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重庆大学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大+时间名词(+的)”的情感倾向及其认知解释
被引量:
8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从认知语言学角度出发,探究"大+时间名词"的认知方式,揭示"大+时间名词(+的)"结构表达时的主观情感倾向及该情感倾向产生的原因,梳理该结构产生情感倾向的认知路径。希望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对汉语特殊结构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并对教学语法研究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作者
顾倩
机构地区
南开大学文学院
出处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2期83-87,共5页
Journal of Ningxia University(Humanities &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关键词
“大+时间名词(+的)”结构
情感倾向
认知路径
分类号
H136 [语言文字—汉语]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8
参考文献
10
共引文献
681
同被引文献
42
引证文献
8
二级引证文献
5
参考文献
10
1
宋玉柱.
“大”的区别词用法[J]
.中国语文,1994(6):447-447.
被引量:46
2
沈阳.
关于“大+时间词(的)”[J]
.中国语文,1996(4):281-282.
被引量:51
3
项开喜.
事物的突显性与标记词“大”[J]
.汉语学习,1998(1):12-16.
被引量:52
4
蓝纯.
从认知角度看汉语的空间隐喻[J]
.外语教学与研究,1999,31(4):7-15.
被引量:515
5
王文斌.
论汉语“心”的空间隐喻的结构化[J]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1,24(1):57-60.
被引量:101
6
吴长安.
“大……的”说略[J]
.世界汉语教学,2007,21(2):62-66.
被引量:28
7
Lakoff, G. and Johnson, M. Metaphors We Live by.[ M ]. Chicago and London: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80.
8
Johnson, M. The Body in the Mind[ M]. Chicago: The Uni - 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87.
9
Lakoff, G. Women, Fire and Dangerous Things:What Cat-egories Reveal about the Mind [ M ]. Chicago : The Univer- sity of Chicago Press, 1987.
10
Lakoff, G & Johnson, M. Philosophy in the Flesh [ M ]. New York: Basic Books , 1999.
二级参考文献
8
1
蓝纯.
从认知角度看汉语的空间隐喻[J]
.外语教学与研究,1999,31(4):7-15.
被引量:515
2
宋玉柱.
“大”的区别词用法[J]
.中国语文,1994(6):447-447.
被引量:46
3
束定芳.
试论现代隐喻学的研究目标、方法和任务[J]
.外国语,1996,19(2):9-16.
被引量:170
4
沈阳.
关于“大+时间词(的)”[J]
.中国语文,1996(4):281-282.
被引量:51
5
明代小说《醒世姻缘传》
6
晚清小说《小额》
7
齐沪扬.(2002),《语气词和语气系统》,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
8
赵艳芳.
认知语言学的理论基础及形成过程[J]
.外国语,2000,23(1):29-36.
被引量:88
共引文献
681
1
赵果,刘玉杰.
类型学视野下身体部件字转义的语义和语法考察[J]
.语言学论丛,2019(1):1-23.
2
莫晓妍.
英汉方位隐喻的语义韵对比——以“起伏”和“up(s)and down(s)”为例[J]
.现代交际,2020(17):101-103.
3
刘馨怡.
从对译语料看日语复合动词「―あげる」与汉语的对应关系[J]
.日语教育与日本学研究,2023(1):170-179.
4
李奉展.
汉英空间维度词“厚/thick”语义隐喻对比分析[J]
.汉字文化,2024(12):163-165.
5
苟彩霞.
从“VN”到“V大N”构式[J]
.汉字文化,2023(22):20-22.
6
杨胜江.
法律的空间隐喻研究[J]
.法律方法,2022(2):185-197.
7
尤泽顺,何少娴.
空间隐喻与福建区域形象构建:“海丝”话语批评性分析[J]
.外国语言文学,2021,38(4):384-399.
被引量:3
8
牛婧,孙列.
独立风前任去鸿——王蒙山水画草堂意象分析[J]
.国画家,2021(4):62-64.
9
董秀英.
非N式“小N”结构的构成理据[J]
.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学报,2007(4):37-42.
被引量:1
10
李桂兰.
创新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要坚持以学生为本[J]
.中国市场,2006(40):40-41.
同被引文献
42
1
项开喜.
