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本文对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玉米在细胞工程。
出处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00年第4期44-46,共3页
Heilongjiang Agricultural Sciences
参考文献16
-
1张世煌,白丽,郭珍,石德权.玉米育种研究的发展方向[J].作物杂志,1997(5):5-8. 被引量:38
-
2苏俊.黑龙江省玉米育种的问题及建议[J].黑龙江农业科学,1996(1):29-31. 被引量:2
-
3吴建宇,席章营,盖钧镒.玉米抗病遗传育种的研究进展[J].玉米科学,1999,7(2):6-11. 被引量:35
-
4张举仁,高树芳,杨爱芳,于家驹.利用组织培养技术选育玉米抗小叶斑病突变体[J].生物工程学报,1998,14(4):456-459. 被引量:10
-
5刘志增,宋同明.玉米杂交诱导孤雌生殖单倍体研究进展[J].玉米科学,1999,7(2):16-19. 被引量:25
-
6黄璐,卫志明.玉米的遗传转化[J].植物生理学通讯,1997,33(3):226-232. 被引量:9
-
7赵天永,王国英,谢友菊.用基因枪将GUS基因导入玉米和小麦的茎尖分生组织(简报)[J].农业生物技术学报,1994,2(2):93-94. 被引量:11
-
8王国英 等.用基因枪将毒蛋白基因转入玉米及转基因植株的再生[J].中国科学:B辑,1995,(25):71-71.
-
9原亚萍,母秋华,付荣昭,孙勇如.用基因枪法将防御素基因转入玉米并再生植株初报[J].吉林农业大学学报,1997,19(4):113-115. 被引量:6
-
10董云洲,段胜军,赵连元,杨秀海,贾士荣.用基因枪转化花粉获得转基因谷子和玉米[J].中国农业科学,1999,32(2):9-13. 被引量:33
二级参考文献52
-
1吴小月.外源DNA导入技术在棉种改良中的应用研究[J].湖南农学院学报,1993,19(1):15-24. 被引量:3
-
2孔青,徐乃瑜,林琼.小麦外源DNA导入及转化的初步研究[J].遗传,1993,15(5):19-22. 被引量:13
-
3丁群星,谢友菊,戴景瑞,米景九,李太元,田颖川,乔利亚,莽克强,刘宝兰,王音,冯平章.用子房注射法将Bt毒蛋白基因导入玉米的研究[J].中国科学(B辑),1993,23(7):707-713. 被引量:112
-
4傅荣昭 孙勇如.植物遗传转化技术手册[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68-74.
-
5金冬雁 黎孟枫(等).分子克隆实验指南(第二版)[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2.60-69.
-
6朱英国 张为国.杂交水稻苗期同工酶与杂种优势关系的研究[J].作物学报,1987,13(21):89-96.
-
7曾庆平 李宝健.叶盘共培养法介导的基因转移与两种转基因植物的鉴定[J].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论丛),1989,8:29-38.
-
8董云洲 贾士荣.基因松在植物遗传转化上的应用[J].生物工程进展,1993,13(2):14-18.
-
9李继耕.植物同工酶及其在作物遗传研究中的应用[J].作物学报,1980,6(4):245-252.
-
10吴景蜂.我国主要玉米杂种种质基础评述[J].中国农业科学,1983,16(2):1-7.
共引文献278
-
1鹿秀云,李社增,栗秋生,孔令晓,刘杰,马平,高胜国.玉米叶斑病拮抗细菌的筛选及其发酵培养基优化[J].中国生物防治,2006,22(S1):47-53. 被引量:15
-
2李春秋,祁永红,王巍,武博.玉米无融合生殖的诱发及其在玉米育种上的应用[J].农业与技术,2005,25(1):69-74. 被引量:5
-
3陈润玲,檀尊社,赵保献,张凤瑞,游福欣,雷晓兵,王向阳,梁晓伟,李林.玉米茎腐病研究进展[J].西北农业学报,2005,14(6):157-160. 被引量:8
-
4刘克礼,高聚林,吕淑果,崔文芳,李伟,刘文,宋瑞勇.不同类型玉米饲用栽培物质生产特性研究[J].玉米科学,2004,12(z2):41-44. 被引量:38
-
5孙祎振,崔心刚.糯玉米自交系配合力分析及RAPD技术预测杂种优势[J].北京农学院学报,2001,16(3):1-12. 被引量:10
-
6李茫雪,张赫然,于晶,周子珊,苍晶,王振华.花粉管通道法将Bt-CPTI双价抗虫基因转入玉米自交系的研究[J].玉米科学,2010,18(1):29-33. 被引量:12
