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经济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7-9,共3页
Economic Review
共引文献22
-
1金光远,刘东明.高校教师按生产要素分配的理论依据及现实意义[J].华东经济管理,2001,15(S2):147-151.
-
2钱津.1998年政治经济学研究的主要进展[J].社会科学管理与评论,1999(2):17-22.
-
3蔡丽华,任永杰.试论当前我国分配差距问题[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1):24-27. 被引量:1
-
4徐李孙,李德松.企业管理的新重心——知识管理[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2(4):11-14. 被引量:7
-
5张军.对我国企业知识管理的战略思考[J].攀登(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25(4):72-73.
-
6郭巍.企业知识管理系统构架及其相关技术[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4(3):42-44. 被引量:1
-
7张琰,寿利峰.企业知识管理的制约因素及实施对策[J].经济研究导刊,2007(3):34-36.
-
8张志武.关于按生产要素分配的经济学思考[J].经济问题,1999(3):11-14. 被引量:8
-
9武晋斌.现代化管理方法与生产力发展[J].生产力研究,1999(3):38-39.
-
10常永胜.对知识经济若干基本问题的探讨[J].嘉应大学学报,2000,18(1):28-32. 被引量:1
同被引文献66
-
1冯文光.从《资本论》认识当代资本主义社会——《从马克思的<资本论>到社会主义》一书介绍[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1991,43(3):87-94. 被引量:1
-
2洪银兴.先进社会生产力与科学的劳动价值论[J].学术月刊,2001,33(10):38-43. 被引量:13
-
3徐寿波.生产要素六元理论[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5(3):15-19. 被引量:22
-
4徐斌,李燕芳.生产要素理论的主要学派与最新发展[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5(3):20-24. 被引量:19
-
5徐斌,徐寿波.生产要素层次理论[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5(4):15-18. 被引量:14
-
6彭澎,蔡莉.基于协同学理论的高技术产业集群生成主要影响因素研究[J].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1):72-78. 被引量:12
-
7庞巴维克.资本实证论[M].商务印书馆,1964..
-
8辞海编写组.辞海[M].上海辞书出版社,1989,(4525).
-
9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7卷)[M],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6,(162).
-
10陈炳昭.近义词应用词典[M].语文出版社,1997,(392).
引证文献12
-
1黄文华.论劳动价值论、按劳分配与按要素分配相结合[J].南昌航空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8(2):32-35.
-
2郭广迪.按劳分配是按生产要素分配的一种特殊存在形式[J].武汉商业服务学院学报,2006,20(3):24-27.
-
3徐斌,徐寿波.生产要素层次理论[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5(4):15-18. 被引量:14
-
4彭志群,杨承新.基于熵权系数法的产业集群演化能力评价[J].生产力研究,2008(9):119-120. 被引量:7
-
5彭志群,杨晓晖.基于生产要素流动的产业集群演化实证研究——以古镇灯饰产业集群为例[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8(1):11-16. 被引量:1
-
6孙玉甫,程琳.简论生产要素及其构成[J].会计之友,2009(18):107-108. 被引量:5
-
7边保旗.试论按生产要素分配与加强宏观调控[J].石家庄经济学院学报,2000,23(6):602-605.
-
8黄萍,张存刚.劳动价值论、按劳分配与按要素分配[J].经济评论,2002(1):33-36. 被引量:13
-
9郭广迪.按生产要素分配、按劳分配及按劳动力价值分配之间的关系[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14(6):563-567. 被引量:2
-
10王柏玲,朱芳阳.生产要素构成视角下我国按要素分配市场失灵及干预[J].经济纵横,2019(3):72-79. 被引量:8
二级引证文献53
-
1孙锋锋,伏宣宇,辛泽宇.新发展格局下海关运用系统观念推进各类“新生产要素”在境内外高效配置的思考[J].海关与经贸研究,2022,43(1):66-75. 被引量:1
-
2胡锴,熊焰,梁玲玲,邵志清,汤奇峰.数据知识产权交易市场的理论源起、概念内涵与设计借鉴[J].电子政务,2023(7):27-42. 被引量:2
-
3卢德彬,涂建军.耕地入选基本农田整备区评价与决策[J].农机化研究,2012,34(3):1-4. 被引量:7
-
4朱冬英.浅议按生产要素分配的性质[J].中共南京市委党校学报,2003(6):46-48.
-
5万惠.现中国生产要素市场化条件探究[J].企业导报,2013(16).
-
6张韶华.按生产要素分配的理论基础[J].石家庄学院学报,2005,7(2):5-9. 被引量:1
-
7敖华.生产要素参与分配的理论依据、难题和途径[J].生产力研究,2005(4):9-12. 被引量:4
-
8江宗超.按劳分配与劳动价值论的关系综述[J].法制与社会,2008(11). 被引量:3
-
9赵家祥.澄清对恩格斯两段话的误解——与俞吾金教授商榷[J].马克思主义研究,2005(5):52-57. 被引量:1
-
10彭宜佳,张德利,黄超平,施斌.关于按劳动力价值分配与其它分配方式关系的探讨[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6,23(4):87-90.
-
1沈卫平.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J].江苏经济探讨,1997(12):6-7. 被引量:3
-
2许桂娟.公有制实现形式与按生产要素分配[J].税务与经济,1999(2):37-39.
-
3易敬源.“生产要素”不包括劳动力在内──学习十五大报告的一点体会[J].梧州学院学报,2001,12(2):4-6.
-
4龙裕伟.关于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几点思考[J].学术论坛,1998(5):22-26. 被引量:1
-
5黎洁明.论按生产要素分配[J].南方经济,1998,27(6):39-40.
-
6李国武,柳化冰.摆脱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几个认识误区[J].德州师专学报,1999,15(3):14-17.
-
7刘远征.简论按生产要素分配[J].湖南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3(3):28-32.
-
8王秀娟,陈健.论按生产要素分配[J].淮海文汇,2003(1):20-23.
-
9祁玲娣.试论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J].常州教育学院学报(综合版),1999,17(2):60-62.
-
10靳连芳.对“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的理论思考[J].新视野,1999(1):25-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