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重庆大学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国家汽车创新工程
被引量:
3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随着全球化进程和高新技术迅速发展,中国的汽车工业感到越来越大的压力,汽车产品落后发达国家 10年,技术落后 20年,设计落后 30年,中国汽车工业如何生存 ?面临汽车新技术革命,如果能掌握契机实施国家汽车创新工程,就有可能把握住汽车工业的未来。本文首先阐述在汽车行业可能使用到的高技术及新技术轨道,明确指出新技术不可能依赖技术引进,最后讲述国家汽车创新工程的战略意义。
作者
胡树华
杨卓慧
刘双宏
机构地区
武汉汽车工业大学
二航局航联公司
出处
《北京汽车》
2000年第5期11-13,共3页
Beijing Automotive Engineering
关键词
汽车
技术革命
自主开发
国家汽车创新工程
分类号
F426.471 [经济管理—产业经济]
U46 [机械工程—车辆工程]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2
共引文献
8
同被引文献
14
引证文献
3
二级引证文献
18
参考文献
2
1
周晟.
新世纪中国轿车工业发展的基本趋势[J]
.汽车工业研究,1999(4):29-33.
被引量:6
2
陈林奋.
汽车工业高技术化趋势与我国的对策[J]
.软科学,1999,13(1):25-28.
被引量:4
共引文献
8
1
彭伟,付大有.
胜南3、胜南6区块油气资源评价[J]
.吐哈油气,2006,11(2):115-119.
2
董选普,黄乃瑜,吴树森.
铝合金精确砂型铸造评述[J]
.铸造技术,2001,26(3):34-37.
被引量:1
3
李素荣.
中国汽车产业技术创新模式的战略抉择——兼论技术引进与自主开发的关系[J]
.山东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3(4):52-55.
被引量:6
4
干春晖,戴榕,李素荣.
我国轿车工业的产业组织分析[J]
.中国工业经济,2002(8):15-22.
被引量:40
5
干春晖,戴榕,李素荣.
中国轿车工业的市场结构、行为与绩效分析[J]
.上海管理科学,2002,24(4):7-9.
被引量:4
6
王海娟,孙尧.
加入WTO后我国汽车业进入市场化和全球化[J]
.北京汽车,2002(4):36-38.
7
徐潇然.
经济一体化背景下,对中国汽车产业发展的思考[J]
.现代经济信息,2017(1):404-404.
8
严运兵,周建鹏.
中国轿车制造业的现状及对策[J]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学报,2003,17(2):103-107.
被引量:1
同被引文献
14
1
韩颖,潘志刚.
中国汽车产业自主研发的双创新分析[J]
.技术经济,2005,24(3):44-47.
被引量:12
2
曾凡银.
打造技术创新平台促成安徽汽车工业奋力崛起[J]
.中国科技论坛,2005(6):32-36.
被引量:9
3
戴思茂.
安徽汽车产业发展的对策研究[J]
.华东经济管理,2005,19(12):110-112.
被引量:13
4
冷菊芳,吴秀波.
促进汽车产业自主创新的税收政策研究[J]
.上海汽车,2006(5):10-14.
被引量:3
5
李春红,张冠龄.
我国股份制商业银行的战略目标选择[J]
.商业研究,2006(10):120-124.
被引量:3
6
安徽省统计局,安徽调查总队.安徽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6.
7
我国汽车零部件体系发展现状及其对策分析[J].中国汽车工业信息网,2006.
8
刘志迎 董晓燕 任丹.汽车“整零”互动发展构筑合肥市强势支柱产业.安徽崛起,:167-172.
9
安徽省统计局,安徽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6.
10
中国汽车工业信息网.我国汽车零部件体系发展现状及其对策分析[EB/0L].(2006-09-22)[2007-02-27].http://www.autoinfo.gov.cn/autoinfo_cn/index.htm.
引证文献
3
1
朱卫东,高珍伟.
安徽省汽车零部件产业现状分析及其发展对策思考[J]
.工业技术经济,2007,26(5):110-113.
被引量:5
2
高珍伟,朱卫东.
安徽省汽车产业现状分析及其发展对策[J]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2(1):58-62.
被引量:11
3
胡树华,汪秀婷.
我国汽车工业企业发展战略重点选择[J]
.北京汽车,2002(1):1-6.
被引量:3
二级引证文献
18
1
程月辉.
芜湖市汽车产业集群及如何提升竞争力分析[J]
.区域治理,2018,0(36):165-165.
2
韩颖,潘志刚.
中国汽车产业自主研发的双创新分析[J]
.技术经济,2005,24(3):44-47.
被引量:12
3
李春红,张冠龄.
我国股份制商业银行的战略目标选择[J]
.商业研究,2006(10):120-124.
被引量:3
4
韦宏.
自主创新能力与我国汽车企业和谐发展战略[J]
.北方经贸,2007(12):138-141.
被引量:1
5
笪秉宏,亓四华,余治国.
基于SWOT分析的安徽省中小型专用车的产业发展研究[J]
.安徽工程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24(3):75-78.
6
徐佩,乐真如.
安徽省汽车产业的优劣势及发展对策分析[J]
.现代商贸工业,2010,22(15):98-99.
被引量:4
7
张琼.
安徽汽车产业现状与发展对策浅探[J]
.学理论,2011(11):71-72.
被引量:2
8
许蕊,王圣芳.
安徽省汽车产业发展低碳经济的障碍性因素分析[J]
.现代商贸工业,2011,23(9):83-85.
被引量:1
9
张炳力,徐国胜,王伦珍.
安徽省汽车零部件产业技术路线图的制定研究[J]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35(4):452-458.
被引量:2
10
王立平,许蕊.
低碳经济背景下汽车产业发展模式研究——以安徽省为例[J]
.中国科技论坛,2012(5):53-56.
被引量:3
1
胡树华,管顺丰.
论中国轿车业的发展战略[J]
.天津汽车,2000(1):7-11.
2
胡树华,杨卓慧,刘双宏.
国家汽车创新工程不亚于“两弹一星”──把握未来的战略[J]
.汽车与社会,2000(4):28-31.
3
汽车工程[J]
.运输经理世界,2000,0(11):68-70.
4
刘磊,胡涩月.
从我国未来经济安全角度看——实施国家汽车创新工程的必要性[J]
.工业技术进步,2000(3):15-17.
5
牟仁艳,胡树华.
美国国家汽车创新工程研究[J]
.汽车工业研究,2006(11):13-17.
被引量:4
6
胡树华,管顺丰.
国家汽车创新工程组织设计与运行研究[J]
.武汉汽车工业大学学报,2000,22(4):47-51.
被引量:5
7
胡树华.
中国汽车定能实现跨越(下)[J]
.中国机电工业,2001(4):6-6.
被引量:1
8
孟为.
联合攻关对企业提出新课题 政协委员呼吁重启国家汽车创新工程[J]
.商用汽车新闻,2008,0(11):6-6.
9
胡树华,管顺丰.
发达国家大战略的经济意义及其对我国汽车工业发展的启示[J]
.科技进步与对策,2000,17(9):23-25.
被引量:4
10
于海霞,姚雪梅.
新世纪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J]
.汽车工业研究,2001(12):3-6.
被引量:3
北京汽车
2000年 第5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