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被引文献22
-
1王文龙,张磊,徐文秀.“双师型”教师培养对策研究[J].长江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1,18(1):27-28. 被引量:9
-
2黄耀军.校本培训的实践模式[J].广西教育,2002,0(26):45-45. 被引量:1
-
3唐国民.企业喜欢什么样的人才──临沂市劳动局第二技校毕业生跟踪调查分析[J].职业技术教育,1999,20(21):53-53. 被引量:4
-
4陈忠根,李黎.高职院校教师校本培训研究[J].教育探索,2004(10):103-105. 被引量:6
-
5赵文嵩.积极开展校本培训 努力造就适应教育现代化要求的教师队伍[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5,21(3):22-24. 被引量:2
-
6侯素美,颜淑媛.简论强化高职教育的职业特色[J].中国成人教育,2000(6):40-41. 被引量:16
-
7叶澜.学校教育研究方法[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
-
8赵蒙成.校本培训:教师在职培训制度的创新[J].教育与职业,2000(3):9-11. 被引量:38
-
9郑金洲.走向“校本”[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0,20(6):11-14. 被引量:264
-
10刘尧.教师“校本培训”模式构想[J].教育发展研究,2001,21(3):47-48. 被引量:41
二级引证文献13
-
1闫莉.影响高职生职业能力的因素[J].卫生职业教育,2009,27(9):6-7. 被引量:5
-
2刘大中.影响高职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因素及对策分析[J].文教资料,2009(8):221-222. 被引量:2
-
3王茜.论高职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J].教育评论,2011(4):40-42. 被引量:14
-
4赵晓凤.如何培养与市场需求接轨的中职平面设计人才[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28):114-114. 被引量:2
-
5何耀德,陈欣,裴海玲,梁丽萍,廖瑞桃.防城港市中职学生职业技能培养模式初探[J].教师,2014(8):17-20.
-
6邱孝述.“美丽大变身”:女职教育培养高素质职业女性[J].中小学管理,2017(3):17-19. 被引量:1
-
7孙环慧.浅谈新形势下的面点教学——一体化教学方法与手段的运用[J].科教导刊(电子版),2017,0(18):87-87.
-
8魏国权.对中职文化基础课程改革的实践探究[J].职业,2019,0(11):40-41.
-
9李贞惠.推进技工院校内涵发展促进“双核人才”培养[J].职业,2019,0(14):53-54.
-
10王伏子.中职学校电子商务教学现状及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电子版),2018,0(1X):228-230.
-
1马张霞.当前中职生自我管理能力低下成因调查报告[J].科学大众(智慧教育),2010(7):103-103.
-
2无锡立信职教进军泰州[J].泰州科技,2005,0(3):15-15.
-
3职教信息[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1996,12(2):47-48.
-
4田佳林.强化能力的培养 突出职教特色——关于办好职教中心校的探讨[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1996,0(4):49-50.
-
5江苏信息职业技术学院[J].机械职业教育,2009(8).
-
6尤万生,郭宝昌.春风桃李不负人——记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陈录恒[J].职教论坛,1999,15(9):33-33.
-
7王锡吉.为家乡的职教事业做贡献——记顺义职教中心校青年教师马玉环[J].北京教育(普教版),1999(11):42-43.
-
8柴全喜.石家庄市召开职校招生座谈会[J].职教论坛,1997,13(3):35-35.
-
9江苏省溧阳市职业教育中心[J].江苏科技信息(科技创业),2009(5).
-
10江苏省六合职教中心校教师团队访问苏州工业园区职业技术学院[J].机械职业教育,2010(3):64-6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