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重庆大学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爱苗与阿立卡防治小麦病虫害效果研究
被引量:
4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爱苗与阿立卡防治小麦病虫害效果研究结果表明,用爱苗+阿立卡防治小麦病虫害效果明显,且能够延长小麦功能叶的作用时间,促进小麦后期生长,增加小麦粒重,具有明显的增产作用,可以大面积推广。建议将方案中用爱苗防治小麦纹枯病的施药时间提前到小麦分蘖盛期。
作者
关立松
机构地区
安徽省凤台县植保植检站
出处
《现代农业科技》
2013年第7期132-132,135,共2页
Modern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关键词
爱苗
阿立卡
小麦病虫害
防效
分类号
S435.12 [农业科学—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
S481.9 [农业科学—农药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8
参考文献
6
共引文献
29
同被引文献
22
引证文献
4
二级引证文献
5
参考文献
6
1
苏增朝.
不同药剂拌种对小麦主要病虫害药效试验[J]
.农药科学与管理,2012,33(3):44-49.
被引量:3
2
李军,诸茂龙.
化学药剂拌种对小麦病虫害的防治效果[J]
.浙江农业科学,2012,53(4):539-541.
被引量:2
3
李朝苏,汤永禄,吴春,马孝玲,刘学安,莫太相.
药剂拌种对小麦出苗及病虫防控效果的影响[J]
.西南农业学报,2011,24(6):2197-2201.
被引量:12
4
秦海英,程献云,谢文芳,姚利娟.
药剂防治病虫害对小麦产量的影响[J]
.农业科技通讯,2010(8):58-59.
被引量:4
5
赵文先,李子钦,赵存虎,白全江,肖红.
卫福混配剂防治小麦病虫害研究[J]
.内蒙古农业科技,2000,28(4):9-10.
被引量:13
6
邢光耀,窦延堂.
小麦全生育期主要病虫害的药剂防治要点[J]
.大麦与谷类科学,2007,24(4):58-58.
被引量:1
二级参考文献
18
1
陈厚德,赵卫华,王彰明,袁树忠,夏慧.
药剂拌种对小麦苗期根际微生物的影响[J]
.安徽农业科学,2005,33(1):42-43.
被引量:6
2
杨文兰.
三种药剂拌种对小麦根腐病的防病效果研究[J]
.河北农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1997,11(2):36-39.
被引量:4
3
楼曼庆,黄福旦,王国荣,陈尤嘉.
25%吡蚜酮可湿性粉剂对小麦灰飞虱及蚜虫的防效试验[J]
.浙江农业科学,2008,49(1):92-94.
被引量:12
4
宋淑云,晋齐鸣,孙秀华,刘继荣.
种子处理剂立克秀防治春小麦主要病害试验研究[J]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1998,3(S1):116-117.
被引量:1
5
吐迪汗,古丽皮热斯,玛丽亚木.
博乐市玉米“3414”施肥试验[J]
.现代农业科技,2009(16):20-21.
被引量:4
6
马爱芹,章午侠,孙建强.
小麦配方施肥大田对比示范试验[J]
.现代农业科技,2009(16):25-25.
被引量:6
7
马爱平,王娟玲,靖华,王裕智,崔欢虎.
旱地麦田分次施氮、施肥水平及肥料品种对产量的影响[J]
.陕西农业科学,2009,55(6):3-5.
被引量:3
8
毛建辉,杨家秀,李云鹤,蒋国荣,杨力,杨承一,杨天智,李崇文,黄建伟,张杰,张树铭,衡开蓉,李万聪.
四川小麦条锈病发生及防治研究[J]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21(1):27-32.
被引量:11
9
薛元海,施仁明,王旭晨.
纹霉净、立克秀拌种防治小麦纹枯病田间试验[J]
.江苏农药,1999(1):30-33.
被引量:1
10
朱素梅,尹学惠.
不同拌种剂对小麦种子发芽及田间出苗的影响[J]
.河南科技学院学报,2010,38(4):14-17.
被引量:11
共引文献
29
1
李小青.
小麦病虫害防治技术[J]
.现代农业科技,2009(5):120-120.
被引量:12
2
陈颖.
小麦病虫害防治技术[J]
.现代农业科技,2009(14):161-162.
被引量:6
3
吴秀莲.
小麦病虫害防治技术[J]
.现代农业科技,2010(7):180-180.
被引量:13
4
赵文生.
小麦的田间管理及病虫害防治[J]
.科技创新与应用,2012,2(2):208-208.
被引量:4
5
汤永禄,李朝苏,吴春,马孝玲,黄钢,吴元奇.
不同施药模式对小麦产量、品质及效益的影响[J]
.麦类作物学报,2012,32(1):157-162.
被引量:3
6
王霞,梁小平,李碧霞.
“十一五”期间宁夏小麦病虫害发生与防治情况浅析[J]
.内蒙古农业科技,2012,40(3):89-91.
被引量:18
7
赵迳连,濮小勇,宋祖舜.
