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六朝,会稽郡永兴县(今萧山区)与吴郡富阳县(今富阳市)、钱唐县(今杭州)交界处有渔浦,首见于六朝文献;会稽郡上虞县(今上虞市)有渔浦湖,首见于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渔浦、渔浦湖,两者水流地貌不同。对此,20世纪80年代前从未有人对两者的名称、水流地貌提出过异议。20世纪80年代历史地理学家陈桥驿先生的两篇研究成果——《论历史时期浦阳江下游的河道变迁》《〈水经·渐江水注〉补注》,对这两者名称作出颠覆性的解读,即渔浦成了"渔浦湖",渔浦湖成了"渔浦"。此后,有关永兴县与富阳县、钱唐县交界处的渔浦历史文化研究者几乎多采用了陈桥驿先生这一结论。通过对晋南北朝唐宋元明清有关渔浦湖、渔浦文献的梳理,结果发现《水经注》记载的上虞县渔浦湖,并无"渔浦"这一别称。永兴县与富阳县、钱唐县交界处的渔浦,不仅不存在"渔浦湖"的别称,且根本就不是个湖;陈桥驿先生所说"渔浦上承临浦,下为浦阳江的出口,这在南北朝的记载中极为常见",更是无据可查。事实是:南朝的渔浦是永兴与富阳、钱唐三县交界处——富春江注入浙江——浙江东南侧水域,宋明清时期绍兴府及萧山县方志中渔浦水流地貌的归类无误。
出处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50-160,共11页
Study & Explor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