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重庆大学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新诗史视野中的“草根性”诗学及其走向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中国新诗自发轫至今,其历史合法性似乎一直没有得到有效的解决。新诗长期以来所面临的强势敌对与此直接相关,新诗的接受与传播往往伴随着强烈的质疑。在一般读者那里,新诗的文化魅力常常被淹没和消解在这些质疑之中,新诗艺术上的某些缺失被放大为一种先天性的文化匮乏。从新诗近一个世纪的进程来看,“新诗作为一个‘事实’存在的同时,也似乎一直是作为一个‘问题’而存在的,
作者
吴投文
机构地区
湖南科技大学人文学院中文系
出处
《诗探索》
2014年第1期61-69,共9页
Poetry Exploration
关键词
新诗史
草根性
诗学
文化魅力
历史合法性
中国新诗
新诗艺术
先天性
分类号
I207.2 [文学—中国文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3
参考文献
9
共引文献
36
同被引文献
0
引证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9
1
吴投文.
新世纪新诗理论批评的症候分析[J]
.新文学评论,2013(1):145-147.
被引量:2
2
吴投文.
新世纪诗歌的传播格局与新诗文化的缺位[J]
.新文学评论,2012(2):116-120.
被引量:2
3
李少君.
草根性:当代诗歌上升的动力[J]
.北京文学(精彩阅读),2012(4):120-122.
被引量:1
4
李少君.
诗歌的草根性时代[J]
.诗探索,2011(1):92-108.
被引量:3
5
吴投文.
中国新诗之“新”与新诗文化建设[J]
.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36(5):56-61.
被引量:7
6
陈仲义.
草根诗写的“纹理”与“年轮”——兼与李少君先生商榷[J]
.南方文坛,2010(1):70-76.
被引量:6
7
李少君.
草根性与新世纪诗歌[J]
.诗刊,2009(13):14-17.
被引量:7
8
张德明.
互联网语境中的新世纪诗歌[J]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4(1):106-109.
被引量:11
9
李少君.
草根性与新诗的转型[J]
.南方文坛,2005(3):23-28.
被引量:11
二级参考文献
13
1
王小妮.
张联的傍晚[J]
.文艺争鸣,2005(3):53-55.
被引量:4
2
李少君.
关于诗歌“草根性”问题的札记(节选)[J]
.诗刊,2004(12):41-42.
被引量:9
3
王永.
“诗歌伦理”:语言与生存之间的张力[J]
.南方文坛,2006(5):22-24.
被引量:4
4
霍俊明,岳志华.
展开的起点:新诗教育问题与反思[J]
.江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7,26(4):17-20.
被引量:10
5
[2]Michael Heim.Virtual Realism[M].Oxford and New York: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8:16.
6
朱晓进.《诗歌作为语言的艺术-我看中国新诗》[J].学习与探索,2001,(2).
7
德·雅斯贝尔斯.《什么是教育》,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1年版,第128页.
8
威廉·冯·洪堡特 姚小平.《论人类语言结构的差异及其对人类精神发展的影响》[M].商务印书馆,1999年..
9
李少君.
草根性与新世纪诗歌[J]
.诗刊,2009(13):14-17.
被引量:7
10
向卫国.
论李少君的“草根诗学”及其诗歌创作实践[J]
.名作欣赏(学术版)(下旬),2009(10):26-29.
被引量:4
共引文献
36
1
陈仲义.
草根诗写的“纹理”与“年轮”——兼与李少君先生商榷[J]
.南方文坛,2010(1):70-76.
被引量:6
2
罗小凤.
“行走在记忆的洪荒旷野”——仫佬族青年作家何述强散文的精神特质之探[J]
.河池学院学报,2009,29(6):67-72.
3
陈祖君.
“草根”与“路径”:现代汉诗的地方再认[J]
.南方文坛,2011(2):80-83.
被引量:1
4
杨玲.
网络文学:一个新文学场的确立[J]
.济宁学院学报,2011,32(1):27-32.
被引量:4
5
张德明.
新世纪诗歌中的文化怀旧[J]
.名作欣赏(学术版)(下旬),2011(3):4-9.
被引量:1
6
焦仕刚.
新诗媒介化传播与蜕变——新世纪十年中国新诗媒介化传播研究[J]
.文化学刊,2012(1):63-66.
被引量:1
7
刘波.
生命体验中的知性言说——吴投文诗歌创作略论[J]
.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7(6):5-9.
被引量:1
8
姚则强.
零距离的胜利及其审美悖论——新世纪网络诗歌现象探微[J]
.韩山师范学院学报,2013,34(2):64-67.
9
姚则强.
网络背景下华文新诗的文体边界[J]
.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28(4):63-67.
10
沈秀英,张厚刚.
无边的“草根诗学”——兼论“草根诗歌”成为诗歌流派的可能[J]
.湛江师范学院学报,2013,34(5):71-74.
1
黄钢,范砚卿.
胡适与中国新诗艺术[J]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27(1):68-73.
被引量:1
2
王铮.
第二届中国(海宁)·徐志摩诗歌节“中国新诗艺术与发展前景”学术研讨会发言摘要[J]
.诗刊,2009(24):72-75.
3
林平.
论朦胧诗“自我表现”的历史合法性及意义[J]
.社科纵横,2009,24(2):109-111.
被引量:1
4
张碧.
艾青诗歌特色简评[J]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33(S2):121-122.
被引量:1
5
黄钢.
俞平伯对新诗艺术的贡献[J]
.乌鲁木齐职业大学学报,2000,9(1):54-62.
被引量:1
6
黄钢.
刘半农对新诗艺术的贡献[J]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27(4):60-66.
被引量:1
7
邹建军.
闻一多的抒情诗与中国新诗艺术[J]
.培训与研究(湖北教育学院学报),2001,18(1):1-4.
8
庄伟杰.
从困惑中走向新世纪——世纪末国际华文诗歌思考[J]
.南方文坛,1999(1):42-43.
被引量:2
9
王堡.
正本清源论新诗——黄钢《新诗艺术》漫评[J]
.乌鲁木齐职业大学学报,2003,12(4):74-75.
10
黄钢.
关于新诗艺术的思考[J]
.喀什师范学院学报,1997,0(4):54-59.
诗探索
2014年 第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