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重庆大学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马氏文通》“动字相承”评析
被引量: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马氏文通》"动字相承"的语法观念及研究方法主要体现在句法形式的突显、特殊句式的观照以及词性及其语法功能的探讨等诸多方面。马建忠充分借鉴西洋语法,不仅注重汉语的句法形式,同时也不忽略语义,这对后来的学者在某些实词、虚词、句式以及篇章的研究上具有启发意义。
作者
杨丹
机构地区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
北京联合大学师范学院
出处
《现代语文(下旬.语言研究)》
2013年第5期96-99,共4页
Modern Chinese
关键词
《马氏文通》
动字
坐动
散动
分类号
H141 [语言文字—汉语]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0
参考文献
16
共引文献
28
同被引文献
8
引证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16
1
马建忠.马氏文通[M]{H}北京:商务印书馆,2009.
2
宋绍年.《马氏文通》研究[M]{H}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3
卢烈红.
《马氏文通》“坐动”“散动”说评议[J]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1996,50(5):117-122.
被引量:6
4
陈庆汉.
《马氏文通》动词系统中的“坐动”、“散动”及其价值[J]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9,38(6):98-103.
被引量:7
5
王海棻.《马氏文通》研究百年综说[A]{H}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
6
李春晓.《马氏文通》析句方法中的层次分析观念[A]{H}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3.
7
吕叔湘.重印《马氏文通》序[A]{H}北京:商务印书馆,2009.
8
王海棻.马氏文通与中国语法学[M]{H}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991.
9
傅书灵.
也谈“N之V”结构[J]
.语言研究,2011,31(3):86-94.
被引量:5
10
赵元任;吕叔湘.汉语口语语法[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
二级参考文献
10
1
崔应贤,盛永生.
简论“兼语式”的范围[J]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0,17(3):52-57.
被引量:10
2
陈庆汉.
20世纪“N的V”短语研究评析[J]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45(5):151-155.
被引量:8
3
刘敏芝.
宋代结构助词“底”的新兴用法及其来源[J]
.中国语文,2006(1):59-64.
被引量:18
4
大西克也.秦汉以前古汉语语法中的主之谓结构及其历史演变..《第一届国际先秦汉语语法研讨会论文集》.岳麓书社,1994..
5
刘宋川,刘子瑜.名之动/形结构再探讨..《语言学论丛》第三十二辑.商务印书馆,2006..
6
龚千炎.由"V给"引起的兼语式及其变化[J].中国语文,1983,(4).
7
吴启主.连动句·兼语句[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
8
洪波.
周秦汉语“之_s”的可及性及相关问题[J]
.中国语文,2008(4):304-316.
被引量:18
9
沈家煊,完权.
也谈“之字结构”和“之”字的功能[J]
.语言研究,2009,29(2):1-12.
被引量:69
10
傅书灵.
关于古汉语“名而动”的一点思考[J]
.中国语文,2010(5):461-468.
被引量:6
共引文献
28
1
史文磊.
“从综合到分析”相关概念辨正——以《左传》《战国策》“派遣”义“使”的用法差异为例[J]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1,51(2):185-204.
被引量:7
2
丁丁.
“使”“令”字使役式从上古到中古的演变[J]
.语言学论丛,2019(2):313-335.
3
张翠英,李福印.
现代汉语“兼语式”的事件融合研究[J]
.语言学研究,2022(1):118-129.
4
刘华丽.
上古到中古汉语使役句的兴替与和谐[J]
.历史语言学研究,2021(2):83-98.
5
邵霭吉.
《马氏文通》的“散动”学说辨正[J]
.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05,24(1):90-91.
被引量:1
6
秦学武.
1998-2003年《马氏文通》研究综述[J]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4(2):84-87.
被引量:2
7
刘承峰.
《马氏文通》“散动”理论研究述评[J]
.菏泽师专学报,2004,26(1):36-39.
被引量:1
8
陈祝琴.
《马氏文通》中的“散动”及其相关问题[J]
.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6(1):46-50.
9
漆强,曹跃香.
从三个平面看兼语句和主谓短语作宾语句[J]
.南昌高专学报,2009,24(1):68-70.
10
傅书灵.
古汉语作偏句的“名则动”结构[J]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12(1):168-174.
被引量:1
同被引文献
8
1
杜敏.
散动历史流变之分析[J]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28(1):165-169.
被引量:3
2
陈庆汉.
《马氏文通》动词系统中的“坐动”、“散动”及其价值[J]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9,38(6):98-103.
被引量:7
3
卢烈红.
《马氏文通》“坐动”“散动”说评议[J]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1996,50(5):117-122.
被引量:6
4
邵霭吉.
《马氏文通》的“散动”学说辨正[J]
.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05,24(1):90-91.
被引量:1
5
魏宇文.
论《马氏文通》的“动字相承”[J]
.嘉应大学学报,1996(4):54-57.
被引量:1
6
李临定,范方莲.
语法研究应该依据意义和形式结合的原则[J]
.中国语文,1961(5):1-7.
被引量:6
7
刘丹青.
汉语及亲邻语言连动式的句法地位和显赫度[J]
.民族语文,2015(3):3-22.
被引量:38
8
杨西彬.
现代汉语“连动句”的重新审视——从《马氏文通》的相关研究说起[J]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41(6):101-107.
被引量:3
引证文献
1
1
杨西彬.
《马氏文通》“动字相承”的重新阅读及相关思考——纪念《马氏文通》发表120周年[J]
.汉语国际教育研究,2018,0(1):153-166.
1
于正安.
试论《马氏文通》的“动字相承”说[J]
.渝西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21(2):59-63.
2
李杰.
《马氏文通》“散动”学说述评[J]
.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01,20(1):59-60.
被引量:1
3
李美连.
《马氏文通》“坐动”与“散动”[J]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4):134-135.
被引量:1
4
陈祝琴.
《马氏文通》中的“散动”及其相关问题[J]
.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6(1):46-50.
5
邵霭吉.
《马氏文通》的“散动”学说辨正[J]
.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05,24(1):90-91.
被引量:1
6
卢烈红.
《马氏文通》“坐动”“散动”说评议[J]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1996,50(5):117-122.
被引量:6
7
丁姝.
《马氏文通》中的坐动和散动[J]
.鸡西大学学报(综合版),2017,17(3):145-147.
8
陈庆汉.
《马氏文通》动词系统中的“坐动”、“散动”及其价值[J]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9,38(6):98-103.
被引量:7
9
周元雅.
浅析《马氏文通·实字卷之五》[J]
.现代语文(下旬.语言研究),2010(7):156-158.
10
蒋文野.
《马氏文通·动字卷》述评[J]
.高校教育管理,1995(1):12-15.
现代语文(下旬.语言研究)
2013年 第5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