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重庆大学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名优绿茶工艺技术提香研究进展
被引量: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茶叶加工工艺对茶叶香气有很大的。本文对绿茶香气形成机理及如何从摊放、杀青、揉捻、干燥及复焙等工艺环节提高茶叶香气进行了阐述,以期为不同香型名优绿茶的生产提供参考。
作者
敖存
余继忠
郭敏明
郑旭霞
机构地区
杭州市农业科学研究院茶叶所
出处
《杭州农业与科技》
2013年第4期37-41,共5页
Hangzhou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关键词
名优绿茶
提香
工艺技术
分类号
S571.101 [农业科学—茶叶生产加工]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314
参考文献
52
共引文献
779
同被引文献
4
引证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1
参考文献
52
1
倪德江,胡建程.
从加工过程中糖胺化合物的变化探讨提高绿茶香气的途径[J]
.茶叶,1996,22(1):33-34.
被引量:11
2
戴素贤,谢赤军,陈栋,郑如钦,谢振伦.
七种高香型乌龙茶香气成分的主成分分析[J]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1999,20(1):113-117.
被引量:82
3
窦宏亮,李春美,乔宇,顾海峰,周丽明.
炒青绿茶香气成分的GC-MS分析[J]
.食品科学,2007,28(5):258-261.
被引量:35
4
陈昌来,汪建华.
花香型绿茶的试制[J]
.茶叶,2012,38(2):105-106.
被引量:5
5
刘拉平,史亚歌,张瑞明,李岚,杨蓉.
午子绿茶香气物质固相微萃取GC-MS分析[J]
.西北植物学报,2007,27(2):371-376.
被引量:27
6
夏进伟,曹潘荣,李丹.
外源酶对夏季大叶种绿茶品质的影响[J]
.广东茶业,2012(4):18-20.
被引量:4
7
陈玉琼,倪德江.
不同加工工艺对名优绿茶香气成分影响的研究[J]
.茶叶,1997,23(2):44-45.
被引量:6
8
李小娟,郑国建,陈积霞,黄皓.
不同光源照射与碰青处理对摊青叶香气的影响[J]
.中国茶叶加工,2011(2):13-18.
被引量:20
9
王秋霜,陈栋,许勇泉,尹军峰.
广东红茶香气成分的比较研究[J]
.茶叶科学,2012,32(1):9-16.
被引量:60
10
倪德江,陈玉琼,胡建程.
辉锅温度对炒青绿茶香气的影响[J]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1996,15(1):94-99.
被引量:35
二级参考文献
314
1
吴继红,张美莉,陈计峦,胡小松.
固相微萃取法快速测定苹果汁中的香气成分的研究[J]
.中国食品学报,2003,3(z1):223-226.
被引量:3
2
张青,王锡昌,刘源.
GC-O法在食品风味分析中的应用[J]
.食品科学,2009,30(3):284-287.
被引量:54
3
敖存,唐德松,龚淑英,刘蕾,顾志蕾.
不同鲜叶摊放处理对夏秋茶香气品质的影响[J]
.茶叶科学,2010,30(5):384-392.
被引量:20
4
任健,杨志宏,杨晓文.
四种传统名茶风味成分的比较研究[J]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20(1):1-4.
被引量:5
5
王斌,江和源,张建勇,王岩,黄永东.
酶工程技术在茶叶深加工中的应用及展望[J]
.茶叶科学,2010,30(S1):521-526.
被引量:12
6
骆耀平,董尚胜,童启庆,夏涛,屠幼英,须海荣.
7个茶树品种新梢生育过程中β-葡萄糖苷酶活性变化[J]
.茶叶科学,1997,17(S1):25-28.
被引量:44
7
倪德江,胡建程,方辉遂.
炒青绿茶干燥后期“升温增香”理论研究初报[J]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1992,20(S1):31-34.
被引量:12
8
王华夫,李名君,施兆鹏,王增盛,刘仲华.
黑毛茶香气组分的研究[J]
.茶叶科学,1991,11(S1):42-47.
被引量:21
9
王华夫,李名君,刘仲华,王增盛,施兆鹏.
茯砖茶在发花过程中的香气变化[J]
.茶叶科学,1991,11(S1):81-86.
被引量:66
10
王登良,郭勤,张大春.
传统焙火工序对岭头单枞乌龙茶品质影响的研究[J]
.茶叶科学,2004,24(3):197-200.
被引量:38
共引文献
779
1
张铭铭,江用文,袁海波,杨艳芹,邓余良,董春旺,李佳,滑金杰,王近近.
绿茶栗香的形成及工艺研究进展[J]
.中国农学通报,2020,0(2):129-137.
