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Web2.0及未来技术对数字化个体的再定义 被引量:14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Web2.0将普通个体在媒介活动和媒介空间中的地位进一步凸显出来,每一个独立个体对信息传播及社会变迁的影响变得更为直接和显著,而个体受到的来自传播活动的影响也更为深远。本文讨论在Web2.0及未来技术推动下个体存在意义发生的一些关键变化。其一,自我的数据化将是新媒体时代个体的普遍行为,数据化是个体的自我痕迹的记录,也是在社会交往中的一种表演,而个体数据化也是大数据技术的重要基础。其二,个体已经变成互联网上巨大的社会网络中的一个个节点,社会网络中的关系成为影响网民行为和能力的重要因素,它在两个方向上作用于个人:既可能放大个体的影响,又可能对个体施加更多的社会影响。其三,每一个个体都可以成为新媒体平台中的传播中心。这样一种"个体中心"对传统大众传播机制的冲击是明显的。其四,人与终端的融合趋势将越来越明显,终端成为人体的延伸,而人体也成为终端的延伸,越来越有可能成为"人肉终端",当人与终端日益融合时,我们需要更加关注人体自身功能方面可能出现的变化。
作者 彭兰
出处 《当代传播》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3-16,33,共5页 Contemporary Communication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5

  • 1http://v.youku.com/v_showlid_XMzg3NTI2MjQ0.html.
  • 2[美]沃纳·赛佛林著,郭镇之等译.《传播理论:起源、方法与应用》,华夏出版社2000年版,第156-159页.
  • 3[美]约翰·斯科特著,刘军译.《社会网络分析法》,重庆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84页.
  • 4刘军.《社会网络分析讲义》,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年12月,第112-141页.
  • 5Outsourcing memory: the intemet has changed how we remember, http://theconversation.edu.au/outsourcing-memory-the-internet-has-changed-ho w-we-remember- 10871.

同被引文献112

  • 1史安斌,廖鲽尔.“数据新闻学”的发展路径与前景[J].新闻与写作,2014(2):17-20. 被引量:70
  • 2韦乐平.三网融合与IPTV的发展和挑战[J].电信科学,2006,22(7):1-5. 被引量:14
  • 3曼纽尔·卡斯特.《网络社会的崛起》,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年.
  • 4约翰·希利·布朗 保罗·杜奎德.信息的社会层面[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21.
  • 5克里斯·安德森,2006.《长尾理论》,乔江涛译,北京:中信出版社.
  • 6安迪·班尼特、基丝·哈恩一哈里斯:《亚文化之后:对于当代青年文化的批判研究》,中国青年政治学院青年文化译介小组译,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12年,第195页.
  • 7邬煽.信息哲学--理论、体系、方法[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
  • 8范宇,庞倩华.功能主义人类学的创立及其作用[J].黑龙江民族丛刊,2007(1):144-147. 被引量:7
  • 9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发展研究中心:《中国视听新媒体发展报告(2013)》,第5页,第6页,第99~105页,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年版.
  • 10中国互联网信心中心:第3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http://www.cnnic.net.cnlhlwfzyjlhlwxzbglhlwtjbgl20140 11t20140116_4 3820.htm.

引证文献14

二级引证文献77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