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重庆大学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TH油田碳酸盐岩油藏地质模型特征及解释方法探讨
被引量: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TH油田碳酸盐岩油藏储层中发育大量溶蚀孔、洞、缝。其中,溶洞是主要的储集空间,裂缝是流体流动的主要通道,两者内部流动阻力差异很大。针对TH油田碳酸盐岩油藏的储层特点,建立了碳酸盐岩油藏地质模型,在此基础上展开数值试井研究,从而解决缝洞型油藏的地质参数解释问题。
作者
任婷
郭康良
景欢
孙晓瑞
李婧
机构地区
长江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出处
《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中旬)》
CAS
2013年第3期80-81,103,共3页
Journal of Yangtze University(Nature Science Edition)
关键词
TH油田
碳酸盐岩
地质模型
解释方法
分类号
TE353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田开发工程]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7
参考文献
4
共引文献
152
同被引文献
23
引证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1
参考文献
4
1
周兴熙.
初论碳酸盐岩网络状油气藏──以塔里木盆地轮南奥陶系潜山油气藏为例[J]
.石油勘探与开发,2000,27(3):5-8.
被引量:54
2
鲁新便.
岩溶缝洞型碳酸盐岩储集层的非均质性[J]
.新疆石油地质,2003,24(4):360-362.
被引量:71
3
王根久,王桂宏,余国义,杨荣婧,孙爱.
塔河碳酸盐岩油藏地质模型[J]
.石油勘探与开发,2002,29(1):109-111.
被引量:21
4
彭小龙,刘学利,杜志敏.
缝洞双重介质数值模型及渗流特征研究[J]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31(1):61-64.
被引量:19
二级参考文献
17
1
张永贵,冯文光,邓恂康,丁照宇.
开采多层裂缝性储层井的压力反映特征[J]
.成都理工学院学报,1996,23(1):105-109.
被引量:1
2
彭小龙,杜志敏,戚志林,刘地渊.
多重介质渗流模型的适用性分析[J]
.石油天然气学报,2006,28(4):99-101.
被引量:18
3
李成勇,刘启国,张燃,杨琨,孙来喜.
三重介质油藏水平井试井解释模型研究[J]
.西南石油学院学报,2006,28(4):32-35.
被引量:26
4
兰光志,江同文,张廷山,高卫东.
碳酸盐岩古岩溶储层模式及其特征[J]
.天然气工业,1996,16(6):13-17.
被引量:22
5
宋新民 罗凯 张仲宏等译.储层表征新进展[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02.112.
6
王治章 王占中 等.现代油藏描述技术[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1999.10.
7
胡见义,非构造油气藏,1986年
8
马万钧(译),石油及天然气地质学原理,1958年
9
戴弹申,中国隐蔽油气藏,1998年,149页
10
周兴熙,塔里木盆地油气藏,1995年
共引文献
152
1
张光亚,王红军,李洪辉.
塔里木盆地克拉通区油气藏形成主控因素与油气分布[J]
.科学通报,2002,47(z1):24-29.
被引量:26
2
薛东安.
利用油藏精细描述技术调整水驱开发方案[J]
.中外能源,2012,17(7):43-48.
3
赵建,李冰,罗云,马海龙.
塔河油田奥陶系碳酸盐岩油藏地质储量计算方法[J]
.中国石油勘探,2015,20(3):38-44.
被引量:13
4
李元觉.
碳酸盐岩储集层测井分辨率级可视化随机建模[J]
.石油勘探与开发,2005,32(1):70-71.
被引量:2
5
蔡瑞.
基于谱分解技术的缝洞型碳酸盐岩溶洞识别方法[J]
.石油勘探与开发,2005,32(2):82-85.
被引量:22
6
吕修祥,杨宁,解启来,杨海军.
塔中地区深部流体对碳酸盐岩储层的改造作用[J]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2005,26(3):284-289.
被引量:81
7
李江龙,黄孝特,张丽萍.
塔河油田4区奥陶系缝洞型油藏特征及开发对策[J]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2005,26(5):630-633.
被引量:33
8
陈志海,戴勇,郎兆新.
缝洞性碳酸盐岩油藏储渗模式及其开采特征[J]
.石油勘探与开发,2005,32(3):101-105.
被引量:96
9
黄继新,彭仕宓,黄健全.
储集层参数随机建模方法在扇三角洲储集层非均质性研究中的应用[J]
.石油勘探与开发,2005,32(6):52-55.
被引量:9
10
游李伟,彭军,汪彦,赵鹏.
