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重庆大学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呼兰河传》的叙事特征分析
被引量: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萧红的小说《呼兰河传》采用了不同于传统小说的独特叙事模式。浑然天成的小说散文化、成功吸取鲁迅讽刺艺术精髓的反讽叙事以及相互渗透、相互叠加的叙述视角构成了该小说的叙事特征,通过这些叙事手法描绘出呼兰小城的面貌,以及那里人们的愚昧无知及其所受的摧残,道出了生存与毁灭之间的悲惨命运。
作者
杨爱红
机构地区
西华师范大学文学院
出处
《齐齐哈尔工程学院学报》
2013年第3期7-9,12,共4页
Journal of Qiqihar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关键词
现代文学
萧红
《呼兰河传》
小说创作
叙事特征
分类号
I206.6 [文学—中国文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2
参考文献
5
共引文献
8
同被引文献
1
引证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5
1
姜振昌,宋娴.
《呼兰河传》:长篇小说与散文化叙述[J]
.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22(1):44-51.
被引量:6
2
萧红.萧红[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258.
3
茅盾.《呼兰河传》序[A]..茅盾论中国现代作家作品[C].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0.292.
4
王玉屏.
论《呼兰河传》叙述视角的转换及其美学意义[J]
.惠州学院学报,2007,27(4):60-64.
被引量:1
5
钱理群.对话与漫游:四十年代小说研究[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99:194.
二级参考文献
2
1
李计谋.
“萧红现象”阐释[J]
.学习与探索,1993(6):105-111.
被引量:5
2
季红真.
对着人类的愚昧——序《萧红作品集》[J]
.小说评论,2006(2):65-68.
被引量:7
共引文献
8
1
郭素荣.
浅谈《呼兰河传》的散文化倾向[J]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4,30(5):24-25.
被引量:1
2
肖向明.
论“鬼”文化与中国现代作家的文学想象[J]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47(2):8-13.
3
丁帆,李兴阳.
“流亡”文学群体的民族意识与生命意识——论“东北作家群”的乡土小说[J]
.求是学刊,2007,34(2):119-124.
被引量:3
4
张建锋.
抒情性写实小说《呼兰河传》的空间形式美[J]
.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电子版),2015,0(7):253-254.
5
罗玉凤.
基于节选类文本探究整本书教学策略[J]
.语文教学与研究(读写天地),2017,0(9):143-148.
6
代苗雪.
萧红《呼兰河传》的碎片化叙事[J]
.湘南学院学报,2023,44(1):81-84.
7
郭子梦.
抒情与批判和鸣的乡土文学——《呼兰河传》初探[J]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7,1(6):40-47.
8
沈巧琼.
从《呼兰河传》看萧红小说的散文化、诗化特征[J]
.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4,24(2):183-186.
被引量:4
同被引文献
1
1
刘艳.
童心与诗心的女性书写——萧红、迟子建创作品格论[J]
.齐鲁学刊,2013(3):146-152.
被引量:8
引证文献
1
1
王雅雯.
悲凉与孤独的挽歌--从叙事视角看《呼兰河传》中的国民性[J]
.最小说,2021(2):42-43.
1
去死的浪漫旅途中——灾难巨制《2012》赏析[J]
.电子竞技,2009(12):86-87.
2
高芳艳.
试论萧红小说的女性关怀[J]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8(2):228-229.
3
李文娣.
《黑暗的心》一书中女性的他者形象[J]
.今日南国(理论创新版),2009(6):127-129.
被引量:1
4
左贵凤.
《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中吉姆的形象及其成因探析[J]
.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30(4):146-147.
被引量:1
5
金凤.
愚昧的天谴之说[J]
.青年作家,2008(7):51-51.
6
阿尔伯特·莫德尔,刘文荣(译).
摆脱不掉的无意识流露[J]
.中外书摘,2006(7):57-57.
7
姜艳艳.
茹志鹃小说散文化的结构形态——以《百合花》为例[J]
.青年文学家,2016,0(1X):42-42.
8
郝丽娟.
欲望中自我生存与毁灭--用镜像理论解读《道林格雷的画像》[J]
.文艺生活(中旬刊),2015,0(4):78-79.
9
刘继红.
论沈从文小说散文化的独特风格[J]
.青年文学家,2009,0(19):60-61.
10
冯永朝.
病态人生和心理的展示——《呼兰河传》象征意蕴解读[J]
.电影文学,2009(7):110-111.
齐齐哈尔工程学院学报
2013年 第3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