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对《文心雕龙》今用可行性问题的几点思考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文论建设"中国化"问题是当下文论研究领域的一个重要议题,它标志着文论研究方向开始回归自我。这种文论寻根现象的回潮固然令人鼓舞,可资源匮乏的问题又让人尴尬。有人主张以《文心雕龙》为资源,深入开发、科学转换、古为今用,从而建构"中国化"文论体系。本文正是针对这一主张展开思考与探寻,认为《文心雕龙》今用具有可行性,是"中国化"文论体系的希望所在。
作者 孙仁歌
出处 《中国文化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26-131,共6页 Chinese Culture Research
基金 安徽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重点项目的阶段性成果 项目批准号[sk2013A178]
  • 相关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27

  • 1黄维樑.东海西海,心理攸同——以文学为例试论中西文化的大同性[J].中国比较文学,2006(1):84-99. 被引量:5
  • 2黄寿祺 张善文.《周易译注》[M].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
  • 3黄维樑.《最早的中国文学史:(文心雕龙·时序)》,苏州2004年11月5-8日“中国文学史百年研究(1904-2004)国际研讨会”论文.
  • 4王礼卿.《文心雕龙通解》,台北黎明文化事业1986年版.
  • 5Karen Alkalay-Gut, The Poetry of September 11:The Testimonial Imperative, Poetics Today, Summer 2005.
  • 6黄维樑.《重新发现中国古代文化的作用》,《中国古典文论新探》,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第9-23页.
  • 7黄维樑.《(文心雕龙)“六观法”和文学作品的评析》,《中国古典文论新探》,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第24-37页.
  • 8James J.Y. Liu, Chinese Theories of Literature, 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75.
  • 9王国维.《王国维学术经典集》上册,江西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第101-102页.
  • 10Steven Van Zoeren(范佐伦),Chinese Theory and Criticism: 1. Pre-modem Theory of Poetry, in M. Gorden & M. Kreiswirth (eds.), The Johns Hopkins Guide to Literary Theory and Criticism,Baltimore and London, 1994, pp. 146-146.

共引文献73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