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重庆大学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房屋建筑工程推广应用减隔震技术的若干意见(暂行)
被引量:
5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各省、自治区住房城乡建设厅,直辖市住房城乡建设委及有关部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建设局:近年来,随着建筑工程减震隔震技术(以下简称减隔震技术)研究不断深入,我国部分地震高烈度区开展了工程应用工作,一些应用了减隔震技术的工程经受了汶川、芦山等地震的实际考验,保障了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实践证明,减隔震技术能有效减轻地震作用,
机构地区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出处
《建筑设计管理》
2014年第4期43-44,共2页
Architectural Design Management
关键词
房屋建筑工程
隔震技术
城乡建设
应用
住房
建设部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
生命财产安全
分类号
TU352.12 [建筑科学—结构工程]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38
引证文献
5
二级引证文献
15
同被引文献
38
1
田杰,焦德民,孙天威,方国威,彭凌云.
具有常阻尼特征和抗拉功能的隔震支座试验研究[J]
.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2019,41(6):119-125.
被引量:3
2
盛涛,李亚明,张晖,施卫星,杨悦.
地铁邻近建筑的厚层橡胶支座基础隔振试验研究[J]
.建筑结构学报,2015,36(2):35-40.
被引量:24
3
肖从真.
汶川地震震害调查与思考[J]
.建筑结构,2008,38(7):21-24.
被引量:40
4
申跃奎,徐雷,尹海军.
汶川地震后学校建筑的抗震设计对策[J]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40(5):654-657.
被引量:6
5
李碧雄,雷涛,邓建辉,王哲,王清远.
汶川地震中学校建筑震害研究[J]
.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2009,41(3):172-179.
被引量:19
6
中日联合考察团,周福霖,崔鸿超,安部重孝,吕西林,孙玉平,李振宝,李爱群,冯德民,李英民,薛松涛,包联进.
东日本大地震灾害考察报告[J]
.建筑结构,2012,42(4):1-20.
被引量:103
7
李巨文,薄景山,卢滔,蔡晓光,张建毅,张宇东.
玉树7.1级地震学校建筑震害分析[J]
.自然灾害学报,2013(1):123-129.
被引量:18
8
裴星洙,贺方倩.
消能减震结构设计方法研究[J]
.建筑结构,2013,43(4):60-65.
被引量:14
9
周云,吴从晓,张崇凌,杨光明.
芦山县人民医院门诊综合楼隔震结构分析与设计[J]
.建筑结构,2013,43(24):23-27.
被引量:67
10
谢丽宇,郝霖霏,张瑞甫,唐和生,薛松涛.
3·11大地震中减隔震装置的破坏及性能探讨[J]
.结构工程师,2015,31(2):10-20.
被引量:5
引证文献
5
1
韩国智,曹雪云,殷丹丹,郝林.
三维基础隔震装置力学模型研究简述[J]
.建筑结构,2022,52(S02):840-845.
被引量:1
2
李爱群,陈敏,曾德民,陈越.
基于减隔震技术的某既有RC框架学校建筑抗震性能提升[J]
.北京建筑大学学报,2019,35(1):1-7.
被引量:5
3
李爱群,陈敏,曾德民,解琳琳,陈越.
基于减隔震技术的某既有钢筋混凝土框架医疗建筑抗震性能提升[J]
.工业建筑,2019,49(5):184-188.
被引量:7
4
万墨罕,丁新海,温良剑,井彦青,姜永光,李娜,孙绍东,刘超.
菏泽市牡丹人民医院门诊妇儿楼消能减震分析与设计[J]
.建筑结构,2021,51(22):37-42.
被引量:2
5
张王飞.
成都某教学实验楼地震作用下的消能减震分析与设计[J]
.山西建筑,2024,50(17):35-38.
二级引证文献
15
1
惠怡.
基于减碳目标的学校建筑减隔震技术应用研究[J]
.建筑结构,2023,53(S02):867-872.
2
邵丹,王乐意,刘育博,郑茂金,李宇杰,杨明.
某平面不规则框架结构养老建筑消能减震设计分析[J]
.建筑结构,2023,53(S01):1045-1048.
3
王军辉,王伟,潘月辉,李武.
布置黏滞阻尼器框架结构的抗震分析研究[J]
.建筑结构,2022,52(S01):966-970.
被引量:3
4
王亚安,李爱群,何凯璇,周坤朋.
我国医院建筑防灾减灾现状及对策分析[J]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2021,41(4):792-803.
被引量:5
5
陈宝书,徐卫列.
建筑结构的隔震、减振和振动控制综述[J]
.建筑与装饰,2019,0(12):178-178.
6
柳燕军.
土木工程结构设计中的抗震问题探讨[J]
.建材发展导向,2019,17(17):226-226.
7
王玉泽,张福江,王健.
既有建筑加固改造中剪切型软钢阻尼器的应用[J]
.施工技术,2019,48(22):29-31.
被引量:5
8
闫兵.
某医疗建筑隔震加固设计与分析[J]
.工程质量,2020,38(8):31-34.
9
张琰,吴宜峰,李爱群.
近断层地震作用下大跨连续梁桥拉索减震支座数值模型研究[J]
.北京建筑大学学报,2020,36(4):62-70.
被引量:3
10
钱晓旭,韩晓健,洪宝宁,彭阳.
不同基底隔震形式加层结构的动态特性研究[J]
.工业建筑,2020,50(11):184-189.
被引量:3
1
汤红梅.
PHC管桩在地震高烈度区房建工程的应用与研究[J]
.山西建筑,2013,39(5):62-64.
2
郭丽娜,郝金鑫,李凯辉,张怀升.
大跨屋盖隔震设计与地震反应分析[J]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14,34(S1):849-852.
被引量:3
3
陈贻辉,翟永梅.
带BRB的RC框架在高烈度区应用研究[J]
.南阳理工学院学报,2012,4(4):90-94.
4
林作忠.
地震高烈度区“桥-建”组合结构体系高架车站设计探讨[J]
.建筑结构,2013,43(S1):538-542.
5
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房屋建筑工程推广应用减隔震技术的若干意见(暂行)[J]
.中国勘察设计,2014(3):32-33.
被引量:6
6
陈元豹.
高层建筑层间隔震技术的应用探讨[J]
.重庆建筑,2012(1).
7
牟在根,张福建,尚庆圆,李黎明.
两边连接竖向加劲式钢板剪力墙试验研究[J]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35(11):1631-1635.
被引量:5
8
华志明.
高压注浆技术对地震高烈度区钻孔灌注桩的加固研究[J]
.江苏建筑,2007(2):59-60.
9
陈元豹.
高层建筑层间隔震技术的应用探讨[J]
.福建建筑,2011(11):43-46.
10
朱江.
屈曲约束支撑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消能减震分析[J]
.沈阳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26(6):486-490.
被引量:4
建筑设计管理
2014年 第4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