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农业考古》
2000年第3期242-252,共11页
Agricultural Archaeology
同被引文献114
-
1杨金辉.浅论长安昆明池的开挖缘由[J].西安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10(3):57-60. 被引量:3
-
2辛夷.秦汉时期关中的水利事业[J].史学月刊,1986(1):112-114. 被引量:3
-
3李辉.试论两汉时期自然灾害的主要特点[J].社会科学战线,2004(4):164-168. 被引量:13
-
4竺可桢.中国近五千年来气候变迁的初步研究[J].考古学报,1972(1):15-38. 被引量:1300
-
5中华书局今年计划出版的中国哲学著作[J].哲学研究,1959(3):15-15. 被引量:159
-
6陆士桢,杨小强.中国古代社会保障典制考评[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1997(3):88-92. 被引量:6
-
7吴青.灾异与汉代社会[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25(3):39-45. 被引量:22
-
8肖巍.传统“天命”观的确立及其象征[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3,35(4):55-60. 被引量:6
-
9高敏.秦汉的户籍制度[J].求索,1987(1):72-81. 被引量:19
-
10高敏.试论尹湾汉墓出土《东海郡属县乡吏员定簿》的史料价值——读尹湾汉简札记之一[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30(2):53-57. 被引量:14
引证文献10
-
1查明辉,刘华.汉武帝时的流民问题与社会控制[J].湖北社会科学,2004(12):114-115. 被引量:2
-
2朱德贵.汉代财政监督研究[J].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2006(4):1-8. 被引量:3
-
3王文涛.东汉安帝朝自然灾害与政府赈灾年表[J].咸阳师范学院学报,2007,22(3):33-37. 被引量:5
-
4王文涛.古籍数字资料应用与史学研究[J].史学月刊,2009(1):119-125. 被引量:7
-
5侯雨乐,赵景波.两汉时期榆林地区干旱灾害初步研究[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9,23(11):111-118. 被引量:5
-
6张艳玲,孙占宇.略论两汉时期的社会救济措施[J].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10,29(10):93-98. 被引量:1
-
7郭传平.灾害情境下的政治仪式与政权合法性——以两汉为例[J].经济研究导刊,2013(7):242-244.
-
8刘廷兰.汉代民众互助行为在当代全面脱贫中的现实意义[J].河西学院学报,2017,33(6):115-121.
-
9潘明娟.旱涝灾害背景下的汉长安城水资源利用[J].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41(1):172-180.
-
10罗有,王海.环境史视阈中东汉“永初羌叛”再探[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1,21(4):97-110. 被引量:2
二级引证文献25
-
1孙宸,宋佳.东汉中期东汉与鲜卑之和战关系及其原因探析[J].山东青年,2019(5):209-210.
-
2王万盈.2007年先秦秦汉经济史研究述评[J].中国经济史研究,2008(2):129-135. 被引量:1
-
3陈春雷.一年来若干学术问题讨论综述(历史学)[J].学术月刊,2007,39(4):154-159.
-
4王万盈.2006年先秦秦汉经济史研究述评[J].中国经济史研究,2007(2):126-132. 被引量:1
-
5朱德贵.汉代货币制度二诂[J].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5):33-35. 被引量:1
-
6靳进.东汉安帝时期的边疆危机[J].襄樊学院学报,2010,31(3):82-88. 被引量:2
-
7隋福民.2009年中国经济史研究总论述评[J].中国经济史研究,2010(2):110-116.
-
8李宗慈.关于历史时期旱涝灾害研究方法的几点认识[J].黑河学刊,2011(11):59-60. 被引量:2
-
9奚秀梅,赵景波.陕西榆林地区明代旱灾与气候特征[J].自然灾害学报,2013,22(3):104-111. 被引量:10
-
10孙智辉,王治亮,曹雪梅,杨琼,刘志超,雷延鹏.基于标准化降水指数的陕西黄土高原地区1971—2010年干旱变化特征[J].中国沙漠,2013,33(5):1560-1567. 被引量:4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