-
7邹超英,杨克诚,潘光堂,荣廷昭.3个不同玉米基础群体及其改良后代遗传变异的SSR分析[J].玉米科学,2010,18(2):17-22. 被引量:4
-
8李志亮,吴忠义,杨清,张秀海,黄丛林.花粉管通道法在玉米基因工程改良中的应用[J].玉米科学,2010,18(4):71-73. 被引量:10
-
9任纬,张长春,严康,杨旭东.我国玉米种质资源创新的探讨[J].玉米科学,2010,18(5):39-41. 被引量:10
-
10刘志方,陈穗云,夏光敏,陈永喆,陈惠民.利用花粉管通道途径获得转基因小麦[J].山东大学学报(理学版),2001,36(1):84-89. 被引量:9
同被引文献24
-
1周可金.种衣技术的应用与发展[J].中国农学通报,1993,9(6):35-39. 被引量:19
-
2薛吉全.玉米高产理论和技术途径之概述与展望[J].作物研究,1993,7(1):46-49. 被引量:17
-
3周兴良,Murp.,TP.生物技术与传统育种[J].作物杂志,1995(2):36-38. 被引量:3
-
4佟屏亚.我国玉米高产栽培技术的成就和研究进展[J].耕作与栽培,1995,15(5):1-5. 被引量:56
-
5王莹,胡建广,李余良,刘建华,李高科.生物新技术在甜玉米育种中的应用研究进展[J].中国农学通报,2006,22(7):101-104. 被引量:4
-
6任军,阎晓艳.我国化肥的施用现状及发展趋势[J].吉林农业科学,1997,22(1):64-67. 被引量:17
-
7刘仲元.对生玉米品种的遗传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1982,(3):36-41.
-
8边少锋 等.国内外早作节水技术现状与发展趋势[J].科学学研究,2004,22:224-224.
-
9陆登义,祁旭升,刘忠祥,杨晓明,张立勤.国内玉米抗病虫育种研究进展[J].甘肃农业科技,1997(12):10-11. 被引量:4
-
10王玉玲,肖子清.中国赤眼蜂研究与应用进展[J].中国农学通报,1998,14(1):43-44. 被引量:22
引证文献4
-
1朱玉芹,蔡鑫茹,岳玉兰.国内外农作物增产技术研究水平对比分析[J].吉林农业科学,2006,31(3):20-22. 被引量:1
-
2张慧英,吕平,庾韦花,郝小琴,王邕.甘蔗DNA导入糯玉米自交系后代性状变异的研究[J].玉米科学,2006,14(4):32-34. 被引量:1
-
3郭建芳,黄欣,丁健,武小平,王世荣,高瑞红.现代玉米育种新技术浅析[J].南方农业,2016,10(9):246-247. 被引量:3
-
4李成,王瑞莲,王艺煊,许有光,王兆娟,康洪彪,杨毅成,王学敏.玉米自交系雌穗主要农艺性状杂交优势分析[J].农业与技术,2017,37(13):15-17.
二级引证文献5
-
1武淑香,李晓辉,殷奎德,刘德璞.玉米转基因育种回顾[J].玉米科学,2007,15(4):63-66. 被引量:5
-
2赵燕.我国玉米高产栽培农艺措施研究进展[J].现代农业科技,2010(23):46-50. 被引量:25
-
3朱春生,易先辉,马杰,李玉芳,杨春安,肖才升.环洞庭湖种植区玉米育种现状与思考[J].现代农业科技,2017(20):28-29.
-
4孙劲松.甜玉米育种技术研究[J].乡村科技,2018,9(9):73-74. 被引量:2
-
5张德,龙会英.对金沙江干热河谷植物资源合理利用的探讨[J].热带农业科学,2019,39(10):59-65.
-
1什么是农业生物技术[J].甘南科技,1999(1):47-47.
-
2杨学,关凤芝,李柱刚,吴广文,路颖,陈浩,王珣.亚麻种质创新的研究现状[J].黑龙江农业科学,2011(3):8-11. 被引量:5
-
3黄群策.我国水稻细胞工程的研究进展[J].科技导报,1996,14(12):16-19. 被引量:1
-
4薛志成.开发和推广农业生物技术[J].黑龙江农业,2001(9):39-39.
-
5陈璋.应用细胞工程技术创造水稻新种质[J].世界农业,1993(2):20-21.
-
6应用细胞工程技术创造水稻新种质[J].作物种子信息,1993(4):9-10.
-
7赵成章,闵绍楷.水稻品种改良技术讲座(10)──生物技术在水稻育种中的应用[J].中国稻米,1998,4(4):33-34. 被引量:2
-
8曹士亮,王成波.生物技术在玉米育种中应用的现状和展望[J].黑龙江农业科学,2008(3):14-17. 被引量:7
-
9细胞工程提速甜菜育种[J].农民致富之友,2004(5):14-14.
-
10黄中.人工种子[J].世界发明,2002,25(1):8-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