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教育发展研究》
CSSCI
2000年第5期16-19,共4页
Research in Educational Development
共引文献209
-
1杨林,李延敏.从公共财政的视角看环境与经济的统筹发展[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4(7):6-10. 被引量:8
-
2崔和瑞,赵黎明.基于系统理论的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04,24(3):133-136. 被引量:4
-
3周亚越,俞海山.高素质人口促进可持续发展的机理分析[J].生产力研究,2004(7):17-18. 被引量:1
-
4赵力.关注和重视生产力的可持续发展[J].生产力研究,2004(7):67-69.
-
5谭文兵,董建美.浅议农地城市流转对生态环境的影响[J].中国国土资源经济,2004,17(8):42-44. 被引量:4
-
6盛艳.浅析GIS的空间分析功能在可持续发展评价中的应用[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4(11):86-87.
-
7王鑫,刘铁军,赵国华.论我国环保工作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思路[J].黑龙江环境通报,2004,28(2):14-15. 被引量:1
-
8任保平.可持续发展经济学基本理论问题研究的述评[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4,14(5):21-26. 被引量:15
-
9安旭东.试论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城市土地的内涵开发利用[J].现代城市研究,2000(3):47-49. 被引量:11
-
10杨亚斌,梅毅,宋耀祖,蒋家羚,王政伟.热法磷酸生产热能利用技术及装置[J].磷肥与复肥,2005,20(1):42-45. 被引量:3
同被引文献225
-
1陈建平,杨立中,李刚.绿色大学污水资源化初探[J].污染防治技术,2003,16(z2):177-179. 被引量:2
-
2曲格平.发展循环经济是21世纪的大趋势[J].中国环保产业,2001(z1):6-7. 被引量:93
-
3刘丹平.高等院校“绿色大学”评价层次分析模型[J].生态经济,2009,25(2):180-182. 被引量:8
-
4苏克标.加强大学生的环境意识教育[J].文教资料,2007(26):176-177. 被引量:2
-
5张秋根,魏洽.绿色大学建设研究[J].南昌航空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8(4):132-134. 被引量:11
-
6祝怀新.亚太地区环境教育发展概览[J].比较教育研究,1998(1):50-53. 被引量:6
-
7许斗斗.论主体实践理念的建构及其原则[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21(1):64-67. 被引量:2
-
8郇庆治,李云爱.可持续发展观:生态主义向度[J].文史哲,1998(3):111-117. 被引量:12
-
9谢光前,王杏玲.“绿色”的价值转换及其现代意蕴[J].中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19(4):44-47. 被引量:1
-
10戴建平.对可持续发展观的理解[J].南京社会科学,1997(12):27-29. 被引量:1
引证文献58
-
1舒净,王朔.黔西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新校区校园规划设计[J].四川建材,2008,34(3):73-75.
-
2刘丹平.高等院校“绿色大学”评价层次分析模型[J].生态经济,2009,25(2):180-182. 被引量:8
-
3李冬梅.我国关于“绿色大学”的研究热点及进展[J].文教资料,2007(4):21-22. 被引量:6
-
4杨忠林.高职院校和谐校园的生态伦理研究[J].齐齐哈尔工程学院学报,2011,5(1):19-21.
-
5王燕俊.绿色学府的大学文化建设与教育生态[J].中国林业教育,2008,26(S1):146-148.
-
6夏更寿,王加真.浅谈大学校园的生态绿化[J].绿色中国(理论版),2004(08M):47-48. 被引量:6
-
7邓勤.高校绿色图书馆建设的理论支持[J].中共成都市委党校学报,2004,15(5):65-66. 被引量:15
-
8罗泽娇,庞岚,程胜高.浅议绿色大学的创建[J].环境教育,2004(9):12-14. 被引量:8
-
9陈惠娥.沈阳工业大学新校园规划设计理念[J].南方建筑,2004(4):25-26. 被引量:1
-
10孟庆民,蒋应田.基础化学实验室的绿色化建设[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4,21(6):140-142. 被引量:17
二级引证文献271
-
1张建军.生态环境教育是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J].内蒙古农业科技,2007,35(6):85-86. 被引量:10
-
2张佩成,章继胜.生态大学建设对校办秘书的素质要求——以浙江林学院为个案[J].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29(8):68-70. 被引量:2
-
3徐建芬.高校学生党建工作与校园生态文化互动探析[J].科技信息,2008(28). 被引量:5
-
4龚彩福,常昊,田亚平,江小为.中学环境教育现状调查与分析——以衡阳市八中为例[J].衡阳师范学院学报,2008,29(6):147-149. 被引量:4
-
5刘丹平.高等院校“绿色大学”评价层次分析模型[J].生态经济,2009,25(2):180-182. 被引量:8
-
6王晶.谈绿色图书馆的软环境建设[J].黑龙江档案,2008(3):85-85. 被引量:1
-
7李冬梅.我国关于“绿色大学”的研究热点及进展[J].文教资料,2007(4):21-22. 被引量:6
-
8于健,张玲.“绿色大学”教育在《固体废物及治理》课程中运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7(7):121-121.
-
9熊文斌,李洪雄.办学方略:西部民族高校核心竞争能力的坚强基石[J].文教资料,2006(21):5-7. 被引量:1
-
10刘媛.绿色校园的生态绿化——以重庆科技学院校园环境规划为例[J].林业勘查设计,2006(4):28-30. 被引量:2
-
1冯世德,孙太凡.高等农业院校进行绿色教育的几点思考[J].黑龙江农业科学,2007(4):109-111. 被引量:1
-
2张远增.绿色大学评价[J].中国高等教育评估,2000(2):22-25. 被引量:7
-
3中国大学100强全新亮相[J].学子,2003(4):19-19.
-
4余耀森.创建绿色大学 促进区域经济发展[J].中国集体经济,2010,0(6X):39-40.
-
5王蕾.我国绿色大学的内涵及评价指标体系研究述评[J].金陵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5(4):5-9. 被引量:6
-
6徐建华.绿色大学创建现状及对策分析[J].前沿,2006(9):94-96. 被引量:19
-
7李越,叶赋桂.透视大学评价[J].教育发展研究,2002,22(2):32-34. 被引量:12
-
8黄广荣,杨晓琴.对我国大学评价问题的思考[J].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9(1):100-101. 被引量:2
-
9殷新,蔡言厚,蔡莉.大学评价对高等教育质量的促进作用[J].宏观质量研究,2014,2(3):114-120. 被引量:2
-
10李光.关于大学评价问题的思考[J].经济师,2012(2):122-1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