被引量:8
2
郭洪伟,田云刚,王建霞,刘一涵,邓静,瞿继团,魏华.
不同工艺古丈毛尖红茶与绿茶的香气成分分析[J]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2020,11(1):19-28.
被引量:9
3
梅双,陈维,马成英,陈栋,乔小燕.
广东花香型红茶与单丛茶挥发性成分比较分析[J]
.现代食品科技,2020,36(1):242-252.
被引量:7
4
马驰宇,方仕茂,姚键梅,刘惠芳,刘垚果,雷志伟,杨文,陈瑶.
‘黔茶1号’鲜叶挥发性组分及其相对含量差异分析[J]
.贵茶,2023(1):42-53.
5
刘春红.
固相微萃取技术及其在国内食品领域中的应用[J]
.生命科学仪器,2009,7(2):23-28.
被引量:21
6
张春花,单治国,袁文侠,李亚莉,孙婷婷,秦太峰,夏凯国,任洪涛,李国荣,周红杰.
不同有益菌固态发酵对普洱茶香气成分的影响研究[J]
.茶叶科学,2010,30(4):251-258.
被引量:29
7
敖存,唐德松,龚淑英,刘蕾,顾志蕾.
不同鲜叶摊放处理对夏秋茶香气品质的影响[J]
.茶叶科学,2010,30(5):384-392.
被引量:20
8
彭雪梅,张卫明,刘起棠,顾龚平,陆长梅.
不同杀青工艺对罗布麻茶品质的影响[J]
.山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34(3):464-467.
被引量:8
9
肖鑫,郭雅玲,林瑜玲.
乌龙茶加工过程中水分对β-葡萄糖苷酶活性影响的研究进展[J]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2014,5(6):1862-1867.
被引量:3
10
袁杰,翁连进,耿頔,杨欣,韩媛媛.
茶叶香气的影响因素[J]
.氨基酸和生物资源,2014,36(1):14-18.
被引量:18
同被引文献
4
1
倪德江,胡建程.
从加工过程中糖胺化合物的变化探讨提高绿茶香气的途径[J]
.茶叶,1996,22(1):33-34.
被引量:11
2
王燕玲.
基于专利分析的行业技术创新研究:分析框架[J]
.科学学研究,2009,27(4):622-628.
被引量:130
3
王力,林智,吕海鹏,谭俊峰,郭丽.
茶叶香气影响因子的研究进展[J]
.食品科学,2010,31(15):293-298.
被引量:70
4
侯元元.
三维专利技术生命周期模型构建与实证研究[J]
.情报杂志,2013,32(3):51-54.
被引量:13
引证文献
1
1
马婉君,朱荫,施江,王梦琪,林智,吕海鹏.
近15年茶叶香气品质加工技术领域相关专利分析[J]
.中国茶叶,2020,42(4):43-47.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
1
1
郭灿,林开勤,高秀兵,郭燕,乔大河,姚键梅,杨春,李燕,张小琴.
外引茶树品种(系)在贵阳的适应性、产量与品质研究[J]
.农学学报,2023,13(4):84-92.
被引量:1
1
杜整社,李可畏,姚家妹,凌军琦.
一种新型节能名优茶提香机[J]
.安徽农学通报,2005,11(7):35-35.
被引量:2
2
那明君,侯书林.
谈谈残膜机械化回收应着重解决的问题[J]
.农村机械化,2000(5):4-5.
被引量:2
3
汪辉进,谢四十.
名优茶智能化加工生产线与工艺研发[J]
.广东农业科学,2011,38(18):147-148.
被引量:3
4
小姜.
你家酱油用对了吗[J]
.农家参谋,2010(7):36-36.
5
庞玉新,王丹,袁媛,于福来,武孔媛,邸明.
艾纳香总黄酮提取工艺研究[J]
.热带作物学报,2013,34(1):168-170.
被引量:8
6
牟春林,沈强,郑文佳.
不同摊放时间后提香对绿茶品质的影响[J]
.贵州农业科学,2010,38(7):186-189.
被引量:10
7
李玉胜.
介绍一款茶叶提香设备——上洋6CTH6型茶叶提香机[J]
.农业知识(致富与农资),2015,0(7):30-31.
8
邓余良,尹军峰,许勇泉,吴荣梅,陈根生,汪芳,陈建新,袁海波.
恒温远红外提香技术在绿茶加工中的应用研究[J]
.茶叶科学,2013,33(4):336-344.
被引量:17
9
王黎洋.
茶叶入菜 提香解腻[J]
.农产品加工,2014,0(11):67-67.
10
提香草堂收藏浪漫的精致生活[J]
.建筑装饰材料世界,2005(9):52-55.
杭州农业与科技
2013年 第4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