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中德诗歌中爱情隐喻的异同浅析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莱考夫和约翰逊在其所著的Metaphors We Live By一书中提出:隐喻不仅存在于语言,也存在于人们的思维和行动中。爱情作为最普遍、最重要的人类情感之一,也是诗歌的永恒话题,诗人们常将其隐喻化。本文通过对中德诗歌中诗句的对比分析,发现中德诗歌中的爱情隐喻既有相同特征,又有各自特色;并进一步分析两种文化背景下的爱情认知共性。
作者 项君玲
出处 《现代语文(下旬.语言研究)》 2014年第2期141-143,共3页 Modern Chinese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7

二级参考文献39

  • 1林书武.国外隐喻研究综述[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7,29(1):14-22. 被引量:279
  • 2赵艳芳.语言的隐喻认知结构——《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评介[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5,27(3):67-72. 被引量:362
  • 3刘正光.莱柯夫隐喻理论中的缺陷[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1(1):25-29. 被引量:54
  • 4孔多塞.《人类精神进步史表纲要》[M].北京:三联书店,1998年版.第176-205页.
  • 5约翰·希克.《上帝道成肉身的隐喻》.王志成,思竹译,江苏人民出版社,2000年.
  • 6马蒂尼奇.《A Theory for Metaphor》.于马蒂尼奇编.《Philosophy of Language》,Oxford,1996年,第433页.
  • 7塞尔.《隐喻》.梁骏译.马蒂尼奇编.《语言哲学》,商务印书馆,1998年,第805,806,829,808页.
  • 8戴维森.《隐喻意谓什么》.牟博译.马蒂尼奇编.《语言哲学》,商务印书馆,1998年第844,848,852,867页.
  • 9Richard Moran, 《Metaphor》,Bob Hale and Crispin Wright編 《A Companion to the Philosophy of Language》, Blackwell, 1997年,第250—251页.
  • 10莱柯夫/约翰森.《Metaphors WeLive By》.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80第159,157页.

共引文献886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