高频层序研究在碳酸盐岩储层对比中的应用——以塔河油田TK625井区鹰山组上部储层为例[J]
.新疆地质,2006,24(1):59-63.
被引量:5
同被引文献
23
1
付静,王文清,秦国鲲.
X-CT成象研究聚合物驱中流体饱和度[J]
.新疆石油天然气,2006,2(3):48-50.
被引量:4
2
宋广寿,高辉,高静乐,孙卫,任国富,齐银,路勇,田育红.
西峰油田长8储层微观孔隙结构非均质性与渗流机理实验[J]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09,39(1):53-59.
被引量:43
3
高建,韩冬,王家禄,吴康云,刘莉.
应用CT成像技术研究岩心水驱含油饱和度分布特征[J]
.新疆石油地质,2009,30(2):269-271.
被引量:22
4
黄瑞瑶,易敏,孙良田,王珏.
用工业CT技术测量储层岩芯饱和度分布[J]
.西南石油学院学报,1999,21(2):25-27.
被引量:5
5
高计县,田昌炳,张为民,宋新民,王玉玺,刘波.
波斯湾盆地中白垩统Mishrif组碳酸盐岩储层特征及其发育模式[J]
.地质科学,2013,48(1):304-316.
被引量:19
6
吕伟峰,冷振鹏,张祖波,马德胜,刘庆杰,吴康云,李彤.
应用CT扫描技术研究低渗透岩心水驱油机理[J]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2013,20(2):87-90.
被引量:36
7
孙婧,欧成华,王志松,黎孝奎,党花,曹亮.
伊拉克X油田Mishrif组碳酸盐岩储层特征及控制因素[J]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16(3):8-11.
被引量:4
8
冷光耀,赵凤兰,侯吉瑞,徐宏明,张春蕾,王嘉晨,宋文秀.
CT技术在改性淀粉凝胶体系运移特征研究中的应用[J]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2015,22(2):78-82.
被引量:5
9
曹永娜.
CT扫描技术在微观驱替实验及剩余油分析中的应用[J]
.CT理论与应用研究(中英文),2015,24(1):47-56.
被引量:10
10
王君,郭睿,赵丽敏,李文科,周文,段天向.
颗粒滩储集层地质特征及主控因素——以伊拉克哈法亚油田白垩系Mishrif组为例[J]
.石油勘探与开发,2016,43(3):367-377.
被引量:56
引证文献
1
1
汪周华,赵华臻,朱光亚,李茜瑶,郭平,方全堂.
孔隙型生物礁灰岩油藏水驱剩余油赋存特征[J]
.断块油气田,2021,28(3):392-396.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
1
1
樊康杰,王健,魏峰,唐慧敏,李宛珊,唐杨.
陆相砂岩油藏高含水阶段驱油效率再认识[J]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2023,30(3):128-135.
被引量:4
1
卫昆,吴丽花.
测井解释中的人工神经网络方法应用研究[J]
.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04,24(7):66-73.
被引量:2
2
詹泽东,张岩,段永明,王启颖,邓美洲.
非常规气藏产量递减规律与评价研究[J]
.钻采工艺,2016,39(1):76-78.
被引量:9
3
田冷,何顺利,顾岱鸿.
压敏效应对试井曲线特征的影响分析[J]
.天然气地球科学,2009,20(2):297-299.
被引量:6
4
刘文周,段剑承,马永红.
青西油田油藏模型特征[J]
.油气井测试,2002,11(5):27-29.
5
彭亚军,李辉,孟莉珍,宗宝智.
注水井压降试井资料在秦家屯油田的应用[J]
.内蒙古石油化工,2013,39(12):18-20.
6
张世柱.
同位素井间监测技术[J]
.测井与射孔,2001(2):45-49.
7
谢晓庆,康晓东,张贤松,石爻,曾杨,侯健.
海上稠油油田化学驱潜力评价方法及其应用[J]
.中国海上油气,2016,28(1):69-74.
被引量:7
8
刘承坤.
靖边气田含硫气藏临界携液模型推导与参数分析[J]
.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6(17):74-78.
9
范红卫.
碳/氧化测井在油基泥浆钻的裸眼井中的应用[J]
.测井技术信息,2002,15(2):8-15.
10
陈国飞,孙艾茵,唐海,唐聪.
用组合模型预测水驱油田含水率[J]
.油气藏评价与开发,2016,6(2):11-13.
被引量:1
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中旬)
2013年 第3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