事物的突显性与标记词“大”[J]
.汉语学习,1998(1):12-16.
被引量:52
2
陈青松.
比喻相异点的句法实现——谈“大”、“小”修饰名词性喻体的一种功能[J]
.中国语文,2004(4):314-322.
被引量:4
3
张伯江,方梅.
汉语口语的主位结构[J]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31(2):66-75.
被引量:42
4
宋玉柱.
“大”的区别词用法[J]
.中国语文,1994(6):447-447.
被引量:46
5
沈阳.
关于“大+时间词(的)”[J]
.中国语文,1996(4):281-282.
被引量:51
6
缪素琴.
英语疑问句衍生准话语标记语[J]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16(6):136-141.
被引量:4
7
沈家煊.
语言的“主观性”和“主观化”[J]
.外语教学与研究,2001,33(4):268-275.
被引量:2303
8
赵金冠.
“大+时间名词+的”的后续句的匹配规律[J]
.现代语文(下旬.语言研究),2006(9):30-31.
被引量:7
9
吴长安.
“大……的”说略[J]
.世界汉语教学,2007,21(2):62-66.
被引量:28
10
罗思明,徐海,王文斌.
当代词汇化研究综合考察[J]
.现代外语,2007,30(4):414-423.
被引量:36
引证文献
8
1
窦焕新.
教学视角下的“大X(的)”及后续句研究[J]
.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37(6):105-108.
被引量:4
2
柳敏.
从“大+节日时间词(的)”看中国传统文化现状[J]
.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6,29(8):193-194.
被引量:1
3
郑晓雨,罗思明.
英汉“时名-long/-长”结构化及其句法特征考察[J]
.现代语文(下旬.语言研究),2017(5):147-150.
4
姜其文.
定中结构“大N”的概念整合度及其层级分布[J]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45(3):134-138.
5
刘丹丹.
“大+时间名词+的”体现的规约关系及主观性[J]
.宿州学院学报,2018,33(6):61-64.
被引量:1
6
文西,张万禾.
“大×的”的话语标记特征及话语功能[J]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37(4):86-91.
7
万君.
“大+时间词+的”结构浅析[J]
.文学教育,2020(32):120-121.
8
高梓溪.
“大+X+的”结构及其文化内涵浅析[J]
.青年文学家,2016,0(3Z):141-141.
二级引证文献
5
1
张清君.
从对外汉语教学视角谈“大+时间词+的”[J]
.北方文学(中),2017,0(4):130-131.
2
文西,张万禾.
“大×的”的话语标记特征及话语功能[J]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37(4):86-91.
3
王晨阳.
“大X的”结构的交互主观性视角探析[J]
.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20(3):106-110.
4
刘华伟.
反预期格式“大x的”[J]
.汉字文化,2020(11):9-10.
5
赵志清.
从认知角度再议“大+时间名词(的)”[J]
.黑河学院学报,2022,13(3):116-119.
1
高群.
夸张话语标记“夸张地说”及其否定形式[J]
.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7(6):144-150.
被引量:3
2
丁如伟,董会庆.
英汉形体隐喻翻译的认知路径[J]
.安阳工学院学报,2015,14(1):90-92.
3
王敬媛.
英语多义词教学中的认知路径法[J]
.海外英语,2014(20):105-106.
4
姚晓东.
整合性视角下的语用学探索——《文化间语用学》述评[J]
.语言学研究,2016(1):226-233.
被引量:1
5
刘翼斌.
莎士比亚戏剧翻译的认知研究探析[J]
.江西社会科学,2010,30(5):242-245.
被引量:5
6
赵爱萍.
名词动用的语用认知解读[J]
.外语艺术教育研究,2010,0(2):17-19.
被引量:1
7
李国南.
专名“借代”辨析[J]
.修辞学习,2006(2):35-37.
被引量:1
8
徐莉娜.
认知与翻译单位[J]
.中国翻译,2004,25(6):15-19.
被引量:20
9
汪海源.
认知参照点原则与言语交际[J]
.忻州师范学院学报,2006,22(5):69-72.
10
芦丹,罗光飞.
隐喻,大学英语词汇教学的认知路径[J]
.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6):134-135.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3年 第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