大众化教育形势下石油院校专业人才培养的思考[J].石油教育,2007(4):65-67. 被引量:6
-
5朱正国,朱桃杏,贾晓云.工科大学生“学研产”培养方案与工程意识的生成及强化[J].教师,2009(15):16-17. 被引量:2
-
6张晏.基于工程意识的“道路工程CAD”实训教学改革[J].高等教育研究(成都),2012(4):31-33. 被引量:1
-
7李德江,杨昌英,郑泽俊,龚大春,胡滨.产学研合作培养化工学生工程意识与工程能力的探索与实践[J].广东化工,2013,40(23):182-182. 被引量:5
-
8范华芳,王长如,肖春霞,高锦明.农林类高校应用化学专业学生 现代工程意识的培养[J].教育教学论坛,2014(24):94-95. 被引量:1
-
9王东,陈媛,陈建叶.以技能训练为导向的“水利工程CAD”课程改革与实践[J].高等教育发展研究,2014(2):33-36.
-
10于常武.环境专业工程能力“培养深度”存在问题与对策[J].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6(3):120-122.
二级引证文献84
-
1吴祖良,李晶,姚水良.《大气污染控制工程》教学中全过程工程教育模式的探索[J].广东化工,2020,47(3):220-220. 被引量:2
-
2杨宇友.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双师型”青年教师队伍建设的初步探讨[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2(8):173-174. 被引量:3
-
3孙淑光.面向行业需求实现区别化教学——卫星导航技术课程教学内容与方法探索研究[J].武汉大学学报(理学版),2012,58(S2):101-103. 被引量:7
-
4李玉龙,邵玉琴.浅论理论力学教学管理及效率[J].力学与实践,2004,26(3):78-80. 被引量:2
-
5梁峰,赵树国,王亚杰,张希洋.在工程训练中培养大学生的工程意识[J].沈阳航空航天大学学报,2013,30(S1):84-87. 被引量:5
-
6包秋燕.基于CDIO理念探讨大学生现代工程意识培养[J].福建工程学院学报,2008,6(5):451-454. 被引量:51
-
7贾苍琴,王贵和,吕建国,郭溥海,李国民,周辉峰.加强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教师工程师素质培养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地质教育,2008,17(4):141-144. 被引量:10
-
8王荣良.机器人教育对学生工程意识培养的意义与作用[J].新课程研究(上旬),2009(1):99-100. 被引量:8
-
9吕晓光.机械工程训练对大学生工程素质的培养[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4):185-185. 被引量:1
-
10吴孔友.完善《(石油)构造地质学》教学体系,培养高素质石油专门人才[J].高教论坛,2009(5):55-58. 被引量:1
-
1王艳玲,李倩.民办高校工科学生工程意识的培养[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5,12(9):82-82. 被引量:2
-
2林慧珠.地方高校工程制图双语教学探析[J].江苏海洋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9(10):85-87. 被引量:1
-
3徐健,姜杉,杨林,徐慧.工程制图双语教学的实践[J].工程图学学报,2006,27(1):134-137. 被引量:8
-
4张光斗.高等工科院校要培养工程师[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4,52(3):8-8. 被引量:11
-
5范华芳,王长如,肖春霞,高锦明.农林类高校应用化学专业学生 现代工程意识的培养[J].教育教学论坛,2014(24):94-95. 被引量:1
-
6孙步功,赵武云,吴建民,成自勇.构建“三、一、一”体系 培养农业工程创新人才[J].中国农机化,2009(1):91-92. 被引量:3
-
7胡书勇,张烈辉.大众化教育形势下石油院校专业人才培养的思考[J].石油教育,2007(4):65-67. 被引量:6
-
8郭容,樊东升,宋宁.对工学交替实施过程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的思考[J].青年与社会,2014(8):278-278.
-
9王晓红,朱晓明.现代工程训练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9,26(6):118-119. 被引量:21
-
10马继英,诸世敏,龚伶俐,潘钧颂.关于《画法几何及机械制图》课程建设的探讨[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29(1):157-159. 被引量: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