30%乙虫腈·毒死蜱悬乳剂防治水稻褐飞虱药效研究[J]
.现代农业科技,2013(7):125-125.
8
宋光辉,刘红立.
小麦中后期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规程及麦田管理对策[J]
.现代农业科技,2013(9):141-141.
被引量:6
9
吉庆勋,韩松,王娟,党永富,乔传令.
小麦、玉米种衣剂副作用研究进展[J]
.农药,2013,52(12):865-867.
被引量:15
10
曾娟.
我国2012年小麦重大病虫害发生特点和预测预报建议[J]
.植物保护,2013,39(6):78-85.
被引量:16
同被引文献
22
1
廖华刚.
15%粉锈宁WP拌种防治小麦白粉病试验[J]
.植物医生,2005,18(1):28-29.
被引量:1
2
肖仲久,佀胜利,李小霞,朱文华.
小麦主要病害的抗病基因研究进展[J]
.山地农业生物学报,2007,26(2):171-178.
被引量:8
3
吴明荣,张仕福.
芸苔素内酯在小麦上的应用效果[J]
.湖北植保,2008(2):45-46.
被引量:19
4
朱坤余,张福远,安媛媛,李春芝.
几种杀虫剂防治小麦蚜虫田间试验研究[J]
.现代农业科技,2010(2):179-180.
被引量:13
5
应林.
氰烯菌酯:防治小麦赤霉病显高效[J]
.农药市场信息,2011(12):36-36.
被引量:3
6
王永林,陈金焕,石立明,朱岁层.
2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防治小麦白粉病田间药效试验报告[J]
.陕西农业科学,2012,58(3):96-97.
被引量:2
7
崔晓萌.
25%戊唑醇乳油防治小麦白粉病药效试验[J]
.安徽农学通报,2012,18(15):98-98.
被引量:2
8
刘卫国.
药剂处理对小麦全蚀病防效及其产量因素的影响[J]
.湖北农业科学,2012,51(16):3483-3484.
被引量:2
9
曹辉,王峰.
药剂拌种对小麦出苗情况和产量的影响[J]
.农业科技通讯,2013(2):62-62.
被引量:1
10
张跃进,杨文钰,陈敏.
天然芸薹素内酯对小麦的生长调节作用及增产效果研究[J]
.中国植保导刊,2013,33(3):47-48.
被引量:10
引证文献
4
1
陆英燕,吴大秀,陈志兴.
不同药剂对丰优8号白粉病、条锈病防效研究[J]
.耕作与栽培,2016,36(1):35-36.
2
纪绍兰,马永利,杜建菊,李青,邓世民.
小麦病虫防控技术示范及增产效果研究[J]
.现代农业科技,2017(1):98-98.
3
戴思远.
优质强筋小麦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J]
.中国农业文摘(农业工程),2021,33(1):80-83.
被引量:4
4
李卫伟,靳彦卿,李霞,李静,沈晓强,宋毅飞,郭海风,李艳艳,闫静,赵慧琳.
药剂协同使用对小麦主要病虫防控效果初探[J]
.农业技术与装备,2022(1):174-176.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
5
1
周利湘.
草莓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J]
.乡村科技,2021,12(6):101-102.
被引量:2
2
王丹,贾水娜,齐雅蓉.
小麦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的应用研究[J]
.种子科技,2021,39(19):83-84.
被引量:9
3
李玲玲.
山东聊城市小麦主要病虫害的发生特征与防控技术[J]
.农业工程技术,2022,42(11):31-31.
4
杨森彬.
优质强筋小麦病虫害防治措施[J]
.吉林蔬菜,2022(1):161-161.
5
刘晓.
小麦高产栽培全程病虫防除新技术[J]
.江西农业,2023(12):49-51.
1
董正国.
小麦粒重的分布规律[J]
.国外农学(麦类作物),1991(3):47-48.
被引量:4
2
李泽宇.
小麦粒重杂种优势的表现[J]
.黑河科技,1992(2):26-27.
3
S.K.Sharma,刘曙东.
小麦粒重杂种优势的表现[J]
.国外农学(麦类作物),1991(3):4-5.
被引量:1
4
叶永印,吴廷红,刘利,李朝霞,张静娴.
小麦粒重与营养器官关系的研究[J]
.贵州农业科学,1990,18(5):9-15.
被引量:12
5
王鹏.
对植物保护中用药问题的思考[J]
.经济技术协作信息,2012(32):90-90.
6
潘庆民,于振文,王月福,薛玉剑,赵文祥.
小麦粒重研究进展[J]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30(1):91-96.
被引量:7
7
梁金城,贺德先,杨清华.
小麦“粒重保”的研制与应用[J]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1991,25(3):264-270.
8
江农.
灌浆期间提高小麦粒重三法[J]
.农技服务,2004(4):54-55.
被引量:1
9
刘忠元.
小麦粒重降低的原因及其争取粒重的措施[J]
.石河子科技,1992(4):43-49.
10
赵松山.
我省小麦粒重降低的原因及预防对策[J]
.河北农业情报,1991(4):26-28.
被引量:2
现代农业科技
2013年 第7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