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重庆大学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近代中国货币本位演变的若干思考
被引量: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本文首先对中国和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货币本位的演变作了梳理和总结,接着分析了中国货币本位未能过渡到金本位的危害和原因,最后总结了相应启示。
作者
郝宏展
岳海峰
机构地区
石河子大学商学院
中央财经大学
出处
《商业时代》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7期80-81,共2页
Commercial
关键词
货币本位
演变
近代
分类号
F830 [经济管理—金融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0
参考文献
6
共引文献
16
同被引文献
12
引证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3
参考文献
6
1
张杰.
中国的货币本位困境:历史根源与演进机理[J]
.东岳论丛,2009,30(8):5-25.
被引量:10
2
王信.
中国清末民初银本位下的汇率浮动:影响和启示[J]
.国际金融研究,2011(2):35-41.
被引量:5
3
杜恂诚.中国金融通史(第三卷).中国金融出版社.2002.
4
张杰.
“恋铜情结”、低水平货币均衡与人民币国际化的“本位困扰”[J]
.中国金融,2010(9):95-96.
被引量:4
5
范忠信 秦惠民 赵晓耕.论中国古代法中“重农抑商”传统的成因.中国人民大学学报,1996,(5).
6
包儿汉.新疆盖十年.文史资料出版社.1983.
二级参考文献
10
1
郝本性,郝万章.
河南扶沟古城村出土的楚金银币[J]
.文物,1980(10):61-66.
被引量:34
2
朱活.
古钱[J]
.文物,1981(1):91-92.
被引量:2
3
雷麦.外人在华投资,蒋学楷,赵康节译[M].商务印书馆,1959.
4
彭信威.中国货币史(第三版)[M].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889.
5
张国辉.中国金融通史第二卷:清鸦片战争时期至清末时期(1840~1911年),李飞等主编[M].中国金融出版社.2003.
6
阿瑟·杨格.一九二七至一九三七年中国财政经济状况,陈泽宪,陈霞飞译[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1:292-293.
7
滨下武志.中国近代经济史研究:清末海关财政与通商口岸市场圈,高淑娟,孙彬译[M].江苏人民出版社,2006:298.
8
管汉晖.
浮动本位兑换、双重汇率与中国经济:1870--1900[J]
.经济研究,2008,43(8):113-123.
被引量:10
9
雒雷.
秦代货币考[J]
.中国钱币,1989(1):39-45.
被引量:5
10
湖北江陵三座楚墓出土大批重要文物[J]
.文物,1966(5):33-55.
被引量:46
共引文献
16
1
马兴波.
从传统文化视野看儒商形成的必然性[J]
.山东工商学院学报,2012,26(5):58-61.
2
桑一丰.
两宋纸币兴衰之探源:一个演化视角的解释[J]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13(2):37-51.
3
王昕,刘冲.
汇率制度变化:资本管制影响投资环境的途径[J]
.生产力研究,2013(4):42-45.
被引量:1
4
曾庆鹏.
战争货币与中国信用货币史上的“白鹿皮币”效应[J]
.学术研究,2013(7):87-93.
被引量:2
5
李彬.
中国古代重农抑商思想的消极影响[J]
.合作经济与科技,2015,0(1):40-41.
被引量:2
6
张亚光,王倩倩.
中国货币国际化的历史经验——丝绸之路的启示[J]
.东南学术,2017(2):109-118.
被引量:1
7
孔繁晔.
从金融协调看历史上的纸币制度[J]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35(3):52-57.
8
贾天浩.
探究秦统一货币的形制及其历史意义[J]
.祖国,2019,0(13):87-87.
9
王信,魏磊,王佳琪.
1934年中国放弃银本位的背景、影响及启示[J]
.华北金融,2020,0(1):1-7.
被引量:1
10
徐斯旸,皇方慧,李为,邓云峰.
金融科技发展的银行业规模边界收敛效应[J]
.金融理论与实践,2020(8):10-18.
被引量:9
同被引文献
12
1
叶世昌.
清末关于本位制度的讨论[J]
.中国钱币,1992(4):23-28.
被引量:5
2
贺力平.
鸦片贸易与白银外流关系之再检讨——兼论国内货币供给与对外贸易关系的历史演变[J]
.社会科学战线,2007(1):63-80.
被引量:8
3
彭信威.《中国货币史》,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58,1988年重印本.
4
《郑观应集》上册,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2年,第155、25页.
5
《康有为集》第2册,珠海:珠海出版社,2006年版,第687页.
6
习永凯:《近代中国白银购买力的变动及影响(1800-1935)》,河北师范大学博士论文,2009年,第22页.
7
马金华:《外债与晚清政局》,中国人民大学博士论文,2004年,第21页.
8
《中国清代外债史资料(1853-1911)》,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1991年版,第247页.
9
徐义生:《中国近代外债史统计资料》,北京:中华书局,1996年版,第2页.
10
耿爱德:《中国货币论》,上海:商务印书馆,1929年版,第360页.
引证文献
1
1
王五一.
论清朝灭亡的货币因素[J]
.理论学刊,2016(4):147-153.
被引量:3
二级引证文献
3
1
杜翔.
馆藏清代执照初探[J]
.首都博物馆论丛,2021(1):23-33.
2
潘威,张丽洁.
晚清财政转型下的河务运作——以河银制度为中心[J]
.安徽史学,2020(3):52-60.
被引量:5
3
禹钟华.
再论清末货币制度大讨论的理论意义与现实影响——国际货币体系演化视角下的分析[J]
.国际金融,2021(7):61-65.
1
陈如,张旭昆.
金本位制与美元本位制的比较研究——基于大危机和次贷危机视角[J]
.浙江学刊,2010(1):178-182.
被引量:2
2
闵达律.
建立以资源为最终支付手段的国际货币体系——实现货币本位从历史到自然的回归[J]
.武汉金融,2013(6):19-21.
被引量:1
3
黄金避险功能迷惑了投资者[J]
.经济展望,2013(6):59-59.
4
王巍.
张居正与牛顿“造币”[J]
.资本市场,2012(8):122-123.
5
孙峰.
如何使货币发行趋向最优的选择[J]
.当代经济研究,2007(4):27-30.
6
陈之举.
关于地方政府举债问题的思考[J]
.经济师,2004(8):31-32.
7
王巍.
张居正与牛顿推动货币本位的建立[J]
.创业家,2012(4):132-133.
8
吴林秀.
比特币研究文献综述——基于货币本位理论视角[J]
.鸡西大学学报(综合版),2015,15(7):80-83.
被引量:1
9
鲁政委.
启发与偏激——评《关于美元的辩论》[J]
.中国外汇,2009(24):61-61.
10
张传心.
人民币究竟是不是货币[J]
.思想政治课教学,2015(3):29-32.
商业时代
2013年 第17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