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重庆大学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论宋明两代的诗学辨体理论
被引量: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诗学辨体理论研究,是古代文学研究朝精细化发展的产物,是对文学研究本质意义的回归,具有独特的意义。宋代是我国辨体理论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明代是辨体理论发展的总结期。理清宋明两代诗学辨体理论的发展线索,在一定程度上完成对二者的比较,对理解辨体理论有积极的意义。
作者
陈艾红
机构地区
安庆师范学院文学院
出处
《黄冈师范学院学报》
2013年第5期38-40,共3页
Journal of Huanggang Normal University
关键词
诗学辨体理论
宋代辨体理论
明代辨体理论
比较
分类号
I206 [文学—中国文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7
共引文献
12
同被引文献
22
引证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7
1
祖保泉.文心雕龙解说[M].安徽:安徽教育出版社,1990.
2
[明].胡应麟.诗薮[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
3
陈师道.后山诗话,历代诗话上册[M].北京:中华书局,1981.
4
胡应麟.诗薮内编卷六[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
5
朱熹.朱子语类卷一三九[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
6
王廷相.刘梅国诗集序[A]..王氏家藏集:卷二七[M].明嘉靖十五年刻本[C].,..
7
李东阳.沧浪诗集序[A].怀麓堂集文前稿(卷5)[C].长沙:岳麓书社,1983.
共引文献
12
1
查清华.
格调论唐诗学体系的建立[J]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44(5):105-109.
2
钟如雄,林雅风.
七言诗之来源再认识[J]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41(6):139-146.
被引量:2
3
杨遗旗.
韩门弟子欧阳詹的文艺观[J]
.学理论,2011(8):119-120.
4
熊艳娥.
陆龟蒙诗歌风格论略[J]
.学理论,2011(32):169-170.
5
支媛.
从《文选》选文古诗十九首作品探析萧统选录标准[J]
.六盘水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24(1):21-24.
6
申东城.
白居易巴蜀诗与唐宋诗歌嬗变[J]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33(2):63-69.
7
王佃印.
《渭城曲》杨柳意象的三个抒情层面[J]
.信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22(2):90-91.
8
李春霞.
论唐诗中的“家书”意象[J]
.学术交流,2012(10):173-177.
9
龚贤,胡雪琴.
论《诗源辩体》的陶诗研究[J]
.衡阳师范学院学报,2013,34(1):75-77.
10
张成恩.
论李煜词的艺术审美价值[J]
.社科纵横,2015,30(5):93-96.
同被引文献
22
1
王水照.
文体丕变与宋代文学新貌[J]
.中国文学研究,1996(4):33-47.
被引量:24
2
刘石.
试论尊词与轻词──兼评苏轼词学观[J]
.文学评论,1995(1):15-23.
被引量:10
3
蒋骏.
尊体与破体——略论韩愈的诗与文[J]
.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19(2):59-63.
被引量:1
4
邓新跃.
论宋代的诗学辨体理论[J]
.江淮论坛,2005(1):140-143.
被引量:3
5
任竞泽.
论严羽《沧浪诗话》之辨体批评[J]
.北方论丛,2007(4):8-12.
被引量:5
6
刘方.
“闲话”与“独语”:宋代诗话的两种叙述话语类型——以《六一诗话》和《沧浪诗话》为例[J]
.文艺理论研究,2008(1):125-128.
被引量:10
7
吴承学.
宋代文章总集的文体学意义[J]
.中国社会科学,2009(2):190-203.
被引量:33
8
杨万里.
略论词学尊体史[J]
.云梦学刊,1998,19(2):38-41.
被引量:6
9
张高评.
破体与创造性思维──宋代文体学之新诠释[J]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49(3):20-31.
被引量:11
10
任竞泽.
论宋代文体学承前启后的地位和意义[J]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1(6):57-61.
被引量:2
引证文献
1
1
陶楚歌.
21世纪以来的宋代文体学研究综述[J]
.郑州师范教育,2019,0(3):72-76.
1
林新萍.
论费经虞《雅伦》的诗学辨体理论[J]
.西南科技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32(5):49-52.
被引量:1
2
邓新跃.
《沧浪诗话》与明代诗学辨体理论[J]
.湖南城市学院学报,2004,25(6):15-19.
被引量:1
3
薛东红.
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诗学辨体理论的发展[J]
.现代语文(上旬.文学研究),2007(4):92-93.
4
邓新跃.
明代诗学辨体理论的尊体意识与典范意识[J]
.南都学坛(南阳师范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报),2005,25(2):60-63.
被引量:2
5
邓新跃.
《文心雕龙》与魏晋南北朝诗学辨体理论的发展[J]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9(2):104-108.
被引量:1
6
邓新跃.
高棅《唐诗品汇》与明代格调派诗学辨体理论[J]
.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8(2):77-81.
被引量:2
7
邓新跃.
王世贞对前七子诗学辨体理论的发展[J]
.船山学刊,2006(3):118-120.
8
张银飞.
李维桢诗学辨体理论探讨[J]
.淮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35(1):85-88.
9
张晚林,王瑜.
格调的坚守与诗意的回归--评《明代前中期诗学辨体理论研究》[J]
.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1(1).
10
蒋旅佳.
论王世贞的词学辨体理论[J]
.常熟理工学院学报,2010,24(11):59-61.
被引量:1
黄冈师范学院学报
2013年 第5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